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首发推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融合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国潮文化产业分析

2024/1/8 15:37:09  阅读:58 发布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融合的

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国潮文化产业分析

  

促进国潮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时代动力;具有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提供了受众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在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下,国潮文化产业发展在供给格局、创新格局、消费格局、竞争格局、辐射格局等方面呈现跨场景发展、数智技术驱动、消费群体扩容、中华文化产业渗透力不断提升、国潮文化海外传播增效等趋势。基于此,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积极有序发展国潮文化产业的行动指南,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国潮文化产业内涵;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加强政策配套与保障。

关键词

文化消费;新消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

杨明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雷尚君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造新时代新文化为目标,建设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新时代文化产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国潮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链的建构和现代化文化产业生态的塑造。国潮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潮流风格相融合的新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是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国潮文化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新时代文化消费的发展方向以及现代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完善我国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国潮”属于全新的时代概念,顾名思义,即“国 +潮”,虽不同学者对其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都围绕“国”和“潮”二字。国潮是中国经济壮大、人民群众自信心提升和文化消费需求增加的结果,此概念虽然发展时间短,但其产生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日益受到国家、业界和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相关文献主要出现在 2019 年后并在 2021 年后得到了学术界更广泛的关注。就现有“国潮”文献的研究特征来看,可从学科研究范式、基础理论和应用三个层面来划分。

从国潮文化的学科研究范式层面看,与“国潮”有关的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以艺术学、传播学等学科领域为主,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有所涉及。具体而言,在艺术学领域,王熙以国潮为背景,为舞蹈创作寻求文化之根,推进审美转化,唤起国民情感认同。在传播学领域,陈淼以博物馆文创短视频的意指系统为研究场景,将“国潮”视为媒介文化,进行符号学阐释。在社会学领域,刘能认为,国潮文化消费开始脱离纯粹经济效用范畴,发展成为一个关于认同空间、符号重构和文化选择的社会建构领域。在管理学领域,宗祖盼和刘欣雨从文化产业角度诠释“国潮”的消费认同与价值尺度。在教育学领域,吴倩认为,国潮文化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对国潮文化影响青年价值观的逻辑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引导路径。

从基础理论视角分析,杨光影采用艺术地理的研究范式,认为海外“国潮快闪”的国际传播建构出青年亚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与国家共构的“认同空间”。刘潇基于艺术设计的研究理论,思考舞蹈艺术如何在“国潮”文化趋势下保持本体审美追求。安璐等采用图书情报数据分析相关理论,对社交媒体国潮文化相关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认知同化模式的视角提出国潮文化推荐策略。王战和靳盼采用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认为“国潮”品牌的出现是代际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博弈的产物。

从国潮文化产业的实践应用层面看,就推动国潮文化消费及国潮文化产业发展,胡钰提出国潮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国潮文化消费要把握文创理念的基本规律,要从传统、创意、技术、品质、传播等方面推进国潮消费。付茜茜认为,要挖掘国潮文化的潜在空间与多元实现路径,提升新国潮相关产业的成熟度,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与文化认同。陈淼基于博物馆文创短视频,提出加强博物馆短视频中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间的对话,以推动“国潮”传播。

综上,上述研究认为国潮文化兼具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社会、企业、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在现有理论文献中,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潮文化中很少应用在对策研究中,尚停留在企业、产业自身,对政府政策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因此,本文在上述三个方面具有如下边际贡献:第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和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对国潮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趋势、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时代化、中国化的话语诠释。第二,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研究范式出发,按照新时代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从供给格局、创新格局等六个方面构建国潮文化消费产业的发展框架。第三,研究以服务决策需要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国潮文化产业基本状况、符合国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并作出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夯实了文化软实力基础、群众消费基础以及产业供给基础。国潮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创新融合当代社会潮流元素的时代化文化形态。国潮文化产业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产业发展目标,渗透到国货、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国潮文化产业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产业,供需两端革新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在供给端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发品类革新,在消费端引发认知革新。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时代动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国潮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增强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潮”的根之所系、魂之所在。新国潮品牌蕴含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多种表现形式。国潮文化产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原生态”状态解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经过提炼、加工,并与创新潮流元素相结合,重构成为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新潮流元素的国潮文化产品,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生产动力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具有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受众支撑

年轻一代是国潮文化消费的主要受众群体,直接发起、参与、发展了国潮文化产业,是国潮文化的受众支撑。国潮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反映出年轻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文化自信是年轻一代的标志性特点,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70 后、80 后、90 后、00 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国潮文化产业强调民族自觉、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的传承,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

(三)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国潮文化产业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制造基础和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力,国货不再是消费者眼中的“大路货”,而是成为具有创造性、创意感的高品质产品,实现了国货到国潮的华丽转变。具体来看,在供给方面,中国制造业为国潮文化产业提供了创新和生产的全产业链、全生态资源的支持。中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高端材料等方面的重要突破,推动了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柔性生产、品牌建设等产业环节的全面升级,为国潮文化产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创意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推动市场传播等方面提供了基础产业支撑。在需求方面,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质消费的易获得性使人民的消费观念从物质消费阶段上升到精神文化消费阶段,为国潮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消费群体,降低了产业发展的消费者教育成本,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

   

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近年来,我国国潮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从全国产业及消费结构趋势来看,随着物质消费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攀升,国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家文化消费增长的新动能。

(一)产业现代化供给格局:跨场景发展,国潮文化产品供给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潮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迭代加速、产品供给形式和场景更加丰富。这种升级和转型不仅体现在国潮文化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创新上,也体现在国潮产品的供给形式和场景的多样化上。国潮文化产业不断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除了传统的衣服、鞋子等产品,国潮文化也延伸到音乐、电影、动漫、游戏等领域。国潮与音乐融合为国风音乐,开始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华流”。2020 年,六大垂类曲风(国风、说唱、摇滚、民谣、R&B、电音)中国风音乐歌曲数量远高于其他,继续领跑垂类曲风,2021 年,以国风音乐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圈层增势迅猛,较上一年增长 26.2%。国风音乐播放量从 2019-2020 年度的 130.55 亿次上升到 2020-2021 年的 291.14 亿次②。国潮动漫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彰显中国美学的重要载体,受到消费者追捧,2019 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50.35 亿票房,2020 年我国动漫产业实现了 2500亿元产业产值规模目标,2023 年,传统文化题材占据动画影史票房三甲。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国潮文化的认同感和需求不断增加,国内文化产业的不断崛起,国潮文化产业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技艺,探索和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增强综合供给能力。

(二)产业现代化创新格局:数智技术驱动,国潮文化产业模式创新提速

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国潮消费的供给方式、营销方式、消费方式、产业链组织模式、产业生态组织模式,重塑了国潮文化产品,并将持续改变国潮文化产业生态、重塑国潮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国潮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成为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实融合”成为国潮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数智技术与国潮元素的结合,以中华文化加持的VR 虚拟文娱、互动影音、云演艺为代表的数字国潮文娱,采用短视频、动画、游戏等多元表现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创意化的产品和体验,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带动了国潮文化产业模式实现迭代升级。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供给模式下,文化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往往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主导,使得国潮文化的内容供给相对有限。借助数字化平台,年轻一代的个人创作者、文化爱好者有了更多展示和传播国潮文化内容的机会,发布自己的国潮作品、分享自己对国潮文化的见解,与广大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国潮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与数字技术的连接,为国潮文化提供创新动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式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国潮鞋服箱包领域,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款式、材质和设计,个性化的服务使国潮鞋服箱包的市场规模 从 2017 年 的 219.6 亿元 跃 升 到 2021 年 的889.16 亿元。

(三)产业现代化消费格局:消费群体扩容,国潮文化产业人群服务边界延伸

国潮文化产业消费格局发生变化,从消费人群构成的年轻化和单一化,发展到以年轻群体为主体,各年龄层消费者不断扩充的新阶段,国潮文化产业的人群服务边界不断延伸。过去,国潮文化产业主要吸引年轻人,他们对于个性化、时尚、原创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有较高的需求。近年来,年轻群体通过自身消费行为、传递消费理念等方式引领带动整个社会各年龄层对国潮文化的消费。中老年人群对国潮文化产业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个性化、时尚、独特的消费体验,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国潮文化产品和服务付费。另外,国潮文化产业也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了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从国潮主题餐厅、文化旅游、衍生品到艺术展览、创意市集等,国潮文化产业为中年群体提供了回忆、情感共鸣和文化体验的机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潮文化产业通过老年时尚、老年音乐、老年影视等方式,满足了老年人对于时尚、娱乐和文化的需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四)产业现代化竞争格局:潮流变主流,中华文化的产业渗透力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推动,国潮文化产业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完成了从小众潮流到大众主流的转变,成为当下社会文化现象中的一股强劲力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中,国潮文化产业凭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利用的优势,在赋能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优势地位的同时,提升了中华文化对整个文化产业的渗透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领域的结合。国潮文化产业引领了文化产业现代竞争格局的变化,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2012-2021 年的十年间,国潮关注度上涨 528%,国产电影、国产游戏、国产动漫、国产音乐等国潮文化产业热度分别激增 6.2 倍、2.8 倍、20倍、3 倍。国潮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从国潮 1.0 时代渗透鞋帽、食品、服装、日用品等行业,到国潮 2.0 时代渗透手机、汽车、智能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再到现在的国潮 3.0 时代渗透文创 IP、国漫、综艺、大国科技、电影等行业。手机、服饰、汽车、美妆、食品、家电依次成为国潮提振度增长最快的六大品类。

(五)国潮文化产业辐射格局:国潮文化产品出海,中华文化传播增效

国潮文化消费不仅在中国国内蓬勃发展,也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国潮品牌通过国际化的营销和文化输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传递给全世界。国潮文化产业的辐射格局从国内迈向国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舞台。国潮品牌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文化产品,通过国潮文化产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文化海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世界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文化。近年来,中国品牌搭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参与国际时装周、开设海外门店和与国际品牌合作等方式,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商品出口金额从 1981 年的 220.07 亿美元增至2021 年的 33635.02 亿美元,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认可。乐等国潮文化产业热度分别激增 6.2 倍、2.8 倍、20倍、3 倍。国潮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从国潮 1.0 时代渗透鞋帽、食品、服装、日用品等行业,到国潮 2.0 时代渗透手机、汽车、智能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再到现在的国潮 3.0 时代渗透文创 IP、国漫、综艺、大国科技、电影等行业。手机、服饰、汽车、美妆、食品、家电依次成为国潮提振度增长最快的六大品类。

(五)国潮文化产业辐射格局:国潮文化产品出海,中华文化传播增效

国潮文化消费不仅在中国国内蓬勃发展,也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国潮品牌通过国际化的营销和文化输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传递给全世界。国潮文化产业的辐射格局从国内迈向国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舞台。国潮品牌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文化产品,通过国潮文化产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文化海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世界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文化。近年来,中国品牌搭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参与国际时装周、开设海外门店和与国际品牌合作等方式,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商品出口金额从 1981 年的 220.07 亿美元增至2021 年的 33635.02 亿美元,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认可。

   

积极推进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积极有序发展国潮文化产业是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促进国潮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国潮文化产业内涵

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七个着力”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丰富国潮文化产业内涵,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人民生活和国家需求相联系,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品质提升,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国潮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时代价值。

1.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利用工作。深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史、经典著作、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独特文化元素、审美标准和创作灵感,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产业发展、产品创作中,提升国潮文化产业的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提高国潮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2.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文化本质,继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元素创新融合。要加强科技和艺术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3.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规律。通过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挖掘与创新,对文化符号的演绎、创意设计、艺术表达和跨界融合,为国潮文化产业提供持续滋养,推进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

(二)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

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措施。建设现代化供应链,提升国潮文化产业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高品质文化消费的需求。优化价值链,提升国潮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加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以及价值观影响力。构建良好的生态链,促进国潮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多元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

国潮文化产业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引导各类国潮文化创作生产主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确保国潮文化产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1.在供应链建设方面,要建立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的设计和研发,注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国潮文化产业生产制造效率和文化产品品质。要构建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国潮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国外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新媒体博主视频推广等创新方式,加大国潮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用国潮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2.在价值链建设方面,要提升价值链效能。一方面,要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提升国潮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政府应加大对国潮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国潮文化产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基于国潮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和理念,通过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中国特色的产品美学和独特的品牌故事,树立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品牌形象,引起国内外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

3.在生态链建设方面,要构建生态链联盟。一方面,要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跨界合作的生态链联盟,共同推动国潮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产业联盟与合作平台,促进国潮文化产业内的企业、设计师、艺术家等各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创意碰撞和市场拓展,增强产业生态竞争合力,为国潮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沟通机制、合作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各方能够顺畅沟通和协作、获得公平的回报和收益、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保障国潮文化产业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是传播中华文化、搭载当代中国价值观,拓展中国对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产业,要提高对国潮文化产业的价值认知和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加强政策配套与保障。

1.完善文化产业管理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文化产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与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结合,建立健全国潮文化产业的供应体系、服务体系、市场体系、生态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加快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培养。人才是国潮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国潮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创意、跨界合作、品牌营销、数字技术、文化传承与研究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加强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优化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开展学科交叉和合作培养,加强与国潮文化企业合作,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激发人才队伍对国潮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热情,不断优化国潮文化产业的人才结构。

3.加强政策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帮扶,推动国潮文化产业从小众自主走向大众自觉。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发起产业投资基金等,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鼓励行业协作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支持国潮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减税退税、房租减免等优惠措施,减轻中小文化创新主体的负担,为国潮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鼓励国内国潮文化企业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鼓励支持引导国潮文化产业积极融入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增加国潮文化产品对外输出,不断提升中国国潮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出口税收优惠及便利等激励措施,组织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与国际性展会活动,开展项目合作、跨国创意园区建设等方式,支持国潮文化企业开展国际化合作和推广活动,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来源期刊:《价格理论与实践》

首发时间:2023-12-16 13:57:28

转自:CNKI学术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