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Cell子刊 | 中山大学刘卓炜/李志勇/周芳坚发现​腹腔外回肠导管降低造口旁疝的风险

2024/1/4 17:04:54  阅读:37 发布者:

造口旁疝(PSH)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尿管改道的常见并发症。

20231227日,中山大学刘卓炜、李志勇及周芳坚共同通讯在Cell Reports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Extraperitonealization of the ileal conduit decreases the risk of parastomal hernia: A single-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回肠导管腹腔外栓塞可降低PSH的发生率。

该研究中共有104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改良(腹腔外)回肠导管组(n = 52)和传统回肠导管组(n = 52)。主要终点是随访期间放射性PSH的发生率。改良组放射学PSH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11.5% vs 28.8%;P = 0.028),中位随访32个月后,改良导管组的风险比为0.374(95%可信区间:0.145-0.965,P = 0.034)。总之,该研究表明,腹腔外灌注回肠导管对降低接受回肠导管转移的患者PSH的风险有效。

造口旁疝(PSH)是回肠尿管改道后常见的并发症。回肠导管改道后PSH的单纯临床诊断率为4.1% ~ 27.6%CT检查诊断率为13.9% ~ 35.4%。约45%的回肠导管改道后临床PSH患者出现腹部不适、急性绞窄或小肠梗阻,需要手术修复。遗憾的是,手术修复后复发率高达50%PSH形成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因为高体重指数(BMI)、既往腹部手术、术前低白蛋白、慢性咳嗽和放射治疗史与PSH的高发率有关。虽然减少或预防PSH形成的手术技术有限,预防性补片放置已被用于预防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PSH,但各种研究或临床试验的结果相互矛盾。

2010年,作者报道了一种改良的技术,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中创造回肠导管尿分流。将造口和回肠导管通过腹膜外隧道拉至腹壁并固定。输尿管吻合后,整个回肠管与输尿管完全外膜化,PSH及其他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在一个长期随访的大型队列中也有类似的发现。这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主要在于验证改良后的技术在预防PSH形成方面的有效性。

在这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回肠导管外膜术显著降低了放射PSH的发生率,而没有增加其他与气孔相关的并发症。这些结果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回肠导管外腹腔术不增加手术时间或早期或晚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即使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腹腔外置回肠导管与PSH形成风险降低相关(HR = 0.333, 95% CI: 0.116-0.953, p = 0.040)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Cell Reports Medicine

在目前的RCT研究中,评估放射PSH的患者和放射科医生对治疗分配不了解,以避免潜在的偏倚。微创技术,如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体内尿转移,已被报道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相当。该研究队列中纳入了包括接受开放、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因为改进后的技术是可行的,无论手术方式如何。此外,使用腹膜进行回肠导管外腹膜化可以避免网状相关并发症,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

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常规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8%(15/52),改良组为9.6% (5/52)(p = 0.013)。早期并发症约半数与肠道有关(肠梗阻7例,肠漏4)。改良组52例患者中有3(5.8%)出现迟发性并发症,常规组52例患者中有3(5.8%)出现迟发性并发症。并发症为输尿管肠吻合4/104(3.8%)例,切口疝2/104(1.9%)例。无造口缩回、狭窄、脱垂发生。综上,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用于评估腹腔外回肠导管降低造口旁疝的风险。该研究表明,腹腔外灌注回肠导管对降低接受回肠导管转移的患者PSH的风险有效。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3.101343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