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CI | 清华大学石彦团队揭示调节性T细胞黏附抑制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

2024/1/4 9:10:08  阅读:136 发布者:

Tregs的抑制机制仍然是一个深入研究的话题。随着重点转向以间接抑制DCs为中心的模型,一种普遍适用的由转录因子叉头盒P3 (Foxp3)表达控制的效应机制尚未发现。

20231215日,清华大学石彦团队(王晓博,耿爽及蒙俊辰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线发表题为“Foxp3-mediated blockage of ryanodine receptor 2 underlies contact-based suppression by regulatory T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Foxp3介导的ryanodine受体2的阻断是调节性T细胞接触抑制的基础。

减少的RyR2关闭了Tregs中基础Ca2+振荡,从而降低了T细胞脱离DC所需的m钙蛋白酶活性,表明DC抗原呈递的持续阻断。RyR2缺陷导致CD4+ T细胞池免疫抑制,并导致其在病毒感染、哮喘、过敏、结肠炎和肿瘤发展中的行为与Foxp3+ Tregs相同。在缺乏Foxp3的情况下,RyR2缺陷的CD4+ T细胞挽救了与安全小鼠相关的全身自身免疫。因此,Foxp3介导的Ca2+信号抑制可能是Treg免疫抑制的中心效应机制。

Tregs的抑制机制仍然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提出的机制包括T细胞溶解、表面蛋白提取、局部生成腺苷等,都需要Treg结合到它们的抑制靶标上。近年来,一系列的报道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直接抑制DCs上。这种关注有两个自然的理由。一方面,Tregs在数量上远远超过CD4+ T细胞,但它们对DCs保持着数量上的优势,在体内的比例大致为21,推断出更合乎逻辑、更明智地使用抑制能力。其次,DC/Treg的直接结合似乎在体内和体外都很常见。虽然这种绑定被认为是对DCs施加抑制,但对于确切的操作模式尚未达成共识。

前期研究认为,TregsDC之间的结合是由LFA-1ICAM-1介导的,并且这种结合本身非常强烈,以至于DC细胞骨架过于扭曲,无法支持抗原向其他T细胞呈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差异可能会得到解决,从而产生一个更精细和全面的关于Tregs如何通过接触抑制DC的图景。然而,为了继续讨论,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Tregs用如此强大的力量约束DCs,以及这种过度的力量如何影响DCs ?

Onishi等人首先使用体外实验表明LFA-1介导了强结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使用单细胞力谱(SCFS)对其可能的工作原理提供了分子解释。Tregs本身具有较低的m钙蛋白酶活性。缺乏这种普遍存在的钙调节蛋白酶使Tregs无法循环利用其表面LFA-1,这是CD4+ T细胞脱离瞬时结合伙伴的基本机制;因此,树被锁定在一种永久的高粘附状态中。因此,DCs使用其独特的肌动蛋白捆绑蛋白Fasin-1使其皮质细胞骨架向Treg结合位点极化,从而剥夺了它们与其他T细胞形成稳定接触的能力。由于LFA-1Treg中的构象变化和表达水平与其他T细胞大致相同,低m钙蛋白酶活性成为Treg的标志。因此,这一特征是否对Treg抑制至关重要,以及它是如何受到Foxp3主调控的,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该研究发现Tregs的基础钙振荡严重下降。mRNA表达分析返回Tregs中丰度降低的钙调节因子列表,减少最多的是RyR2。利用几种模型细胞系,作者发现Foxp3表达自主抑制Ryr2表达,靶向Ryr2起始密码子前约200 bp的一段富含鸟苷的序列。Ryr2敲低(KD)的常规T细胞(Tconvs)以与Tregs相似的力与DCs结合,并具有抑制作用,这与早期的发现相呼应,即钙蛋白酶阻断赋予Tconvs类似Tregs的抑制作用。此外,CD4+特异性Ryr2缺失的T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在Foxp3表达缺失的情况下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缺乏Tregs的情况下,Ryr2 - / - Tconvs在安全小鼠免疫缺陷的各个方面恢复了免疫稳态。因此,该研究揭示了TregsFoxp3介导的独特效应功能,并可能提供了之前难以捉摸的Tregs接触依赖性抑制的分子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63470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