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已从神话到现实。
“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速度比“九章二号”提升100万倍!其在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所处理的最高复杂度的样本,需要当前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前沿”(Frontier)花费超过二百亿年的时间!10月中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论文,由中国科学家最新研制成功的“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光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通过将国家级超算中心、区域性超算中心、高校超算中心等互相连接,打造国家算力底座,连点成网。而这背后涌现的高校力量,正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突破的策源地。
连点成网 点燃星星之火
一方面,高校着力打造校级超算中心,支持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自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级计算中心成立以来,许多高校纷纷建设了自己的校级超算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 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算中心用户发表的论文中,致谢中心的SCI论文就高达464篇(含Nature系列、Science系列、PRL、JACS、Cell 等顶级期刊论文 38 篇)。
自主创新 炼创新策源地
另一方面,高校更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中国高校应国家之需,在计算机学科建设道路上砥砺而行。自1981年至今,全国共有280多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现已发展成理工科中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
根据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2016年-2020年中国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已经超过20项,其中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斩获学科领域的国家“三大奖”无疑是对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科研水平和成果的国家权威认定。
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对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校进行全面监测,从高端人才、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和人才培养等五大维度对学科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助力学科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科动态、客观评价学科水平。
在近280多所已设置计算机学科的高校中,哪些高校建设成效突出值得借鉴?
这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平台项目、重大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亮眼表现呢?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1998年原杭州大学计算机系的加入为学科注入了新力量。2017年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持优势。在近期发布的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浙大计算机学科高居第三。
学校计算机学科在人才队伍上彬彬济济,打造了一支由双院士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可谓浙大计算机“双子星”,交相辉映,两人都在浙大计算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分别于1995年、2015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两位高端领军人物带领这支一流学科团队群策群力建设学校计算机学科。2020年,周昆教授领衔完成的“真实感图形的实时计算理论与方法”实时逼真地描绘三维世界,攻克真实感图形计算的“性能”瓶颈,这项研究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深耕科研的同时,浙大计算机学科的教授们同样不忘三尺讲台,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陈文智教授秉持“百年育人,树我邦国”执教理念,开启全国“系统能力教学改革”的先河,教学成果辐射几百所高校,让数十万名师生受惠,为国家在计算机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制方面奠定人才培养基础,连续两届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西北工业大学
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由西北工业大学书写,其中“第一台机载计算机”、“第一台微程序控制的小型通用计算机”、“第一块航空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第一个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筹”均来自学校的计算机学院。不仅拥有众多“第一”,西工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取得历史性突破。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七。
据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的双一流监测功能分析,学校计算机学科近年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上均有发力,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就,以奋进之姿拼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其实力与众多“双一流”学科可谓旗鼓相当。
在汇聚“大团队”上,学校计算机学科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其中,李学龙教授先后当选ACM Fellow、AAAS Fellow、IEEE Fellow、IAPR Fellow,并在2021年当选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执委,是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执委,并成为AI领域的Fellow大满贯。2023年,46岁的李学龙成为最年轻的在陕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在构建“大平台”上,学校计算机学科结合学校航空、航天、航海的三航特色,已获批3个国家级平台。
在承担“大项目”上,学校计算机学科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2023年4月,由高武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能量分辨X射线成像探测器可重构像素型读出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召开启动会,该项目以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射的X射线天文观测为背景,开展X射线成像探测器专用像素型读出集成电路研制基础理论和相关方法研究,将为下一代太阳探测天文望远镜卫星X射线成像仪载荷的研制奠定基础。
以学术为魂,围绕国际前沿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近年来该学科教师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在国际顶刊上的发文数更是逐年增加,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等,为计算机学科“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成果为荣,近年来西工大计算机学科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和省级科技奖。2023年,在网络主动认知安全和群体跨域(反)智能决策等方面做出原创性成果和重要贡献的王震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在计算机的科研和教育上,有一个人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那就是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的夏培肃先生。“我们当老师的就是‘人梯’。”她在谈研究生教育时如是说。本文以此言纪念夏先生百年诞辰,也与计算机行业中的一座座为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贡献重要力量的“人梯”共勉。
转自:“高绩”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