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案例研究-01】刘西川 | 案例研究:如何设计与如何表达——以个人两篇论文为例

2023/12/29 10:53:54  阅读:37 发布者:

案例研究:如何设计与如何表达——以个人两篇论文为例 | PPT内容

引言

缘起

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研究”。今天侧重于讲讲案例研究和研究心得。

讲座题目

案例研究:如何设计与如何表达一以个人两篇论文为例

讲座内容

以两篇论文为例,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方面的一些基本规范,主要有三个要点:

(1) 问题来自于文献综述。

(2) 案例研究的关键是:案例选取与理论抽样。

(3) 案例论文写作应围绕“理论”创新点来布局和展开。

讲座特点

1) 计量多,而案例少。

2) 方法多,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少。

3) 我的领悟都是从苦痛中得来,直指切肤之痛,尽显真诚。

什么是案例研究?

方法和技术

案例研究是一种非常完整的研究方法,同时包含了特有的设计逻辑、特定的资料收集以及独特的资料分析方法(殷,1989)。例如:Glaser Strauss 的扎根理论资料分析技术、Miles Huberman 的质性资料分析技术、Yin 的案例研究资料分析技术(复制逻辑)、Eisenhardt 的案例资料分析技术(复制与扩展逻辑)。

目标和功能

案例研究以寻求社会知识为目标,不是在讲一个个不同的故事,而是在呈现实施中的行为特征、关键条件、动力来源和因果联系(张静,2018)

特点

案例研究与计量研究的异同:理论构建与理论(假说)检验。计量研究思路:先随机抽样,然后基于样本去推总体特征。

案例研究思路:理论抽样,根据理论而非统计概念来选择案例。案例选取的逻辑与效度取决于个案所包含的对研究目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有价值”集中体现在理论关联和理论价值上。

案例研究

类型

与通常那种《管理世界》或《中国工业经济》上的运用扎根理论和编码等技术的案例研究不同,本次讲座侧重于另外两种类型的案例研究(2 篇论文):

问题解决型(农业产业链金融的 2 个案例)

假说验证型(山东半阁村单案例)

思维方式

案例研究不是经验归纳,同时应强调抽象和演绎。主要体现在:要有问题、分析框架、理论概念和新认识。

实际操作

研究设计---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论文写作---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一):问题

什么不是研究问题?

它不是研究对象(现实问题)、研究领域(研究主题)。

什么是研究问题?

问题反映的是认识上的不同,其根源是理论基础或所选择的理论的不同。就同一事物或现象而言,新问题显示出理论视角不同。问题首先来自于某种理论对事物的预期与事物现状的差距,或者说是对某个(些)理论针对某个事物的解释或预测的不满意。问题产生于理论认识上的不同以及在解释或预测。上提出更有优势理论的可能性。

如何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主要路径是文献综述(为什么不提倡从现实世界角度提出问题?),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针对某个问题或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理论认识来提出、论证问题。

什么是案例研究中的问题?

新案例或多案例蕴含了理论矛盾或理论发展的可能性(挑战或再检验某种理论认识),案例研究中的问题要有理论色彩,要有理论针对性,观察和分析案例所使用的理论概念是关键。

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二):假说(或命题)

什么是假说或命题?

假说是对研究问题背后答案的正面答复(初步或猜测性的)。就科学研究而言,假说反映的是新理论了。

没有假说或假说不清晰的后果就是“没有结论”。

假说能起什么作用?

假说是联系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的桥梁。假说首先来自文献,是理论认识之间的“差距”(某假说相对于其他假说而存在),然后在研究设计下通过案例提炼和验证假说。

假说的重要性

假说在案例研究中是案例的灵魂(当然,要支撑这个灵魂需要骨架,而这个骨架就是分析框架了)。如何通过案例“处理”假说?根据分析框架和理论概念,描述、比较分析案例信息以验证假说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案例研究中的“问题”、“假说’“研究设计”:目的明确+统筹权衡

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三)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理论抽样。

案例除了要典型和有代表性外,更要能“瞄准”某种理论认识。明确两点:

(1) 被“挑战”的原理论认识所基于的案例是什么?(2) 新案例中的哪一点将对原有理论认识发起了“冲锋”?

案例选择的原则:

(1) 理论针对性

(2) 目的性

(3) 信息充分性

例举自己是如何选择案例的,农业产业链融资与小农户贷款+大股东模式与分权型模式。

案例选择需要考量信息的充裕度

案例要能提供理论分析所必需的信息

例如:分权-决策-担保机制

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四)分析框架、思路与方法

研究设计

运用一定的方法(主要是比较),使用一些案例材料(或信息)揭示、检验假说或命题。

分析框架

为概括和比较案例提供可沟通、可验证的“理论对话”平台或背景。分析框架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内容和重点,以第二篇论文为例。

思路和方法

思路和方法选择的目的性、逻辑和清晰性。在研究方法上应交代研究目得以实现的“标志”

案例研究在分析上的弱项:对关键环节描述和分析不够

例如:

这个关键环节是什么?(一个问题、一个假说、一个核心概念)

如何才能抓住关键环节?(聚焦假说)

如何才能对关键环节展开深入分析?(假说的两面:理论与经验)

案例研究的论文写作

要点之一:聚焦点

与研究设计的发散性和思维周密性相比,论文写作更注重聚焦。聚焦点就是创新点,这是论文写作的核心,也是论文写作的牛鼻子。

要点之二: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论文的亮点体现在案例选择上,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在推进某方面理论认识有帮助。

要点之三:两个 PK

案例研究论文要体现两个 PK:不仅要能看到案例之间的 PK,而且还要看到案例所代表的理论之间的 PK

要点之四:假说是核心

引言部分--阐明案例研究以及所选择的案例的理论(假说)目的性。

文献综述部分--为某种理论(假说)创新性进行铺垫

分析框架部分--提出、检验或发展某种理论(假说)认识服务

案例描述部分--“直指”假说+案例分析要聚焦于假说。

示例 1: 农业产业链融资案例分析

示例 1: 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财贸经济》2013 年第 8 期,第 47-57 页。

1. 内容提要

在我国农户分化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农户小额贷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借助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内嵌保险元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初步实现了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基于对“五里明模式”与“六方合作+保险模式”两个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概括了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的发展背景、运行机制及其特点,从盈利性、交易成本、风险控制、抵押担保与政府作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其理论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已有三种农村金融研究范式对于指导信贷支农政策的局限。

2. 内容提纲

一、引言

二、传统农业融资模式的局限

三、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四、两个典型案例

(一)案例 1: 五里明模式

(二)案例 2:“六方合作+保险”模式

五、关于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的理论探讨

(一)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的理论含义

(二)对三种农村金融研究范式的反思

六、结论

3. 要点揣摩

案例选择

黑龙江省龙江银行和人民银行资阳市中心支行根据当地实际条件,率先探索出了“五里明模式”和“六方合作+保险模式”。它们分别对应种植业与养殖业中的两种典型农产品一一玉米与生猪,具有反映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主要特点的代表性。

运行机制

如何描述运行机制?

包括:定义;主要参与者;流程;示意图。

主要特点

围绕四个方面:抵押担保;风险;交易成本;政府作用

注意:

(1) 应与后文理论分析的维度保持一致。

(2) 两种模式的内容应该相对应(均按照“发展背景-运行机制-主要特点”顺序来“编排”案例信息)。

在农村金融研究领域,共有新、旧范式以及微观金融革命三种研究范式。

农村金融旧范式强调补贴信贷和国有金融资本主导。

农村金融新范式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市场竞争。

微观金融革命运用一系列产品、技术与组织制度创新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

对三种农村金融研究范式的反思:

三种范式对农业实体经济基础的提升重视不够。

三种范式末能从根本上提出改善小农户资信状况的有效途径。

三种范式难以解决农业信贷的高交易成本问题。

三种范式因关注于小农户贷款难问题都存在重个体风险而轻系统风险的倾向。

三种范式对政府在农业融资中的角色定位有失偏颇。

示例 2-分权型合作金融组织剩余控制权制度安排案例分析

1. 内容提要

除由发起人集中负责实施剩余控制权的发起人控制模式之外,合作金融组织剩余控制权安排还存在另一种可能一一 -分权型模式,即根据风险与权利对应原则由成员采取分散化方式来实施剩余控制权。本文提出一个合作金融组织剩余控制权安排的分析框架,并在该框架下实证分析半阁村信诚农村信用互助专业合作社剩余控制权的分配与实施过程及其特点初步验证了分权型模式的内在逻辑,即分权型模式可以根据入股在成员中间分配剩余控制权,通过明确和具体的成员担保机制来分散化实施剩余控制权。分权型模式的理论启示在于其揭示了剩余控制权实施存在非唯一性的可能。最后从剩余控制权“可分”的角度对当前合作金融组织实践与政策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2. 内容提纲

一、引言

二、文献述评、命题提出及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文献述评

(二)命题提出: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剩余控制权安排?

(三)本文的分析框架

三、基于滕州半阁村案例的实证分析

(一)剩余控制权的分配

(二)剩余控制权的实施

(三)剩余控制权的组织

(四)剩余控制权的收益

四、合作金融组织分权型剩余控制权安排的制度内容

(一)内在逻辑及其特点

(二)理论含义

五、理论及启示

3. 要点揣摩

理论研究“瞄准”三个问题:

1) 民主决策型模式流于形式:民主决策、一人一票难以落地。

2) 集权型模式的困境:受困于“剩余控制权唯一一性”的制度设计思路。

3) 一个死结:未能有效保护普通成员的投资人利益。

案例选择

滕州半阁村资金互助社的理论亮点是:成员入股+成员担保+分红。从剩余控制权的分配与实施来看,滕州半阁案例所代表的分权型与集权型的异同是什么?

运行机制

剩余控制权的四个方面:分配、实施、组织与收益。

特点

通过分权化方式将风险和剩余控制权紧密联系起来,并将这种关系具体化、对象化。

分析框架的目标

妥善解决合作金融组织的风险问题

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

成员异质性和组织特殊性

分析框架的分析重点

(1) 如何在成员中间分散地分配剩余控制权?

(2) 如何在成员中间分散地实施剩余控制权?

(3) 合作金融组织中分配剩余收益的行为方式如何?

剩余控制权分配一明确规定成员风险责任;剩余控制权可分且与风险联系

1) 股金结构

2)入社步骤

3) 剩余控制权分配分析(明确风险责任+股金金额较大)

剩余控制权的实施一入股股金+担保户资金担保将剩余控制权分权化

1) 成员贷款流程(三步:申请+找担保户+集体商议)

2) 借款的两个关键环节:成员担保与集体审核(3) 分权的要义是:风险责任分散化

剩余控制权的组织作用

1)提供放贷决策支持

2)两个方面的监督一理事会和日常管理

3)提供一定信息

4)监督、促成合约实施

剩余控制权的收益一-收益分配

(1)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关系

(2) 盈余分配原则及其作用

(3) 分红方面的探讨(半阁案例的“遗憾”)

半阁村这个案例的亮点?

剩余控制权的分配与实施

入股成员享有剩余控制权,担保成员承担剩余控制权的实施工作以及相应的放贷风险,理事会及其成员提供出资者决议支持服务,分红是对剩余控制权收益的良性激励。

案例扩展

与同类组织(如:江苏步凤镇(孔祥智等,2011) 和江苏五烈镇(张立冬等,2014) 的信用合作组织)相比,半阁信用互助社对成员担保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对成员间经济产权关系进行了有目的的“重塑”

通过分权化方式将风险和剩余控制权紧密联系起来,并将这种关系具体化、对象化。

1) 是股权,提高了股金门槛。

2) 是担保,主要依靠成员间股权关系来放贷、监督还贷,最关键的是成员用自己的股金来做担保、承担风险责任。

3) 是分红,分红是对股东成员付出和承担风险责任的回报。

内在逻辑及其特点

强调按承诺风险责任分配剩余控制权

依靠成员担保、分权化实施剩余控制权

按照所承担的风险来分配组织盈余

理论含义

剩余控制权实施的实施是否可以非唯一?

小结

问题

问题来自于针对某个现象或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差距(至少是两个理论!)。文献回顾是提出问题的主要途径。

案例选择的要求与标准是理论抽样

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是提出问题和假说(命题),并根据问题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理论抽样。好的案例是对发展和挑战理论有帮助的。

问题解决型案例研究论文

“文眼”体现在:“传统农业融资模式的局限”与“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案例的选取及比较与分析都是瞄准这个“局限”下手的。

假说验证型案例研究论文

其要点是通过案例提出、检验假说。具体而言:要在分析框架下运用理论概念对案例内容进行概述,案例关键信息要与问题、假说相呼应。

论文写作的关键,一个中心、一个重点

案例研究论文需要围绕创新点即理论焦点和案例亮点展开。

转自:“刘西川阅读写作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