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既有解释框架,为晚清民初的政治走向贡献了一条新的解释线索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书名: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书号:ISBN 978-7-301-34130-8
作者:韩策 著
装帧:精装
定价:88.00元
出版日期:2023年8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围绕东南要缺两江总督,通过“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深入探讨,将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年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贡献一条新的解释线索。在此基础上,突出南北关系,并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前言
唐宋以降,东南财赋之区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元明清定都北京后,对东南的倚重更是国家繁荣兴盛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政治中心在北方,如何有效统治东南财赋、人文之区,是大一统的中国历史进入鼎盛时期后的首要任务。清朝建立后,江南的繁荣稳定和南北关系的协调,既关系王朝的财政命脉,与民生息息相关,也是其合法性的重要保证。但江南始终是远在北京的朝廷“离不开、信不过”的地区;清朝皇帝及满洲权贵对江南的经济文化“既赞叹不已又满怀妒忌”,心情矛盾复杂。于是,总制东南的两江总督被寄予厚望和重任。
自康熙中叶以来,两江总督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财赋、人文之区,掌理军政、淮盐、漕运、河工诸要务,为东南第一要缺。同治以降,又例兼南洋通商大臣,成为东南办理洋务交涉的首领。因此,江督之于清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两江总督易主历来都是政坛大事。尤其是当湘、淮军崛起,镇压太平天国,驻兵江南之后,对清廷来说,江督人选的确定比此前更为复杂敏感。这时,南北满汉、文武兼资、湘淮分治、湘系内部平衡,甚至外人的态度,都成为遴选江督时需要审慎考量的因素。
晚清的江督易主有三个重要阶段。首先,道咸之际陶澍、陈銮、李星沅、陆建瀛等湘楚翰林相继出任江督,其主持的漕粮海运、票盐改革等事业获得成功,意味着东南地区在文官经世层面,发生了从八旗到湘楚的权势转移。第二,更重要的是,咸丰十年(1860)清廷授湘军首领曾国藩两江总督。随后曾氏文武合一,总制东南,措置得当,与湘、淮军的壮大和太平天国的覆亡关系密切。这不仅带来满汉关系的深刻变化,而且出现了清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南重北轻”局面;它将长久以来或明或暗的南北问题再次凸显了出来,揭开了清廷与东南关系的新篇章。此后,经过近二十年的试探、斗争与妥协,逐渐形成了一个“江督非湘人不可”的政治局面,可称之为“湘人江督格局”。第三,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江督刘坤一去世后,在清廷集权和袁世凯“北洋下南洋”的冲击下,湘人江督格局最终走向终结,开启了清末民初北人江督的历史,南北失衡的结局也逐渐形成。
湘人江督格局作为晚清史上的重要现象,是非常显明的,但如何严谨地考察其形成、维系和终结的过程,恰当地解释该现象对于清朝统治的意义,还有许多工作可做。迄今有关湘淮集团、政坛派系、督抚群体的成果已经不少,但尚无从江督易主角度探讨晚清政治的专题研究。此外,既往讲湘军战时“打天下”者多,言湘系战后“坐天下”者少。探讨湘人江督格局的历史,即是解释湘系“坐天下”的历史。
北洋下南洋的影响也是至为深远的。清末以来,袁世凯北洋派崛起后,跨越辛亥革命,宰制政坛数十年;此期也是近代制度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北洋下南洋”既可说明“湘人江督格局”是怎么终结的,又可为清末民初北洋派的壮大和南北政局的走向,提供一个补充的诠释。
因此,本书旨在研讨晚清历史上“湘人江督格局”的形成、维系和终结,以及与终结相应的“北洋下南洋”进程,对于清朝统治和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意义。具体言之:第一,希望通过“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探讨,将道咸以降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提供一条解释线索。第二,在此基础上,讨论晚清的南北问题。第三,再进一步,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从湘淮、南北、满汉、中外、新旧的“同治”中,去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作者简介
韩策,陕西蓝田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科研,近期主要研究晚清政治史、科举史、湘军史。出版专著《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合作整理校订《汪荣宝日记》(中华书局,2013)、《凌霄一士随笔》(中华书局,2018),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解释晚清政治的另一密钥崔志海1
前言9
第一章 从八旗到湘楚:道咸之际东南的权势转移13
第一节 八旗为主: 道光以前的江督人事结构14
第二节 湘楚渐盛: 鸦片战争前后的江督选任23
第三节 1860年曾国藩出任江督的曲折及转折意义32
第二章 从纷更到稳定: “湘人江督格局” 的形成42
第一节 七年三往返: 曾国藩难以稳坐江督46
第二节 非湘非淮: 曾国藩去世后的江督纷更55
第三节 闻鼙鼓而思将帅: 刘坤一短暂督江的台前幕后64
第四节 从左宗棠到曾国荃: 湘人江督格局的形成70
第三章 从南北提衡到东南互保: 湘人江督格局的维系86
第一节 1890年刘坤一再任江督的台前幕后88
第二节 北洋南洋一线牵: 甲午战后围绕直督和江督的政争95
第三节 庚子事变前李鸿章、 张之洞、 刘坤一的出处与政局变迁128
第四章 “北洋下南洋”的发轫与湘人江督格局的难以为继163
第一节 辛丑回銮前后清廷裁抑东南势力164
第二节 袁世凯“北洋下南洋” 的发轫170
第三节 刘坤一去世后的江督人选174
第四节 张之洞短暂督江的台前幕后180
第五节 魏光焘督江后面临的挑战187
第五章 湘人江督格局的终结与北洋下南洋的形成193
第一节 铁良南下与江督纷更194
第二节 铁良回京与湘系再遭重创201
第三节 从湘人江督到北洋南下: 1904年的沪上舆论207
第四节 周馥督江与北洋下南洋的形成214
第六章 江督之争与丁未政潮的一个新解释223
第一节 庚子事变后瞿鸿禨崛起的因素与派别226
第二节 瞿鸿禨整合力量抵制北洋的努力230
第三节 岑春煊首次运动江督受阻234
第四节 岑春煊与端方的江督之争238
第五节 丁未政潮的一个新解释246
结论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254
一、 东南的三次权势转移254
二、 晚清的“南北” 问题262
三、 晚清“有重心的同治”269
附录 清代两江总督年表281
征引文献289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