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先秦诸子思想研究结合,又一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研究之作
2023/12/28 9:30:37 阅读:76 发布者: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
一部研究先秦诸子思想与出土简帛的文献学著作。集结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剖析《管子》《文子》等先秦重要文献的思想内核,复原《文子》《恒先》等残损严重的出土简帛,讲解文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学问出品
著者:张固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定价:88元
品牌:大学问
作 者:
张固也,男,1964年12月生于浙江淳安。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先秦史博士,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文献研究室主任。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著有《〈管子〉研究》《新唐书艺文志补》《唐代文献研究》《古典目录学研究》等书,发表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主要涉及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两方面的研究。作者治学的中心思想是,在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的研究中,编联复原是仅次于文字释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只有在正确的文本编联和复原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诠释其内容和思想。基于此,本书对《管子》《文子》等传世文献的编联考证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利用新出土的简帛文献,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对于深化先秦诸子和出土简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在利用传世文献进行思想史研究时,应当注意其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文句,进而领会其所代表的学者或学派的宗旨和纲领;在简帛研究中,编联复原则是仅次于文字释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只有在正确编联复原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诠释其内容和思想。本书收录的诸多论文,正是沿着这一路径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做出示范,为后来者引路。本书语言质朴流畅,文章逻辑清晰,内容前后贯通,可为读者理解先秦文献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亮点
1.包含了作者对先秦文献的诸多新见解,以及对之前简帛复原成果的修订。大学问“桂子山史学丛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系列;
2.史料基础扎实可靠。本书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结合了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其思想体系的把握建立在文本释读的基础上;
3.论证过程条理清晰。本书各篇文章文风平实,立论明确,条理清晰,从文献本身出发,或条分缕析释读经典,或编联复原残损严重的出土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精彩书摘
後 記
2014年,我將先後發表的古典目録學和唐代文獻研究方面的小文編排成兩本論文集,曾經自述在這兩個學術領域的學習歷程。其實回想起來,我最早感興趣的是先秦諸子學,不過資質魯鈍,收穫無多,現在纔勉强拼湊出這本論文集,難登大雅之堂,姑妄敝帚自珍。
1980年代初,我在杭州師範學院政史系讀本科時,最初感興趣的兩門課程是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買過幾十種中西哲人著作。不過讀起來十分吃力,自感思辨能力差,又考慮到畢業後將回家鄉中學任教,就抄了《嘉靖淳安縣志》等資料,打算業餘玩點鄉土歷史以度日。但在中學教了兩年書後,就覺得自己的性格不太適合教書育人。當時大學同學申屠爐明在吉林大學讀研,于是請他聯繫導師,準備考研,又托他買了一套《諸子集成》,供業餘閲讀。
1990年,我考入吉林大學古籍所,攻讀歷史文獻學專業碩士學位。導師陳維禮先生是從先秦史轉入文獻研究室的,一入學就告誡説先秦經傳諸子是做古代學問的根基,并借給我所藏《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經》兩大册,要求通讀經文。我讀到《左傳》時,看見黄侃在每條“君子曰”旁都批畫了紅綫,不知何故,就查了些資料,試寫了第一篇學術論文。當時還選修了吕文鬱先生爲先秦史專業開設的“先秦諸子概論”課程,算是對諸子學有了點系統的瞭解,但因碩士論文做《新唐書藝文志補》,留校工作後講授目録學等課程,多年没再涉足這一領域。
1998年,我師從金景芳先生,在職攻讀先秦史博士學位。因自感專業基礎薄弱,尤其對考古和古文字學一竅不通,于是揚長避短,選擇《管子》研究作爲論文選題。金老以百歲高齡仙逝後,由陳恩林先生繼續指導我,2002年完成畢業論文。吕紹綱先生看了論文後評價説:“這種把思想史同文獻學結合起來研究的方法,極得金老學術之精髓,真正把握了金老學術之真諦。”我在先秦諸子學研究方面,主要受到以上五位先生的教誨,謹以這本小册子紀念已歸道山的四位恩師,并爲年登耄耋的陳恩林師祈福延壽。
2010年,我調入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研究所工作,没想到這成爲學術興趣轉移的契機。吉林大學古籍所資料室收藏的簡帛資料比較完備,古文字室名家輩出,我自以爲在文獻室工作,主要做唐代學問,博士畢業後更多年埋頭從《四庫全書》中翻檢唐人著述材料,對簡帛關注不多,衹寫過兩篇關于竹簡《文子》的小文。倒是調離之際,覺得到新單位後再想借閲没這麼方便,就複印了幾册上博簡、走馬樓簡等。有一天偶爾翻閲《恒先》,懷疑其編聯不妥,隨手做了調整,没太當一回事。後又看到譚寶剛先生對我關于竹簡《文子·聖知》章的復原提出商榷和調整,于是寫了篇回應文章,但覺得僅就此單章復原各持己見,很難説服對方,若能用同樣方法復原出更多篇章,并參考其他簡帛編聯復原,説服力會更强一些。經過查找,纔知道已經有人做過竹簡《文子》整體復原,可惜乏善可陳;《恒先》出現多種新的編聯方案,都與我私下所做調整不同;有些竹簡的編聯方案多達數十種,仍然没有達成共識。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對我産生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長年沉浸其中,不惜荒廢其餘研究工作。這段簡帛研究經歷,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學術商榷之寶貴,因爲學界同道的正確意見固然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但即便是錯誤意見也往往能夠刺激自己的研究動力,開闊自己的研究思路,讓自己的學術見解得到螺旋式提升。因此,在這裏向譚寶剛先生以及所有曾經對小文提出商榷的學界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我曾經與之商榷的學界同道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未來願意共同商榷學問的新老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最後,感謝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及編輯爲本書出版所做的貢獻。
目录
论《左传》“君子曰”与荀子学派思想的关系
论《管子》的早期流传
《管子》分组探源
论《管子》“三匡”命名分篇之义
论《管子·幼官》和《管子·幼官图》
《管子》“道法家”三篇说质疑
《管子·侈靡》篇的结构与主题
论《管子·侈靡》篇
论《管子·禁藏》篇
《管子·轻重》篇成书年代新论
《管子》的治国理念及当代价值
《管子》与齐学
《管子四篇疏证》述论
《老子》第五十九章新解
《孔子家语》补校
从《孔子家语后序》看其成书过程
《孔子家语》分卷变迁考
西汉孔子世系与孔壁古文之真伪
竹简《文子》复原
竹简《文子》释文与摹本校读记
竹简《文子》2465号简新释
竹简《文子》二题
竹简《文子》首章复原——兼论其思想宗旨与纲领
八角廊简《文子·圣知》的复原及其思想
再论竹简《文子·圣知》章的复原——兼答谭宝刚先生
竹简《文子》复原及其意义
从竹简《文子》看今本的伪造手法
也谈《文子》竹简本与传世本的关系
郭店儒简三篇新编
楚简《恒先》分章与语译
也谈楚简《恒先》与八股文
上博简《诗论·关雎》章的编联与复原
走马楼吴简“枯兼波簿”新探
后记
本文来源:大学问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