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伏羲: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

2023/12/27 13:57:32  阅读:32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P66P67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摘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3期,张云华摘

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在不断迁徙和交往交流交融中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伏羲这一文化符号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叙事体系与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探讨伏羲这一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对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提起人类起源和世界来源的创世神话,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伏羲女娲的创世传说。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神话故事都说明伏羲是多民族的共同祖先。

伏羲又作伏牺、伏希、伏戏、虙戏、包羲、疱羲、皇羲、包牺、宓牺、炮牺等。作为传说人物,伏羲在文献中出现较晚,甲骨文和金文均无记载,到战国时期的文献中才有相关记录,后来历代文献丰富了相关内容。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的王家祖山楚墓发现的楚帛书,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创世神话的古文献。楚帛书甲篇所讲的创世神话,顺序非常清晰,首先是在混沌时代伏羲娶了女娲,生下四个儿子,也就是四时之神,四神开天辟地,使日月分明、四季有序,然后是四子(四神)创造大地,最后造天,用五木精华加固天盖,使天地得以安宁。在这一创世顺序中,伏羲先天地而存在,宇宙的正常运转靠的是伏羲子孙的力量。依据伏羲及其四子开天辟地、化育万物这一创世顺序,人们自然会将伏羲和女娲视为华夏文明的始祖和中华民族的始祖。

人们对伏羲的尊崇及建庙立碑纪念,主要基于伏羲人根之祖和人文之祖的地位。作为人根之祖,伏羲不仅繁衍人类,而且“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顺治十七年(1660)《重修伏羲庙碑记》就突出了其人根之祖的地位。既然伏羲是人根之祖和人文之祖,自然是各民族的共同祖先。

龙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华人都自称龙的后人。《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有的学者就认为,“龙纪”“成就了太昊伏羲氏的始祖地位”;“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太昊伏羲氏则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既然伏羲是多民族的共同祖先,那么争论伏羲族属是苗蛮、羌戎还是华夏,既无必要,也难以弄清。伏羲部族及其后裔与西戎、东夷、苗蛮、百越等系统都有关联。所以,弄清伏羲的具体族属既有难度,也没有必要,更不宜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只需明确伏羲是多民族共同的祖先和中华民族的始祖、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即可。

在中国神话故事谱系中,许多民族的神话故事都与伏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洪水神话故事不仅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中流传,在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区各民族中都存在,如东北的朝鲜族、鄂伦春族,新疆的哈萨克族,青海的土族,湖南、湖北的土家族,海南的黎族,台湾的高山族以及西南地区许多民族都有洪水神话故事。

中国的洪水神话往往与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有学者统计,在中华民族诸多神话中,有33例兄妹成婚神话,其中有28例是以洪水神话的外壳出现的,比例高达84.8%。也有学者统计,在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流传的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有100多篇,如苗族、瑶族、侗族、傈僳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羌族、基诺族、水族、景颇族、怒族、哈尼族、拉祜族、仡佬族、德昂族、布朗族、独龙族,除此之外,壮族、毛南族、黎族、佤族和高山族等民族也有比较完整的洪水兄妹婚配故事。在上述洪水神话中,许多都与伏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总之,许多民族的兄妹成婚、创造人类、繁衍子孙的洪水神话故事都与伏羲女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上古时期的许多民族与伏羲女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正因为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共同繁衍了人类,因此,他们是中华民族付诸文字记载最早和最具广泛代表性的始祖。”

伏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既包括伏羲出生和活动范围的文化,又包括其他地区与伏羲相关的文化。相传伏羲氏生于今之甘肃天水,长于河北新乐,卒于河南淮阳,主要活动于豫东南、鲁南和皖北等地,但伏羲的文化遗迹分布在全国各地。

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伏羲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目前在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和北京市都发现了伏羲女娲交尾图,据统计,有关伏羲女娲交尾的画像共有118处,其中四川省24处,山东省16处,河南省11处,江苏省8处。另据学者统计,“目前,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和巴旦木古墓出土的较为完整的人首蛇尾图像有73幅,刊布图版的有54幅”。伏羲文化遗迹的广泛分布既反映了伏羲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也说明了伏羲崇拜的广泛性。

伏羲至高无上的地位、巨大的历史贡献及广泛持久的影响力,使伏羲崇拜成为一种文化,分布各地的伏羲庙就是典型例证。由于伏羲文化形成于其出生及生活的地域,因此伏羲庙起初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华北地区和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伏羲庙。

随着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伏羲文化逐步向其他地区传播和扩展。南方多地出现伏羲庙,既展现了伏羲文化影响的广泛性,又进一步凸显了伏羲这一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

无论是作为人被纳入帝王世系,如《庄子》把伏羲作为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记述,《易传》排列出以伏羲为首的帝王世系,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还是作为神被确立为神圣地位,伏羲都是多民族共同祭拜的对象,受到历代祭祀,而且在历代王朝祭祀系统中处于首要地位,大多享有太牢之礼,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对伏羲的祭祀始于秦朝,两汉时期沿用此制。

通过对历代相关伏羲祭祀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一是伏羲祭祀是一种传统,历代沿袭不断,其中既有继承,又有调整和完善;二是自秦迄清,对伏羲的祭拜虽在重视程度、祭祀规格和祭祀地点等方面有所变化,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规范;三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更加重视伏羲祭拜工作,形成了历史上祭拜伏羲的几个高峰。

无论是历史文献记载,还是与伏羲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多民族神话故事,也无论是分布多地的伏羲文化遗迹,还是多民族对伏羲的祭祀,都表明伏羲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和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各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

伏羲之所以会成为各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既与伏羲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有关,又与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这一各民族社会发展总趋势有关,也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民众对伏羲祭拜有关,还与伏羲文化极强的传播力和没有负面影响的伏羲完美形象有关,更与伏羲造福各族人民、各民族都受惠于伏羲有关。

按照文献记载和神话故事,伏羲具有无所不能的神通力,在很多方面造福各族人民。一是“画八卦”开启了华夏民众的智慧,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本形态。二是引领民众由野蛮走向文明。伏羲使社会、家庭等方面有章可循,处于有序状态。伏羲解决的是民众的愚昧无知、野蛮落后问题,带给人们的是聪慧和文明进步。三是创制文字。伏羲创制文字方便了文化交流和传承,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四是制订婚姻规则。伏羲“制嫁娶”使族内群婚制转向族外群婚制、“对偶婚”及一夫一妻制,提升了人类繁衍的质量和道德文明水平。五是传授渔业、牧业和狩猎技术。六是创造计数方法。七是创制音乐。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总之,伏羲的贡献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各个方面。后世对伏羲的崇敬主要基于其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综上所述,上古时期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伏羲有关。正是由于伏羲在各个方面的发明创造,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中华文明得以极大提升。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因受益于伏羲的发明创造,所以人们都认可伏羲、感恩伏羲、崇敬伏羲、颂扬伏羲、纪念伏羲,把伏羲视为一种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