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16—P1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23年1期,王宁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造性探索,既是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及其文明限度的内在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前见”,这种文明底蕴决定了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使中华民族赶上了时代,而且将超越现代殖民主义和资本逻辑的苑囿,限制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单向度弊端。“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中华文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合共生,在长期演化中积累了道法自然、协和万邦、求同存异、和实生物、兼收并蓄等影响深远的观念。诚然,仅靠这些观念及其对象化实践难以构成实现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这种文化传统对超越现代西方文明的误区具有独特价值,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中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自我更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中国革命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确证。
作为一种“被延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器物、技术、制度和文化层面变革的尝试,直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革命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在起步阶段就超越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对抗性矛盾,摒弃了资本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实践中遵循创造现代文明的劳动逻辑,将马克思关于现代文明转型的构想在中国具体化,初步形成了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经验。在集中精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迈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体现了现代化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并赋予“小康”这个中国古代社会理想以时代新义,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道德风尚与愉悦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在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发展理念探索实现现代文明转型的新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走向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凝结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经验的中华文明由此实现现代重塑,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的过程中呈现新的时代光彩。
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与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传统、中华民族的独特历史命运和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在现代化探索中积累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史的独特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制度优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并在一种走向复兴的不可扭转的趋势中呈现了塑造现代文明新形态的直接现实性。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先验的设定,而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处于同一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实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开放格局与比较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优越性,从中可见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融合所展现的强大社会发展活力。通过批判现代西方文明的误区及其导致的现代性危机,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特定的历史前提与民族特色,并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世界文明图景中展现了一种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底蕴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固然是后发式的,但其一开始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际展开,就体现了明确的自主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从中华文明的特点出发科学规划的。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形成了潜移默化影响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在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提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以叠加式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方式,具有以中国为中心进行实践创造的鲜明特征,彰显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民族特色,反映了创造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质和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符合中国实际并超越西方现代性危机的重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文化特质具有明确的自主逻辑,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传统思维模式,以迈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避免“贫穷的普遍化”,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体现为一种世界历史性存在。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以社会主义为本质规定的制度文明的优越性,其成功经验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塑造了崭新的现代“文明格局”,书写了体现时代特质的中华“文明华章”,倡导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隔阂冲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过程,在百年奋斗征程上实现了“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在面向未来的历史性筹划中重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进而彰显了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中华文明不断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焕发蓬勃生机,展现了深刻的文明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一种坚硬的成见,即认为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单向度逻辑,超越了零和博弈和对外扩张的思维定势,力图摆脱两极分化和物质主义的泥淖,消解了遵循“丛林法则”的必然性,体现为人们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表着我们时代的文明形式。秉持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提供中国方案,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因而是一种实现现代文明转型的伟大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难题,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方式实现了“时空压缩”,在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中展现了现代化的民族化和时代化特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亦是这种结合的确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实现转型的现代文明赋予了新的实体性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在与各国平等互利的交往中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确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史意义。
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接力奋进中,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史,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与发展形态,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稳中求进,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一种新文明形态。
回顾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百年历程可见,这条道路以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为起点,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发展定势,反思苏联现代化建设的失误,以体现历史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不断在实践中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不断创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