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 | 武汉大学张静团队发现线粒体感知氧气变化的新机制
2023/12/27 9:14:04 阅读:67 发布者:
线粒体在肿瘤细胞适应低氧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武汉大学张静团队在 EMBO Journal 上在线发表题为“A mitochondrial EglN1-AMPKα axis driv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enhancing metabolic adaptation to hypoxic str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脯氨酰羟化酶Egl N1 ( PHD2 )在缺氧条件下聚集在线粒体上。β2β3环中的EglN1底物结合区域负责其线粒体转位,并有助于乳腺肿瘤的生长。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 AMPKα)是EglN1在线粒体上的底物。EglN1-AMPKα的相互作用对于它们相互的线粒体转位至关重要。
在常氧条件下,EglN1对AMPKα进行脯氨酰羟化后,AMPKα迅速解离,导致其立即从线粒体中释放。相反,缺氧导致Egl N1-AMPKα持续相互作用并在线粒体上积累,形成Ca2+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 ( CMKK2 )-EglN1-AMPK α复合物,激活AMPKα磷酸化,保证代谢稳态和乳腺肿瘤生长。总之,该研究证实EglN1通过其β2β3环区域作为氧敏感的代谢检查点向线粒体传递缺氧应激信号,这表明EglN1是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发病率高达。缺氧导致代谢重编程和晚期肿瘤进展,这与高级别乳腺肿瘤和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提高对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如何存活的理解促进了有效疗法的发展。例如,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 )是一种已知的调节因子,可以驱动细胞对缺氧的适应。在常氧条件下,HIF α被脯氨酰羟化酶EglN1 / 2 / 3羟基化,然后被Von Hippel Lindau ( VHL ) E3连接酶复合体靶向羟基化修饰,用于随后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条件下,由于脯氨酰羟化的抑制,HIF α被稳定,并与HIF1 β ( ARNT )二聚化,从而激活致癌过程,如血管生成、糖酵解和葡萄糖转运和红细胞生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F通路以外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有助于细胞对缺氧的适应。线粒体作为细胞内氧的最大消耗者,首先应对氧水平的波动,是低氧诱导代谢重编程的主要场所。
文章模式图(图源自EMBO Journal )
据报道,线粒体对缺氧的适应是通过HIF诱导核编码的COX4异构体2 ( COX4I2 )、线粒体蛋白酶LON、乳酸脱氢酶A ( LDHA )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PDK1 )的转录来调节ETC活性和TCA循环。缺氧还以不依赖HIF的方式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ETC )促进超氧化物的生成,超氧化物导致过量Ca2+的积累,导致Ca2+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CaMKK )激活,随后刺激能量感受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AMPK )抑制合成代谢,促进分解代谢,以恢复代谢稳态。虽然众所周知,线粒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平台,以启动细胞信号传导,但它们如何作为氧传感信号的支架,从而在低氧胁迫下将它们的适合性传达给细胞的其他部分尚不清楚。该研究证明了脯氨酰羟化酶EglN1通过其β2β3环区域负责线粒体缺氧感知,以控制代谢稳态和乳腺癌进展。
来源:iNature
参考信息:
https://doi.org/10.15252/embj.2023113743
转自:“威斯腾生命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