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业用地利用转型(Industrial land use transition)、驱动机制(Driving mechanism)
本文发表于国际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2023年第138卷,第一作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曹慧敏,通讯作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伟教授。
科学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显著驱动社会经济转型。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准确识别工业用地转型(ILUT)阶段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研究以中国275个地级市为研究单位,基于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内涵和机制,建立ILUT的解释框架(图2),从可见特征表示的显性形态和不可直接观测特征表示的隐性形态两方面构建指数,并运用滑动t检验和随机森林模型识别2003-2018年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具体时点和关键驱动因素。
研究结果:
1、工业用地利用形态特征
从时间变化来看,中国显性形态转型指数前期上升至0.396,2012年出现明显下降,随后小幅上升,最终稳定在0.393附近(图3)。四个地区的变化相似;但东部地区显性指数略有下降,2006年和2009年波动较大。2017年以后,东北地区显性指数明显上升。隐性形态转型指数2013年后先上升后趋于稳定。2003年隐性指数为0.320,2013年上升至0.489,受工业用地经济效益、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的综合作用,保持不变。具体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变化趋势与全国一致,但东北地区的隐性指数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
从空间分布来看(图4),2003年至2008年大部分地区的显性指数相差不大,维持在0.40左右。2013年大部分地区显性指数均下降,但地区差异显现。东部地区显性指数高于其他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发达地区的显性指数均在0.60以上,处于超前主导转型阶段。相反,山西、陕西、甘肃、东北地区显性指数明显下降,表明它们已经发生主导转型,工业用地不合理利用现象有所改善。2003年至2018年,东部沿海地区隐性转型指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内蒙古、陕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也零星出现较高的隐性指数。
2、显性和隐性形态的耦合程度
根据耦合分析结果,C值主要分布在0.49附近,表明工业用地显性与隐性形态处于拮抗阶段。本研究进一步计算耦合协调度(图5)来分析ILUT的程度和机制。从2003年到2018年,D值从0.410增加到0.466。2003年耦合协调度呈现低耦合和基本耦合的混合状态,低耦合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2008-2018年,大部分地区呈现基本耦合,中度耦合的地区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重庆等西部城市。相比之下,中部和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低。
3、时间点变化分析、
根据移动 t 检验的结果(图 6),2007 年和 2012 年,工业用地规模的 t 统计量通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大于 0,表明这两年中国的工业用地面积骤然增加。2009 年至 2010 年,规模扩张的 t 统计量在 10%的水平上显著且大于 0,表明虽然工业用地面积仍在增长,但增速较之前大幅下降。同样,面积占比在 2011 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企业用地规模在 2010 年大幅下降。从经济效益来看,2011 年投入强度、产出强度和综合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在社会功能方面,吸纳就业功能在 2007 年略有减弱,2011 年明显改善。在环境功能方面,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在 2008 年和 2015 年均有所下降,表明污染治理功能逐步增强。
根据移动 t 检验结果(图 7),2011 年显性形态转变指数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2014 年,东部地区的优势指数变异增加。中部地区的变异指数在 2011 年呈下降趋势,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未发现变异点,这意味着东部地区已达到过渡的第 III 阶段,正在向第 IV 阶段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在 2011 年实现了主导转型,与中国的整体转型进程一致。西部和东北地区尚未实现主导转型。
隐性形态转型指数在 2011 年有所上升。在空间异质性方面,2011 年东部和西部地区变异加剧,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在 2010 年附近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异点。此外,2015 年东北部地区的突变有所下降,这意味着东部和西部地区实现了隐性过渡,而中部地区并未实现隐性过渡,东北部地区的隐性形态呈下降趋势。
4、影响ILUT的关键因素
结果如表4所示,高素质劳动力和海拔高度是显性转型最重要的变量。投资强度的作用也显著,位居第三。分地区看,高素质劳动力在各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中部地区影响强度最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投资强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拔高度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环境管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则位居第二。
创新投入和环境规制显着影响隐性形态转型指数,高素质劳动力排名第三。分地区看,各地区创新投入效应最显著,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呈递减趋势。环境整治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排名第二。高素质劳动力在东部地区排名第三,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二。投资强度在中西部和东北部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人点评:
文章考虑了不同驱动因素具有不同的时间特征,探索中国LUT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从显性和隐形两个综合方面考察工业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弥补了从单一形态角度的缺陷。最后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总体上本文章研究领域广阔,意义重大。
声明
本推送内容仅代表课题组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对原文的翻译,请有兴趣的同学阅读原文。课题组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讹,也请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原文请见:Huimin Cao, Wei Chen, Xuelian Tan, Qiao Li. Identifica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ial land use transition in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3, 138, 102848.
来源: 土地科学文献传递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