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井喷!中国高校,狂发CNS顶刊!

2023/12/18 17:01:05  阅读:49 发布者:

近日,中国高校相继发布ScienceNatureCell论文。

浙江大学:ScienceCell

1215日,浙江大学对外发布,两项科研进展分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科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课题组联合张岩教授课题组科研攻关,成功从原子分辨率水平解析了大麻素受体CB1和β-arrestin1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结合细胞水平功能分析发现了大麻素受体CB1介导β-arrestin信号的关键结构决定因素,阐明了大麻素受体CB1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为推动开发精细调控大麻素受体CB1功能信号的合成大麻素奠定了基础,有望在保留大麻治疗效果的同时规避其副作用。这一重要发现于北京时间20231215日发表在《细胞》上。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邢华斌教授、杨立峰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快吸附动力学分子筛ZU-609,通过调控孔口大小和孔腔尺寸,实现了丙烯丙烷的精准筛分与高丙烯扩散速率。这对于丙烯的低碳分离具有积极影响。这一重要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1215日以“First Release" 形式在线发表在《科学》上。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浙江大学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有组织科研攻关,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南开大学:Science

1215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南开大学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题为“Self-sustaining personal all-day thermoregulatory clothing using only sunlight(仅用太阳光驱动的全天候自持续人体热管理衣物)”。这是南开大学不到一个月内发表的第二篇Science论文,也是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在南开大学发表的第三篇Science论文。

化学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子源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薄轶文为共同第一作者。陈永胜为第一通讯作者,马儒军、刘永胜为共同通讯作者,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为第一单位。

该研究还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和南开大学有关项目支持。

中山大学:NatureCell

1213日,中山大学苏士成、宋尔卫(苏士成导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Tumour circular RNAs elicit anti-tumour immunity by encoding cryptic peptides”的研究论文。

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肿瘤细胞特异性环状RNA——circFAM53B,其通过非经典翻译产生的隐性抗原肽,能够有效驱动抗肿瘤免疫,这表明利用肿瘤特异性环状RNA进行疫苗接种,可能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

据悉,一周前,中山大学苏士成团队刚在在生医顶级期刊《 Cell 》发表了题为:“Choroid plexus mast cells drive tumor-associated hydrocephalus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用单核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发现,大脑脉络丛中存在一个独特的肥大细胞群,即脉络丛肥大细胞(CPMCs),在肿瘤相关性脑积水(TAH)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为TAH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

南师大&哈工大&东南大学:Science

随着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技术发展,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大,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对产品的散热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发展高效的热管理材料成为保障电子器件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的关键技术要点。热导率的可逆调控可动态调节热路中热流的大小,是一种高效的热管理技术,其能够解决器件发展在散热、温度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上的短板,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微电子器件寿命。然而,热流的传导主要来源于晶格的声子,相比于电子的输运特性和应用已经被人们很好的掌握,对于声子热输运特性的理解和调控一直存在较大的空白。传统方法如通过掺杂、应变和变温等手段可以调控材料的导热系数,但难以同时满足高开关比、可逆和快速调控的要求。南京师范大学刘晨晗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祖煌教授和东南大学陈云飞教授等人带领团队首次提出基于反铁电-铁电可逆相变实现热开关的功能,开发了一种低压驱动的长寿命、大开关比和超快响应的反铁电热开关原型器件,并揭示了利用电场诱导反铁电-铁电相变进而实现导热系数k大幅可逆调控的内在机理。

研究成果以Low voltage-driven high-performance thermal switching in antiferroelectric PbZrO3 thin films”为题发表于Science。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刘晨晗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博士研究生司洋洋和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华。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祖煌教授和东南大学陈云飞教授。参与研究的还有北京科技大学邓世清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罗震林研究员和苏州大学许彬教授等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

来源:青塔综合

转自:“青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