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好文推荐|匡昕,冯丽萍《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理路与进路》

2023/9/21 9:58:31  阅读:57 发布者: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 2025 年)》等 5 份中文教学资源政策文件是具有战略引领、制度指导、政策支撑等重要意义的资源建设顶层设计,中文教学资源建设以“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特色化”为核心要义;资源的“四化”建设遵循价值逻辑、目标逻辑与实践逻辑,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攻坚、学科发展的必要之务,是中文教学资源内涵提质、外延增效的必然之策,是国际中文教育跨域融合、技术赋能的必由之路。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以下简称“中文教学资源”)指一切可被汉语学习利用的、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资源。树立中文教学资源建设价值观,聚焦服务型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夯建质量型中文教学资源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进路。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政策是由国家或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文件,以政策文本的形式呈现。在政策文本的选取上,本研究主要遵循权威性和针对性原则。即以“教学资源”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及其所属相关部门网站、教育部网站及其所属司局机构、直属单位网站进行搜索,然后人工筛选并剔除非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相关政府文件及会议研修、项目申报、教学评奖等通知类文件,得到 5 份政策文件,包括 4 份规划文件和 1 份管理文件(见表 1)。其中《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资源建设总领性规划文件,对资源建设的背景、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原则、建设框架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详尽地梳理与统筹规划,标志着“十四五”期间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政策引领的启动。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为探究政策文本的深层内蕴,挖掘政策制定的逻辑理路,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开展定性文本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对文本材料进行分类,将其简化为更为相关的、容易处理的数据单位,并对文本进行有效推论的研究方法。

依据内容分析法的规范程序,将分析与编码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通读并逐句研读 5 份政策文本,以完整意义的小句为分析单元,采集用于编码和分析的单元共计 1357 个。第二,基于分析单元,提取关键词,利用类属分析法归纳出 12 个内容标签,即:概念标准、行为标准、产出标准、要素化、结构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市场化、国别化和领域化。第三,在内容标签基础上进一步范畴化,归并出 4 个政策核心范畴: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特色化,形成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要义。第四,结合中文教学资源发展现状,运用逻辑分析法探析核心范畴“四化”建设的深层原因,得出政策制定遵循的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隐性政策理据。通过上述步骤和反复核验,得到以下分析框架(见表 2)。

二、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的核心要义

核心要义指不同政策文件共同遵循并体现的主旨思想,是政策内涵的高度凝练,是政策理路的显化特征。通过对 5 份文件的详细分析,共提炼出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特色化 4 个核心要义。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个秩序问题。标准化的基本目的是控制、有序化和统一化,其本质是匹配问题解决方案。中文教学资源的标准化是概念标准、行为标准和产出标准的动态建设过程。

概念标准即提炼资源建设的关键术语、符号、代码等,创建并规范概念体系,形成概念术语的标准化。概念术语的规范为人们建立了共同的认知基础。5 份政策文本创建了“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和“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2 个核心概念,并从资源建设的对象、目标、内容、媒体形式、项目实施 5 个维度共创建 34 个资源建设概念(见表 3)。

(二)体系化

体系指若干事物或概念互相关联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规律指导下,《等级标准》引领下,教学资源要素的解构、建构、重构过程,即资源的要素化、结构化、集成化过程。要素化是构建中文教学资源体系的内容要求,结构化是资源建设体系化的质量保障,集成化是系统迭代优化的关键路径。通过文本分析,得到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化的要素、结构与集成内容如下(见表 4)。

(三)智能化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智能化建设体现在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步推进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与智慧化。网络化是智能化的基本保障,数字化是资源网络化的技术要求,智慧化是服务对象需求、精准表达、效能迭代的质量体现。

中文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主要指依托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虚拟空间开展资源研发、存储、检索、使用和传播。中文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聚焦平台建设,力图构建契合时代发展、基于互联技术与云原生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平台,如构建教学与学习云平台、在线教育智慧平台、学习测试中心、教务云平台,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师资培养平台、教学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平台等。

“智慧”即“像人一样思考”。教育的智慧化重在依托网络互联、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模拟人类智慧进行感知、思维和行为,提升教育质量效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文教学资源的智慧化以精准供需为要义,旨在供教学所需、解学生所困,助力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国别化、区域化、分众化教学。

(四)特色化

中文教学资源的特色化旨在满足国内外中文学习者的多国别需要、多元化需求及多领域应用 , 是差异化“教”和个性化“学”的集中体现。

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中文教学资源作为教育产品,要经过用户和市场的检验。建设教学资源应有产品意识、对象意识、服务意识。资源建设政策文件聚焦国内外中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内在需要;关注目的国国际中文教育特殊需求和发展方向,各海外企业和孔子学院实际需要;重视市场规律,鼓励需求调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与机制作用等。

突出国别化、本土化特征。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对象的多国别现状和教学场域的国际化、文化多元性的突出特征决定了中文教学资源要细化国别、面向当地,开展精细化、精准化建设。政策文件强调国家总体布局与本土区域规划相结合,立足当地,着眼长远,面向孔子学院学生、国内留学生、海外中资企业本土员工等服务群体,紧扣《等级标准》,因地制宜地构建国别化在线课程体系,推进具有国别化、区域化特点的师资队伍培训资源建设,开展本土师资培训,加强多领域、多机构、区域化合作,加速推动教学资源的本土转化与当地化表达,为需求国提供“课程、资源、教学、师资、评估”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为推动中文融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支撑服务。

关注领域化、分众化表达。中文教育的特色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对象的国别化特征,也体现在“中文 +”等应用领域的拓展拓新。针对中文学习需求职业化、领域化发展趋势,政策文件强调通过项目引领和课题指南,开展前瞻性、领域化、细粒度的课题研究;聚焦建设“中文 +职业技能”教学资源,重点支持并打造服务战略行业、急需语种、重点技术领域的精品课程和教材;组建多领域、跨学科、高水平科研团队及专家组,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与竞争力等。

三、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的政策逻辑

中文教学资源政策逻辑重在阐释资源建设的目标、过程和意义,遵循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旨在回答中文教学资源为什么建、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

(一)价值逻辑(为什么建)

教学资源“四化”建设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攻坚的必备之器。国际中文教育不只是要提升学习者跨语言与跨文化交际技能,也不只是要培养语言学习者的全球视野与世界情怀,而是指向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

教学资源“四化”建设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必要之务。国际中文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重心由以往的学科基础理论与教法研究向学科体系建设与标准体系建设并重转变。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要兼顾系统性与分支领域特色。理论体系中应形成若干重点分支领域,通过分支领域的理论建设推动理论体系的整体优化与完善。

(二)目标逻辑(建什么)

合标准、高质量是中文教学资源内涵提质的必由之路。质量是国际中文教育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70 年来,国际中文教材与数字资源数量增长、内容细化、形态丰富,成果斐然。量的积累更需质的突破。未来的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应以质为核,提质为本。质量的提升要重标准引领、分类建设、能力培养。即坚持政策引导,标准引领,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语言教学基本原则,明晰教学目标,强化教学设计,分类分层建设。

成体系、强应用是中文教学资源外延增效的必然之策。经过 70 年建设发展,国际中文教材凸显国际化、外向型特征,从教材“走出去”,逐步实现“走进去”“融进去”。纸质教材的发展历史轨迹为新时代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教学资源作为服务中文学习者、服务教学的典型教育产品,既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场域等教育教学各要素,也涵盖教辅、学习、管理、测评、科研等教育研究各环节,还涉及研发、制作、推广、应用、监管等产品市场化各阶段。

(三)实践逻辑(怎么建)

跨域融合是实现教学资源“四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下,国际中文教育应由外延式高速度发展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由单一中文语言教学向多元化“中文 +”教学转变。21 世纪初的全球“汉语热”及孔子学院的海外创立,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进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及中文教育的“低龄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带动了职业教育“走出去”,为服务助力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复合型人才,弥合语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贡献助力。中文学习的“低龄化”“专业化”“职业化”需求不断攀升。

技术赋能是实施教学资源“四化”建设的必然之策。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是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超常规高速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四、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的实践进路

政策是实践的基本依据和价值遵循。中文教学资源建设行动应围绕政策逻辑,对标“四化”核心要义,从观念、标准、形式上开展建设实践,推进教学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内涵式发展。

(一)树立中文教学资源建设价值观

聚焦事业价值观。中文教学资源具有提供中文教学内容,承载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功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应紧紧围绕“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特色化”的“四化”核心要义,进一步强化教学资源学中文、讲故事、绘中国、传文化的资源传播功能,以增强教学资源供给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为旨归,简练中文表达,深炼文化蕴涵,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树立“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力献策。

深化学科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学者都要关注和研讨的重要问题。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理论、关键概念与范畴是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中文教学资源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源建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

强化协同育人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从学科内涵来看,国际中文教育是由多个一级学科融合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从资源内容的来源看,中文教学资源不仅涵盖汉语言要素与言语技能知识、中国国情与中华文化知识,还关涉各学科专业知识、各行业职业领域的技能知识。

(二)聚焦服务型中文教学资源建设

聚力教学型资源。中文教学资源的选用与应用要服务教学目标,并能产生最优化教学效果。教学资源设计应紧扣《等级标准》以及修订完善后的《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国际中文教师标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等专项标准,聚焦并对标七种资源内容类型,应对不同课程类型、不同教学环境与设施设备条件、多样化教学环节及特色教学活动要求,开展资源设计研发,通过研制科学化、系统化、碎片化、数字化程度高的教学资源提升资源辅助教学的灵活性、便捷性与贡献力。

研制供需型资源。教学资源是服务教学应用的重要教育产品,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更是具有多元服务对象的语言文化产品。国际市场是教学资源的配置场域,资源建设应以市场供需为导向,掌握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协同出版社等市场机构丰富资源形态,聚焦填补市场空白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中文纸质及数字资源,全面推进并建设一批高质量、多样化、区域化、个性化、自适应、多视角、多场景、多模态、多应用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回应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侧”。

创新差异化资源。中文教学资源的应用主体具有多重性特征,微观层面,服务中文教师的“教”与中文学习者的“学”;中观层面,服务海内外各类中文教学院校、教育机构及“走出去”中国企业的中文教学需求;宏观层面,服务我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外交战略,应对海外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中文学习需要。

(三)夯建质量型中文教学资源体系

对标中文教学资源质量标准体系。中文教学资源建设要以标准为引领,规范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中文学习资源紧扣《等级标准》和各类外语学习标准,以通用型、专用型、备考型学习资源为建设维度;教师能力发展资源参照《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以教学技能、学术发展、证书考试为建设维度等。

完善中文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深研资源建设政策文件,提炼关键概念与标准指标,对标《等级标准》及各类专项标准,进一步厘清资源建设目标,明确资源功能定位,完善资源应用环境,聚焦资源内容类型,注重技术数据支持,规范资源标注,并结合教学效果、师生反馈及市场供求等实践性反馈数据,研究制定国际中文教育质量评价策略,构建中文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助力教学资源的诊断性评价、动态质量监测以及资源的认证、选用与评价,推动精品教材、课程及各类优质资源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健全中文教学资源动态监管与投入保障体系。语合中心制定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重点建设领域与专项,以项目促教研,以监管提质量,以评估炼成果,搭建国内外中文教育机构、出版机构、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资源建设共研共享平台,汇聚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各行业企业的领域专家组建智库,形成资源质量的动态跟踪、评估、反馈、研究机制,强化全流程、智能化监管与持续性投入支持,形成中外、政企、校企和多方参与投入、协同保障的资源运作“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匡昕,冯丽萍.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理路与进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

转自:“汉教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