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曾杰教授 | TEER技术联合LAA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023/9/18 16:23:56  阅读:44 发布者: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技术作为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技术的代表,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绝佳利器,它们各自历经20余年光辉曲折的循证医学之路,当前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虽然,TEER技术联合LAA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研究当前依然是一片空白,但事实上,TEERLAAC绝非两条毫不相交的平行线,研究表明,TEER+LAAO联合术式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与手术操作通用性角度已初步具备可行性。在近日举办的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上,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详细论证了TEER技术联合LAAC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对TEER+LAAO同期“一站式”手术展开深入浅出的探讨,以期加深广大术者对这一全新联合术式的理解。

TEER+LAAO可行性

TEER+LAAO联合术式的可行性主要体现为TEER&LAAO适应人群的重叠性、病理生理上的合理性以及手术技术的共通性。

TEER适应人群和LAAO适应人群有很大重叠区间,虽然在2023 SCAI/HRS左心耳封堵专家共识中,LAAC和其它操作的联合术式并未作为常规操作推荐,可能还要等待更多RCT研究结果来对此做出评判,但在既往EVERST II 研究中,MitraClipMR患者(DMR居多)基线时伴有房颤的比率达34%COAPT研究基线数据同样表明,接受TEER治疗的器械组MR患者(FMR居多)伴有房颤的比率更是高达57.3%,两者均从发病率上提示了TEER+LAAO联合术式的必要性。

病理生理上,TEER术后由于反流减少,通常可见左房内自发显影明显增加,故而其可作为TEER有效的一项特异性指标。有趣的是,左房自发显影作为左房或左心耳血栓形成前的状态,又是公认的房颤导致卒中高危因素,提示TEER后行LAAO的必要性,因此TEER+LAAO在病理生理上是合理的。

手术操作上,TEERLAAO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共通性,两者均选择股静脉入路,于左房内使用房间隔穿刺技术这一共同的操作技巧,并在共同的影像学工具TEE和共同的辅助团队插管麻醉的辅助下进行,此外TEER+LAAO联合术式需注意如下操作要点的掌握。

血管入路的处理:鉴于目前左心耳封堵鞘的直径大约在12-14FTEERMitraClip)的鞘为24F,尽管是静脉系统,从处理静脉的角度来看,建议先行LAAO,不过,若患者左房偏小,需借用到部分左心耳开口时,应该考虑先行TEER,静脉用8字缝合轻微拉紧。

房间隔穿刺位点选择:传统意义上,TEERMitraClip)术一般选择后上象限作为穿刺点(图1. 深棕色穿刺点),但随着MitraClip第三代和第四代产品的迭代,对穿刺高度的要求降低,当前穿刺位点一般选择在卵圆窝的后下方(图1. 绿色穿刺点),这与大多数LAAO的穿刺点重叠性较高。

1. 房间隔穿刺位点选择

插管全麻:TEER+LAAO联合术式全程需在插管全麻的辅助下进行,从而便于耐受长时间的食道超声探头放置,便于使用正压通气,帮助术中瓣膜的钳夹。

TEE引导房间隔穿刺:相较于LAAOTEERTEE引导房间隔穿刺依赖性更高。穿刺过程中,需密切注意上下腔切面指导穿刺套装是否进入FOSSA,结合大动脉短轴切面明确是否在FOSSA相对的第三象限,而四腔心切面是穿刺位点离二尖瓣距离的关键切面,亦需反复确认,以免给后续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MitraClip的臂长处于3.5-5.5cm之间,所以术者要捕获瓣叶穿刺的高度必须处于此范围内。最后,TEE引导TEER穿刺过程中需注意“内外有别,D&F有别”,即一般而言,由于入路的原因,内侧返流选择较高穿刺点,外侧返流选择较低穿刺点;由于结合面的原因,DMR返流选择较高穿刺点,FMR返流选择较低穿刺点。

TEER+LAAO安全性

TEER+LAAO联合术式应注意两个操作相互干扰的可能性、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和术后的抗血栓治疗。

通常而言,TEERLAAO单独操作时,其安全性均远在TAVR之上,但联合术式时封堵器或对夹子植入和手柄控制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须在TEE准备监测无误的情况下实施动作,并要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及时处理。例如,若封堵器释放后经左室脱落至主动脉,通常可经导管将其回收,但考虑到TEER后二尖瓣变成了双孔,无疑增大了封堵器经导管回收的难度,此时封堵器移位多需外科开胸取出。

目前总体来看,LAAC术后的抗血栓强度大于TEER的要求,所以通常联合开展TEER+LAAC时,一般会按照LAAC的要求来进行抗血栓方案的选择,即术后首选抗凝治疗,对于存在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可使用单联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代。另外,还需密切注意LAAC后标准化影像学检测及其时间点、DRT检测及影像学随访后OAC的疗程、PDL的管理,并对符合OAC条件的患者进行LAACDOAC一对一比较。

TEER+LAAO“一站式”之争

由于缺乏RCT数据支持和安全方面的原因,同期行TEER+LAAC “一站式”手术在国内当前鲜有开展,行业专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TEER+LAAC “一站式”手术顺利进行最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应确保以TEER术为优先级,在TEER圆满完成的前提下再行LAAC;其二,随着封堵器不断更新迭代,盖式封堵器、新一代WAYCHMAN FLX封堵器相继问世,可调弯鞘等创新设计不断涌现,建议从TEER输送鞘内直接送入左心耳封堵鞘,从而大大降低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大TEER+LAAC “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

持异议者表示,TEERLAAC两个操作仍有相互干扰的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联合术式时,由于TEER对穿刺要求极高,房间隔穿刺务必以MitraClip钳夹作为优先级,否则会严重影响后续操作,有时即便MitraClip钳夹顺利完成,后续行LAAC时猪尾型导管也可能会走向二尖瓣方向,从而对MitraClip钳夹带来一定干扰;其二,若先行LAAC,有些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可能会挤压左心房,导致左心房面积减少,需借用到部分左心耳开口;其三,虽然TEER+LAAC“一站式”手术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但是TEER最主要的适应证是慢性大量MR,且LAAC也同样很少用于急诊患者,故而没必要一开始便冒风险行联合术式。

总结

由于缺乏RCT数据支持,以及出于安全性和技术上的顾虑,TEER技术联合LAAC当前尚缺乏临床实践验证。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和操作共同性的角度而言,这种联合术式已具备初步的操作可行性和安全性,预计能够节约不少成本支出,不过鉴于两个操作仍有相互干扰的可能,目前对于TEER+LAAC“一站式”手术在临床上尚存争议,同期实施时务必观察仔细,确保两项操作安全有效。相信在未来,随着TEER&LAAC器械的不断迭代,循证进展的不断推进,TEER+LAAC联合术式将会给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专家简介

曾杰 教授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结构组组长;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国家卫计委房颤脑卒中防治委员会委员;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首批技术培训导师;

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专家;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