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2023/9/18 16:13:52 阅读:6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 ,作者张兴旺 等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引用格式:张兴旺, 谢艳萍, 吴晓敏, 李垚, 肖书平, 2023.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32(6): 1037-1044.
文章亮点
1
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揭示了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的数量特征。
2
利用种群动态变化指数与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和预测了明溪县喜树种群的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导读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区域极为有限或生境独特,长期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胁迫,种群数量呈现衰退,已经低于在野外长期生存的最低存活数量,具有极高灭绝风险的植物种类。采用种群统计的方法,衡量种群基本特征,了解种群受干扰的现状,分析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种群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喜树是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落叶乔木,是中国特有种。喜树也是中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福建省明溪县夏坊乡与盖洋镇接合部的角溪区域有喜树种群的野生分布点。野外踏查发现,分布于该区的喜树种群个体数量较多,但受人为干扰较大,有关其种群的生存状况尚不清楚。
为此,本研究以该区喜树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种群数量动态指数、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的分析,揭示喜树种群的生存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喜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论
明溪县喜树种群龄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各龄级均有个体分布,但低龄级数量储备不足;种群目前属于增长型,对外界环境的干扰较为敏感,抗干扰能力差。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缓慢上升,中后期迅速升高。生存分析表明,该区喜树种群数量呈现前期下降,中期小幅波动,后期逐渐衰退的变化特点。总体来看,经历一定的时间后,喜树种群能够实现自然更新,但由于种群低龄级个体更新存在一定阻力,未来该种群也可能会出现衰退趋势。
针对明溪县喜树种群的生存现状,应采取就地保护、近地保护以及加强宣传管理等拯救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对群落结构和原生境的影响,促进该地区喜树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转自:“蔻享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