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开城市与区域经济 ,作者高子茗 刘玉海
文献来源:Stephan Heblich, Marlon Seror, Hao Xu, and Yanos Zylberberg. “Industrial Clusters in the Long Run: Evidence from Million-Rouble Plants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 No.30744, 2022
摘要:本文探究大型制造工厂对中国其他本地生产设施造成的负面溢出效应。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和中国之间短暂的联盟衍生了150家“百万级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因果识别策略是利用地缘政治背景和盟军、敌军的空军基地的相对位置控制工厂选址的外生性。研究发现,当地区县呈现了一种繁荣和萧条交替出现的模式:1982年,设置工厂县的生产力是控制组的两倍,但2010年的生产力下降了30%。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其他生产单位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加成率较高。因此,地区产业过度专业化会限制技术溢出效应,在长期阻碍了新产业集群的涌现,出现企业逃离现象。
引言与研究背景
156项重点工程,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MRPs)。该工程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持续约十年,直至中苏关系破裂为止。156项重点工程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实际建成150个。按着领域划分,有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11项),化工(7项),机械(25个),医药(2项),涵盖了基本生产资料的各方面。
为了提振地区经济,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MRPs被分散在超过100个区域,但是经过短期繁荣后,这些地区遭遇长期衰退。理论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有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变化,工业集中区域往往会有繁荣到衰弱的过程,通常认为这是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又离开工业部门的结果,另外也有进口竞争和贸易政策的影响,而本文则研究过去成功的工业地区长期衰退过程中的地方行为。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揭示了地方因素(local factors)造成短期繁荣但是长期衰退的作用机制。尽管MRPs自身的生产力能够得到持续保障,但是在宏观层面观察到的衰退趋势需要通过研究找寻微观因素。
数据和研究设计
本文拥有三方面数据来源:1)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MRPs)的变动信息;2)县级人口和生产数据(1953-2010);3)工业企业数据(1992-2008)。工业企业数据被应用在五个方面:1)推断工厂建设和生产集聚之间的关系;2)计算企业生产效率;3)观测技术创新;4)获得成本加成率衡量竞争程度。
本文利用倾向的匹配方法根据建设工厂的适配性选择控制组样本,并利用其面对敌袭的脆弱性检验选择的合理性。具体参见图1,红色为处理组,蓝色为控制组。通过敌袭易受性检验,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差距是75%标准差,基本能够说明样本选择的合理性。
基于上述处理,本文在区县层次构建识别方程:
其中,Tc为核心变量,衡量一个区县是否接近MRPs。被解释变量Yc为一系列经济社会指标。控制变量包括配对组的虚拟变量(98对),到主要港口的交通成本(对数),到军事机场的距离(对数)和中苏关系破裂后空袭脆弱性。工具变量为中苏关系破裂前空袭脆弱性。
基准回归结果
表格显示了OLS和IV方法下对MRPs与人口总量、城市居民比例、人均产出和工业份额之间的估计结果。“156”计划下的工业投资对早期(1982)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和显著的影响。到了2010年。尽管人口和城镇居民比例仍然较高,但是人均产出和工业份额回归结果较小。尤其针对人均产出,处理组县比控制县低约30%。
在上述时间段内,总产出需要恢复到一般水平,这侧面反映了当地其他生产单位会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在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根据表格回归结果,处理县内企业比控制县资本密集度更大(第1列和第2列);处理县企业员工薪酬低25%左右(第3列),生产率低约20%(第4列)。上述结果可能来源于控制县和处理县之间的技术差异或价格设置的差异。根据第5、6列,处理县创新水平较低、加成率较高。
机制分析:衰退的内因
为了探究MRPs对当地经济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的内因,本文首先深入探究MRP的生产链,研究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其次进行异质性分析,阐述负溢出效果的可能来源;再次通过企业家供给确定MRP的挤出作用;最后讨论生产/技术溢出效应之外的其他外部性的作用。
根据panel(a),MRPs将生产链的13%,高于理论中的7%。平均控制县所有机构的7%,而实际生产链占平均处理县机构的13%。Panel(b)报告了对人力资本(第1列)、实物资本(第2列)和土地(第3列)的需求回顾结果,两类县之间不存在差距。Panel(c)报告了技术偏向性企业的正面结果,处理县和对照县之间存在鲜明差异。综上所述,由于生产中心和产业结构主要依赖MRPs和非创新性的企业,处理县未能从当地技术进步的正外部性中获益。
在异质性分析方面,本文针对劳动力工资、生产率、专利、加成率和技术关联进行异质性分析,主要包括:上游/下游联系度(橙色圆圈);重/轻工业MRPs(绿色方块);(iii)高/低投资(紫色菱形);采掘/非采掘(灰色三角)。在这些处理异质性的维度中,MRPs在生产链中的位置似乎最重要。上游对创新和竞争的影响比下游更大MRP s。一般而言,下游MRP s通过其生产链与许多机构相关联,而上游MRP s产生更多的技术关联的机构。相比之下,轻、重工业和高、低投资异质性结果不明显。最后,采掘行业工业项目影响对劳动工资、专利申请和竞争的影响更为负面。
前文已经证明,处理县确实形成了一个以MRPs为核心的生产群体,但是其自己对当地生产和创新的贡献有限,并存在其他生产性生产链的确实,遏制了其他机构的生产和创新。产生上述结果的另一种可能为,待遇直接影响到了当地企业家的去留选择。通过研究跨县移民的选择,利用依靠2005年的1%人口调查,本文能够探究行业发展缺失的根源。表格显示,来自处理县的移民更有可能接受大学教育(第1列),在目的地担任管理者(第2栏),成为个体经营者(第3列),在目的地收入分配的前10%(第4栏)。具体地说,来自MRPs所在县的移民接受大学教育的可能性高10%(所有移民中有17%接受过大学教育);成为经理的可能性约高1.4%,成为个体经营者的可能性高5%;在目的地收入分配的前十分位数高3%。
最后,本文讨论其他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包括处理县和控制县生产设施的因素(劳动力、信贷、土地)的分配;城市基本设施差异;本地价值观和当地政治环境;综合宏观经济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前文主要结果并不是由MRPs本身的繁荣和萧条、上市公司的消亡、本地公司的生命周期,或在此期间总体行业活动的变化所驱动的。
结论
MRPs计划初期实时对人口有正效应,影响了劳动力再分配,推动结构转型和城市化,本地有更高的人均产出和工业化程度。然而在后期,有工业项目的地区经受了更加剧烈的衰退。具体表现为,本地人口更多而且城市化率更高,但是人均产出反而更低;工业化的巨大差距被抹平,甚至有被反超趋势。因为有工业项目的地区效率更低、竞争程度更小、创新激励更小。工业项目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1)地区经济产业往往和工业项目高度匹配(2)高科技的工业项目存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3)有工业项目的地区出身背景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其他地区的高级工程师或管理人员。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