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刘西川:选题的第五种评判标准

2023/9/14 15:50:36  阅读:40 发布者:

关于选题,经常听到的评价是:不是检验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一看研究发现,就知道结论是描述性的,通俗易懂),就是揭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现象(很多时候,研究的都是一个次要因素),或是整了一个大家看不懂的理论(很多时候是这个理论没有讲清楚,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或是整了两张皮,一张皮是理论,一张皮是实践,二者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当学生到当老师,我见过的有关选题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以小见大。言下之意,是不要整大题目。通常,在一篇硕士学位论文里,大题目是说不清楚、难以驾驭的。之所以会选大题目,很多时候其实选的是某个领域、对象或方向,而不是问题,尤其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第二种是要有文献基础,所研究的应是科学问题。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做文献功课,就是即使做了文献功课,文献评述基本上也只是个摆设,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支持作用。这种缺科学问题的选题,给人的印象就是即使读的是研究生,但用的思维和分析框架仍和普通人一样,不够专业和严谨。

第三种是要能自圆其说。自圆其说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观点在逻辑上能自洽,另一层意思是研究设计、思路和方法能行得通,说出来大家能接受。对于前者,通常缺的不仅是观点,还缺少对观点内在逻辑的阐释与论证;对于后者,既缺对方法的整体部署,又缺方法之间的配合。简言之,就是既有断点,又有短板。

第四种是要有预设,即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预设。问题与预设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预设的问题就是空洞或模糊的。缺乏预设的选题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最致命的就是压根看不到观点(观点的胚胎就是预设),而观点恰好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近三百年来的科学哲学发展告诉我们,科学发展靠的就是提出预设并进行证伪。

我想,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变量要有准确的定义和度量,这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研究XY的影响或效应,这种选题看上去中规中矩。在具体操作上,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计量模型和方法上,对内生性问题、异质性分析、作用机制和稳健性检验等非常上心。从文献上看,做这类研究的人很多。但是,关于因变量和核心自变量的定义和度量,大部分研究却不够重视,常常用遵循已有文中的某种做法来一笔带过。严谨的计量实证研究需要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合理的衡量方法。从审稿人和同行的眼光来看,仅仅只说遵循某某的做法是不够的,难以让人信服。

我现在评价选题,主要采用的是第五种标准。用这个标准会更直接和透彻,如果用其他四个标准,常常扯东扯西,或者被人用创新标准太高来掩盖或找借口。现在比较流行的玩法就是将XY做成合成指标,但是用合成指标来衡量XY,其问题就是包含了太多信息,太多干扰,太多偏差。变量度量这个标准,妙就妙在这里。说某某和某某的关系,或者说什么变化之类,常常鸡同鸭讲,各说各话,难以取得共识。回到事情的原点,就是来说事物的性质,定义就是对事物性质最好的把握,而计量实证揭示和验证的是规律,这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准确度量的基础之上。准不准,说的是鸭的事情,不要拿鸡来说事;或者明确说要一斤,就不要用八两来说事情。这是基础,不行就是不行。但是,这并不是不能做,因为明知道变量这部分不行,硬做的还很多,比比皆是。

如果有人明知不可为还要为之,并且还来问我,你是老师,为啥没有能力提升它?我的回答是,这个选题在变量定义和度量上出了问题,即:术语明显不统一,定义不清,逻辑混乱等,当然,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只是简单地模仿或遵循而已。举个例子,有一个选题是“相对贫困农户金融能力及其对家庭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在这个题目中,相对贫困,金融能力和家庭脆弱性都是在文献中难以衡量的(很多时候,没有做过此类研究的,搞不清楚难以衡量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我的研究必须突破对“信贷需求”的衡量。在已有研究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衡量,一种是间接衡量。对此,Petrick写过一个综述。显然,那种直接拿样本农户所得到贷款的数额来衡量信贷需求的方法是不行的。幸运的是,我接触到了一个包含意愿调查的数据。这同时说明,选题是一揽子的事情,它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如问题、文献、计量模型和数据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变量衡量取决于数据。

以前,在看到题目和提纲的时候,我还会在自己的大脑里努力搜寻,认真地想,这些问题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提出来的,关于这些问题的已有认识是什么,等等。现在,我基本上会把这些环节跳过,避开纠缠变量之间的关系,直接看变量界定与衡量那部分。可以说,看选题中的变量定义与衡量,是我这学期在教学尤其是论文指导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这是我以前没有想明白的地方。

治学,回到原点,原点就是概念。就实证研究而言,就是变量。具体而言,做实证研究,就是要在变量的定义和度量的基础上盖大楼。以前的老先生们治学,对自己和所指导的学生都很严格,可以说,在概念和变量上一丝不苟。在我的印象里,老先生对全文或全书的基本要求就是,应有核心概念,有明确具体的含义,核心概念不能变换或偏移,前后要一致,显然,用多个术语来行文就是大忌了。在方法和技术如日中天的今天,对变量的定义和衡量,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当然,以上谈的好的方面,属于理想的情形,是我自己能力也达不到的,但我心向往之。我分享出来,希望和年轻朋友共勉。

转自:“刘西川阅读写作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