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扩招之下,研究生培养直面质量挑战

2023/9/14 11:37:20  阅读:34 发布者: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其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也备受公众关注。尤其未来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后是否具有竞争力,会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关心的问题。

 

高校怎样处理好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如何构建?培养质量为什么可以成为招生指标分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围绕以上问题,麦可思研究特邀汕头大学研究生院分享该校在培养质量保障方面的经验。

 

◆伴随扩招而来的人才培养挑战◆

 

汕头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90年,1993年和1998年分别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近十年来,随着学位授权点的不断获批,该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从2010年的647人增加到2019年的1344人,年平均增长率约11.9%。与之相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也从2010年的123人增加到2019年的881人,年平均增长率达68.4%

 

学校表示,招生数量的增加的确给本校人才培养多个环节带来了挑战。

 

首先,研究生招生指标放宽,意味着短期内入学门槛降低。而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质量的优劣,因此如何有效保障研究生生源质量,提高复试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二,研究生扩招以专业学位的扩招为主,可目前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等都趋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实践环节相对不足,校外导师未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三,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态度以及业务能力都对研究生有着重要影响。而研究生扩招可能造成导师对学生的管理精力不够,对研究生整体的培养管理较为涣散,不能充分完成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第四,研究生扩招后,在读研究生年龄跨度大、层次多样化,背景和社会阅历不一,对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往往更关注科研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被忽略,学业就业压力也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等,这些都是研究生扩招后可能面临的严峻问题,而高校研究生管理队伍配置不够合理、辅导员队伍人员不足无疑将增加管理难度。

 

◆五方面入手破解质量保障难题◆

 

为破解以上难题,汕头大学在“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引领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多举措多维度构建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体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生源质量保障方面,学校构建了网络宣传、在线咨询和现场咨询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平台。大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加强学科和导师在博士研究生录取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考核学生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生源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和招生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招生指标分配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挂钩,不断优化硕士研究生复试流程及复试管理办法。坚持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第一志愿报考生源进行奖励,同时进一步加强本校校内优质生源培育,让真正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不拘一格吸引优质生源。“十三五”期间,汕头大学生源率稳步提升。

 

二是在培养过程保障方面,学校遵循“分类培养、分向发展”的培养理念,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体现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两者的课程设置注重突出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差异性。

 

优化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复审和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坚持研究生公共课授课质量网络评价制度,实现研究生从“入学—培养—毕业授位”全过程各环节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三是在导师队伍保障方面,学校制定并实施《汕头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权利及立德树人职责、考核与奖励机制。制定《汕头大学教师申请招收研究生管理规定》,打破研究生指导教师“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动态调整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机制。加强新导师培训工作,组织导师(尤其是新导师)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交流推广优秀导师的指导经验,同时对于师德师风失范的导师绝不姑息,确保导师队伍“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高”。

 

四是在体制机制保障方面,学校制定了研究生院五年规划,明确工作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研究生教育工作实际,学校制定或修订《汕头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汕头大学学位工作管理办法》《汕头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形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学校还进一步将研究生管理模式从一级管理向二级管理推进,以期统筹和合理配置教育及人力资源,调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五是在环境氛围保障方面,学校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和省厅青年科研人才项目,资助研究生申报国(境)内外各类学术交流项目,拓宽学术视野。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家、省部级各类研究生竞赛。结合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平台,组织高水平论坛和学术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业内学术前沿。设立博士生科研补助和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支持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潜心开展科研工作。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惩处力度,减少学术浮躁之风。

 

◆最大限度发挥培养质量反馈价值◆

 

汕头大学在研究生质量保障工作开展中,非常重视质量反馈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前文提到生源质量保障时就说道,该校将招生指标分配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挂钩。

 

学校认为,导师的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毕业研究生对导师、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每年招生结束后,学校会对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分析,这成为影响下一年招生指标分配的考虑因素之一;就业质量也是如此。

 

在具体操作上,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部分(占总指标的80%左右),主要基于各学科层次、导师人数等分配;二是“激励”部分(占20%左右),主要是对培养质量、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表现优异的“奖励”。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

 

此外,质量反馈还是汕头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改进的重要依据。据学校介绍,第三方机构对汕头大学多届毕业生从培养结果(去向分析、就业质量、能力分析)、培养过程(硕士教育评价、实习及学术经历、导师工作评价、校友评价)、招生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评价、深度剖析,在客观分析数据的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专业建议。

 

这些评估指标与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去向分析”“就业质量”“校友评价”等指标均体现了研究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的刚性标准。掌握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学校对研究生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便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相对清晰地看到培养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制定干预或改进措施,并能够持续改进和监测培养质量。

 

此外学校还说道,“适应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高校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了解,一般依赖过程监控提升培养质量,难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与改进体系。当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是高校单方面的闭环系统能完成的事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坚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中长期研究生培养质量跟踪调研,进一步提高学校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不仅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为学校实施学位点调整、优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举措提供了依据,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和参考。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2017年,为全面贯彻《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汕头大学结合本校研究生教育实际制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办法。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表示还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继续落实培养过程中的分流与淘汰制度。健全和规范研究生“一报告(开题报告)、两考核(中期考核、答辩资格考核)”的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研究生各类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资格考核等各阶段的分流与淘汰办法。

 

第二,继续加大对学位论文的抽检力度。学校将逐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聘请校外专家对当年授位的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和部分硕士学位论文按一定比例(5%15%)进行随机抽检。从选题、综述、创新性、成果影响、理论基础、科研能力、表达与总结等7个二级指标进行分项评价,重点抽查新增学位点和新担任导师所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在抽检中总体评价为“不合格”等级的论文,学校有关部门将视具体情况对有关学位点和导师进行处理。

 

第三,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协同培养平台建设,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加强已有创新基地的管理,健全现有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基地运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依托学校资源,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经济走廊建设,深入推进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与培养单位之间开展宽领域、深层次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新机制。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