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倪闽景|教育多样化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和方法

2023/9/13 8:52:33  阅读:4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 ,作者倪闽景

《上海教育科研》2023年第5期 卷首语

教育系统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事情。许多高校参照清华“邱班”“钱班”的方式,开始在高中甚至初中招收所谓的超前拔尖学生,集中举办少年班。少量探索值得鼓励,但如果面上形成规模,就十分令人担忧:一方面,从198512所高校招收少年班以来,这种培养方法已经证明很难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情况进一步扩大,对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将会造成较大冲击,进一步引起学校和广大家长的焦虑,给未来人才的培养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在思维多样化中涌现出来的,因此,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方法就是促进教育多样化。

一、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和培养方法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选之人,只要有适当的方法把这些天才筛选出来并进行培养就可以了。事实反复证明,只要智力正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小的时候智商超群、成绩出众的人,长大后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并不多。从1921年起,美国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启动了一项长达35年的天才跟踪研究计划,招募了1500多名IQ超过135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但这个“天才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没有对社会作出什么创造性的贡献,其中30%的男生和33%的女生甚至没能大学毕业。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也说过:“我几乎认识每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中间几乎没有一个考第一名的。”二是误认为把超常儿童集中在一起做超前拔尖学习和训练,就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多年来几乎所有进行集中培养的少年班、创新班、英才班全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集中培养反而减少了人才成长需要的多样化环境。

二、学习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大脑,不一样的大脑才是未来创新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学习经历、学习方法会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神经回路,不同的神经回路意味着每个人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而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会让人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对同样的问题产生不同的解决思路,不同的大脑就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培育学生们的创新素养,实际上很简单:不必要求学生去掌握十分深奥的创新技能,只要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塑造不一样的大脑就行。一个人的创新,并不是预设的,而是大脑不同运作的自然结果。有没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天然的、独一无二的育人方式?答案是“没有”。因为如果有,大家都用这种方法去培养,我们的大脑就又一样了,一样的大脑就意味着没有创新。

三、拔尖创新人才不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有可靠的选拔标准,希望应该寄托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让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未来真正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要有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条件。创新需要一个稳定的人文环境,这样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才能累积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社会进步。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使社会凝聚,创新使社会发展”。创新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创新需要一种认同的环境和容错力,这个环境需要靠文化塑造。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度,来源于这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中华民族之所以千百年来历经艰难困苦依然屹立不倒,依靠的就是对文化之根的认同,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就是和而不同,也是中国的创新和西方世界创新的不同之处。

第二个条件是智力条件。创新需要一个人有系统学习的过程,形成比较丰富的大脑神经回路,从而达到基本的智力水平。创新并不需要一个人过分聪明,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很聪明,智商都是130,但学习经历都一样,学到的知识都一样,思维方法也一样,那么创新还是无从谈起。从实际情况看,一直考满分的人,也许并不是一个创新人才,所谓的“前十名现象”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创新不是完美,而是突破,创新不是智力,而是热情。

第三个条件是人本身的多样化。科学家们认为,与极少量基因决定的肤色和外表相反,智力、艺术天赋和社交能力等是由人类8万个基因中数千甚至数万个基因所决定,而且是以复杂而相互关联的方式起作用。科学家们还发现,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某方面基因的差别之大可达90%,而因生活地区不同产生的基因差别却只占10%。有些基因,如控制免疫系统的基因,在人与人之间差别极大,可是这种差别与种族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人本身的基因就是多样化的,而基因关联作用的多样化更加普遍,一个小小的基因片段发生变化,就会为创新提供新的基础性保障,因此,创新实际上是人类的本能。

四、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学生的大脑更多样化。近百年来,美国在文化和科技诸方面充满了原创的动力,其根本原因还是教育。在美国,不同州的教育政策各不相同;同一个州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会有很大不同;同一所学校内教同样学科的不同教师,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会完全不同;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高中学生,几年下来选学的学科和经历的学习过程差异极大。正是因为这种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教育构架,才引导学校培育了不一样的孩子。国外顶尖高校在招生的时候,在确保孩子基本学力的基础上,更偏向于其不同之处。而我国顶尖高校在招生的时候,只追求一样的高分数。如果“追求一样的高分”这样的教育体系不打破,那么,我们的孩子越努力,就越会被扼杀个性。反过来,如果我们在政策设计的时候,朝着鼓励学校多样化、课程多样化、教学多样化、学生多样化的角度去迈进,对那些偏才、怪才多一点包容,开设一些特别的发展通道,那么,中国学生凭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定能造就出来数以千万计的不一样的大脑,成为举世无双的创新大军,其中也会涌现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