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用“匹配”将风险压缩到最小?| 清华大学新传考博经验贴

2023/9/7 10:57:49  阅读:37 发布者:

  写在开头的话  

从小到大,我一直作为班里的中游,我深知自己不是天才,既没有过人的记忆力,也没有对于世界、社会独到的见解,因此也从未将清华放入我自身的人生规划当中。对于平凡的我来说,考上清华,可以算得上是一次相当幸运的经历。

我同样经历过考研,但申博的战线更长、环节更多,也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多次“有惊无险”之中,我认为“匹配”这一个关键词是真正帮我克服不确定性、最终实现目标的核心经验。因此,我也希望以我的经验作为引子,让大家了解申博过程中"匹配"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策略,从而更好地考入自己的梦校。

  首先,为何要匹配?

我的本、硕院校均是非综合性的211大学,硕士阶段才正式跨考进入新传领域。虽然硕导人很好,对我各方面的指导也相当到位,但由于他并没有博导资格,所以我也在研二才正式确定准备走学术道路。

同样经历过考研的全过程,我认为考博与考研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更愿意将考研与高考类比,而将考博与找工作类比。考研的考核是统一的、标准化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应试的过程中;但考博完全不同,卷面成绩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风险也被更多地分散到了择校到考核的各个过程当中。同时,考研竞争的是一个专业的多个名额,而申博竞争的则是某个导师的唯一名额。因此,导师的并不明确的标准正是申博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申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风险。

无论是否是申请清华,能否让导师看到你、如何满足导师的预期指标都更应该是申博过程中更应该着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匹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你在申请的过程中将不确定性压缩到最小。

1

了解"匹配"的可能性:择校/师(5月前)

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需要通过设计资产组合分散风险,考博也需要充分设计好自己的申博院校组合从而充分分散自己的考博风险。

于我而言,择校的这个步骤是整个考博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正是在不断的信息搜集、整理、迭代的过程中,我不单单更清楚地了解了不同院校的考核要求、不同导师的研究风格和主攻领域,同时明白了自己的优势以及自己究竟能够到达多大的高度。虽然我最终提前被自己第一梯队的“梦校”所录取,很多工作看起来像是杞人忧天的无用功,但也正是在择校的过程当中,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我和其他人之间的竞争优势究竟在哪、我有什么其他的备选可以作为我的兜底。择校准备既让我在后续的准备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也让我能在漫长和繁杂的申请过程中稳住自己的心态和申请节奏。因此,我也强烈建议每个人都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列一份属于自己的择校清单。

以我为例,在确定考博之后,我第一时间先通过公众号、院系官网等渠道筛选了一批自己相对感兴趣的导师名单(推荐“心传考博与学术“公众号,公众号里面对于每个院校/研究方向都有较为系统的梳理),心传考博的老师也在择校中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和帮助。然后通过知网、人脉、官网、和导师沟通等方式进一步梳理了各老师的主攻方向、研究方法、研究风格等具体细节。

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具体地了解了各个老师的取向和风格,初步排除了部分和我并不匹配的老师,这也帮我规避了第一重风险。举个例子,在梳理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之前看起来研究议题很有意思的老师,事实上与我在研究取向和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也在名单里将这些老师进行了排除。同时,我也更清晰地明确了整个领域以及各个老师更关注什么议题和能力、我的什么能力可以用到申请当中,这也帮助到了我后期和老师沟通以及面试准备的过程。

(筛选名单:基于导师研究方向、取向和风格)

当初步确定了老师名单之后,我也初步得到一份自己的院校组合名单。通过对于考核方式、院校资源等指标的进一步梳理,我可以按照考核时间、院校资源等指标,基本上明确自己的备考节奏和材料准备节奏。同时,有些学校的考核时间相对较近、考核方式差异较大,我也进一步进行了重要性的排序和筛选,避免了申请撞车所导致的手忙脚乱。

(我最终确定的申博院校组合名单)

如果比较扎实地完成了择校的这个工作,事实上我认为基本已经可以排除1/3的考博风险。因为无论是在科研计划写作、套瓷沟通、材料递交、面试准备等各个环节中,你都必须要从老师的角度去进行准备。如果在后面才发现自己和老师之间并不匹配,你所有的准备节奏很有可能都要被完全推翻,这就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同时,如果你并不了解老师,你事实上站在了和老师双选过程中被动的一方。因此,认真做择校、认真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老师,事实上也是在帮老师选择你。

2

突出能力上的"匹配"

科研计划写作与修改(7月前)

科研计划是你最有可能修饰自己、可借用外部资源最多的材料之一,也是老师充分了解你科研能力和潜力的重要窗口,在所有前期材料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另外,和导师的前期沟通大概率也会围绕着科研计划所展开。特别是对于清华来说,相对于其他院校,清华更关注考生的研究能力,因此老师和院系都会更关注你的研究计划。如果你希望报考清华,更应该在进行套瓷之前好好地准备、修改研究计划。

6月~7月期间,我空出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进行了研究计划的写作和修改。选题上,我参考了之前所有希望申请导师的研究方向的交叉点,这样可以“一鱼多吃”,方便我准备后续其他院校的研究计划;方法上,我在突出我的研究特点的基础上,也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我申请导师都有或多或少地用过这个方法。

在我进行研究计划的写作过程中,我择校期间的准备工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交叉点很明确,我比较快地明确了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同时,因为我的研究计划和老师的研究领域是一致的,因此我在整理文献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顺便梳理了导师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这也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我后期准备面试和笔试的工作。

完成了初版研究计划后,我花了2周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研究计划的修改、排版和规范化,心传考博的老师们也在其中帮上很多忙。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几个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一是,一定要记得写一个“摘要”。大部分老师都不会仔细阅读你的研究计划,且有很大概率会对于你的文章产生不一样的解读。开头的摘要可以很直接地表明你研究的核心思想、研究内容、研究亮点究竟是什么,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老师产生“误读”。二是,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规范性(包括但不仅限于研究过程、引用格式等细节)。部分老师会特别在意细节问题,如果出现很明显的规范性错误(例如:GB格式和APA格式混用等)老师很有可能就直接pass掉你的研究计划,这样就很可惜。

三是,写完一定要反思自己的研究计划和目标导师之间的契合性究竟是什么。这样既可以保证你的研究计划不跑题、老师有兴趣看下去且能充分看懂你的研究计划,后续面试、套瓷也都会导师也很有可能会问到这个问题。提早准备,有备无患。最后,虽然不同院校对于研究计划的要求不同(例如部分院校要求研究计划要限制在5000字以内),但由于清华的研究计划的自由度最高、提交时间最早,因此可以先尽可能认真完成清华的这一份,再以这份作为蓝本进行缩写或扩展。

3

通过沟通确保"匹配"

套瓷与初步沟通(7月~8月)

套瓷并非是一个正式性的考博申请环节,但本质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正式考核的一部分了。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导师每年也只有一个招生名额(甚至并非每年都有),博士在组内担任的工作更核心,导师培养所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也更多,因此也需要和自己的博士有更多的接触。因此,即使为了自己考虑,很多博导也很愿意去提前接触、了解有意向报考自己的学生,提前进行筛选。在和导师沟通的过程中,心传考博的老师会将我给博导回复的每一条邮件审阅,并提供一些修改建议。

要注意的是,套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在这个环节就拿到老师的承诺(大部分老师基本也给不出这样的承诺),而是为了让你和老师之间形成沟通,彼此相互了解。而且,套瓷不仅是让老师了解你的过程,同时也是你去了解老师的过程。你会通过和老师的接触了解到他真正的研究和处事风格、真正的研究领域以及他对于他未来学生的期待等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初步判断这个老师和你的能力、兴趣到底是否真正匹配。

以我为例,正是在套瓷的过程中,我更直观地了解到了不同导师真正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取向是什么,这些直观的感受也让我在后续笔试、面试的准备当中也更具针对性。同时,我也在沟通过程中让老师对于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步了彼此之间的认知,这也避免了很多的后续问题。

在前期,老师以为我和他的方向并不一致,差点直接让我去报考别的导师。但也是随着我们对于研究方向、研究计划等内容有了较多的沟通之后,老师对我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这才解开了误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明白了什么部分会容易引发歧义,什么部分老师会重点关注,因此在后续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也重点关注了这些问题。

在套瓷的过程中,也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关注:

一是,一定要着重突出你和老师之间的契合点(例如:研究领域上的契合),要思考你的能力、优势可以给老师的课题组带来什么价值和潜力(例如:你的研究能力可以怎么样帮助到他课题组目前的研究)。二是,虽然需要关注老师的需求,但是也不必姿态过低,强行改变自己。遇到不合适的老师、老师不回复消息等情况是常有发生的,如果遇到“不测”可以及时更换目标导师,不需要有任何负罪感(因为导师和你都在“养鱼”)。如果择校工作做得比较扎实,这个时候就可以比较快速地找到备选,在选择上也可以更为主动,在沟通的过程也可以更有底气。

三是,切忌直接一次性海投所有备选导师。建议一个院校最多同时只投12个老师(尽量1个最好),套瓷的顺序按节奏、分批次投(例如:9月递材料的高校-10月递材料的高校-……/冲刺高校-稳一稳高校-保底高校),这样你既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充分针对于每个老师的特点和兴趣修改材料,同时也可以避免部分老师因为你发邮件太早而不想回你消息。

4

提交材料、正式考核(8月底~9月初)

清华一般到8月下旬就开始需要提交申请材料了,每年的要求大致相似,大家可以参考官网准备好推荐信、成绩单、各类证明等证明材料。准备的过程并不复杂,但是过程十分的琐碎、需要很多的耐心,大家一定要注意细节。同时,清华申博的节奏特别快,在材料提交结束后的12周通过名单基本上就出来了,再过12周就会直接开始笔试、面试。

基础不牢固的同学最好能够在申请材料递交之前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到后期真的很难有成块的时间让你进行准备。大家可以参考对应专业考研的专业书目进行阅读用来搭建基础框架,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外延和对比性学习,这样可以比较牢固地巩固自己的知识基础。

笔试上,有几个要点需要大家注意:

一是,一定一定要模考、练笔。清华的考试只有2个小时的时间,时间相当紧张。之前,我即使用电脑模考,时间都并不富裕,到了真的要落笔的时候,把卷子全部写完相当困难,更别说要工整、准确地表达自己了。因此,强烈建议每个同学都要多多通过自我模考练一下笔速和反应力。

二是,考前一定要好好准备专业英语。清华新传的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国际传播,每年都会有一道以英语阅读、以英语作答的题目,而且难度并不是简单的四六级难度。因此,在考前有必要系统地梳理一下专业内(包括细分专业内)常用的英语词汇,并且在考前多多阅读专业外刊的有关文献,整理一下有关的表达。

三是,考前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好常见的研究方法,并且熟练地知道怎么样去运用这些方法。清华特别重视考生对于研究方法的掌握,每年都有一道研究设计相关的题目。对于研究方法掌握不牢的同学,可以参考艾尔·巴比教授的《社会研究方法》和陈向明老师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进行学习。

面试主要是导师组针对你的研究能力、研究计划等细节进行的提问,因此一定要提前好好熟悉自己所提交的所有材料(特别是研究计划),一定不能捏造和过度美化。在面试时,在一个老师询问我研究能力的过程中,我无意间提到了我读过某一本冷门著作。

在英语提问中,老师立马就让我用英语介绍和解释这本著作的核心思想。如果我没有很扎实地去阅读、理解这本书,事实上是很有可能会翻车的。因此,在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充分负责,切忌不懂装懂。另外,研究方法、专业英语也仍然是面试中考核的重点,任何报考清华的朋友们都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视起来!在进行清华的面试之前,我和心传考博的老师们进行过一次模拟面试,提前适应考场的紧张节奏。如果大家的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一次模拟面试。

事实上,能扎实地做好前面所有的工作、顺利到达这一关,老师基本上已经对你形成了一个相对全面、正面的印象。除非是你的应试过分的差,或者是遇到了更加适合老师的候选人,你也基本上已经在自己可操作的空间里面做到最好了。相对于其他盲考的同学而言,你已经把自己的风险压缩到最小了,所以摆正姿态、努力向前冲就好,不用过度焦虑和担心。

    未来    

距离考上清华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努力写文章发表、准备考试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在进入清华之前,即使我认为自己已经对于这个领域有了一个比较充足的了解,但是当真正进入课题组后,我才深刻的发现很多当初自己的“想当然”仍存在着很多的认知空白。

信息不对称性是客观且必然存在于任何关系之间的,即使是你父母也并不一定了解你,更别说导师了。对于每一个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来说,“考上清华”并不一定是痴人说梦。明确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确保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展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你也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匹配自己的伯乐。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