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华中科技大学刘国辉/米博斌ACS Nano:变废为宝!近红外/pH双响应型水凝胶薄膜用于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愈合

2023/9/7 9:11:36  阅读:32 发布者:

目前使用的光敏剂存在成本高、制备不便、生物降解性差、缺乏生物活性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腐植酸(HAs)具有光热活性,可作为光热治疗的光敏剂。在各种官能团存在的情况下,HAs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HAs的溶解度取决于pH值,HAs在中性到碱性条件下溶解,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构象变化,形成卷曲致密的结构。此外,Cu2+是一种新兴的皮肤创伤治疗剂,可以被HAs螯合形成络合物。在这项研究中,华中科技大学刘国辉/米博斌、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重庆大学冯茜制备了一种近红外(NIR)/pH双响应的纳米铜纳米粒子(NP)-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薄膜,负载了巨噬细胞募集剂SEW2871(SEW),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结果表明,HAsM2巨噬细胞极化有促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通过近红外诱导的局部热疗,Cu-HAs纳米粒子成功地根除了细菌感染。这种PVA@Cu-HAs NPs@SEW水凝胶膜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减轻氧化应激、促进血管生成和促进胶原沉积来改善组织再生。这些发现突出了PVA@Cu-HAs NPs@SEW水凝胶膜在治疗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愈合方面的治疗潜力。该研究以题为“Waste to Wealth: Near-Infrared/pH Dual-Responsive Copper-Humic Acid Hydrogel Films for Bacteria-Infected Cutaneous Wound Healing”的论文发表在《ACS Nano》上。

该研究首先评估了HAs是否可以在体外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并探讨了其潜在的潜在机制。然后,设计了一种近红外(NIR)/pH双响应纳米铜(NPs)-SEW2781(SEW)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薄膜,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通过近红外诱导的局部加温,SEW的持续释放,以及体内HAsCu2+的定时释放,PVA@Cu-HAs NPs@SEW水凝胶膜能够根除细菌感染,调节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恢复血管生成,促进胶原沉积,全面加速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愈合。

方案1.PVA@Cu-HAs NPs@SEW水凝胶膜促进细菌感染皮肤创面愈合的应用示意图

【有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

为了探讨HAsM2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用不同浓度的HAs处理RAW264.7细胞。以IL-4治疗为阳性对照。8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AW264.7细胞的M2偏振率。发现1 mg/mLHAs诱导RAW264.7细胞M2极化,M2巨噬细胞比例达77.3%

1. HAsRAW264.7细胞M2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HAs处理后RAW264.7细胞转录水平的变化】

为了确定HAs处理RAW264.7细胞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该研究对0.5 mg/mL HAs处理前后的RAW264.7细胞进行了转录RNA测序(RNA-Seq)分析。结果表明,HAs处理导致了与轴突发育、损伤反应、突触膜和肝素结合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此外,反应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HAs处理还导致了与ECM蛋白多糖、整合素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和RAF非依赖性MAPK1/3激活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变化。基因集浓缩分析(GSEA)结果进一步表明HAs处理可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改变。推测HAs可能通过核因子-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IL-17信号通路诱导M2巨噬细胞极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充分了解这些机制。

2. HAs处理RAW264.7细胞后转录水平的变化

该研究首次采用简单的螯合自组装方法,将HAs与不同比例的CuSO4·5H2O溶液混合,合成了Cu-HAs纳米粒子。制备的Cu-HAs纳米粒子呈黑色,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

3. Cu-HAs NPs溶液的表征

【纳米铜纳米粒子的光热和抗菌性能】

通过监测Cu-HAs 500s808 nm激光(1.5W cm2)照射下的水温变化来确定其光热性能。HAsCu-HAs纳米粒子在近红外(1.5W cm2)照射下都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温度变化。Cu-HAs纳米粒子的温度变化比HAs更明显,表明Cu2+的络合作用提高了其光热转换效率。Cu-HAs纳米粒子可重复用于光疗,四个加热和冷却循环后的温度波动可以忽略不计。此外,近红外照射后,铜纳米颗粒的UV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变化不明显,说明铜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在808 nm激光照射下,Cu-HAs纳米粒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42%97.06%,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

4. 纳米铜纳米粒子的光热性能和抗菌活性

PH响应性的Cu2+释放与Cu-HAs纳米颗粒的血管生成特性】

纵向研究表明,随着伤口愈合过程的进行,伤口环境中的pH值逐渐增加。完整皮肤的pH值从46,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在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过程中,pH值逐渐升高并变得更具碱性,通常在7.5-8.9Cu-HAs纳米粒子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可溶于某种形式,在酸性条件下经历构象变化,形成卷曲致密的结构。随着pH值的升高(pH>7),通常在创面愈合的中晚期,Cu2+的释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PBS)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Cu-HAs纳米颗粒对HUVECs的迁移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HUEVCs迁移的良好促进可能使Cu-HAs纳米粒有效促进血管生成。

5. Cu-HAs纳米粒子的pH响应行为和血管生成特性

【含铜纳米粒子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DPPH清除实验和ABTS+清除实验评价Cu-HAs纳米粒的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实验结果表明,Cu-HAs纳米颗粒具剂量依赖的抗氧化能力。同样,ABTS+清理结果也显示了类似的趋势。Cu-HAs纳米粒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能在创面愈合的早期发挥其抗氧化能力。

为了研究Cu-HAs纳米颗粒的细胞抗氧化能力,该研究用不同浓度的Cu-HAs纳米颗粒处理L929细胞。不同浓度的Cu-HAs NPs处理的细胞的ROS水平比没有处理的细胞低得多。同时,荧光强度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细胞骨架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进一步证实了Cu-HAs纳米颗粒对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过氧化氢过量引起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骨架损伤,经Cu-HAs纳米颗粒处理后,这种损伤得到改善,尤其是1 mg/mL Cu-HAs纳米颗粒组。

6. Cu-HAs纳米颗粒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PVA@Cu-HAs水凝胶膜的制备与表征】

为了更好地实现Cu-HAs NPs的输送,该研究在PVA中加入了不同浓度的Cu-HAs NPs,形成了PVA@Cu-HAs NPs水凝胶膜。Cu-HAs纳米颗粒的整合降低了PVA水凝胶膜的柔韧性,适合承受伤口上的剪切力和拉力。用Live/Dead染色检测PVAPVA@Cu-HAs纳米粒子水凝胶膜对L929细胞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PVAPVA@Cu-HAS纳米颗粒水凝胶膜的细胞毒性较低,且Cu-HAs NPsL929细胞的增殖有潜在的刺激作用。接下来,研究了PVA@Cu-HAs NPs水凝胶膜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VA@NPs-0.5水凝胶膜处理RAW264.7细胞后,诱导了CD206+的表达,同时抑制了CD86+的表达。综上所述,PVA@NPS-0.5水凝胶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一种安全的药物释放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负载SEWPVA@NPs-0.5水凝胶膜能够促进RAW264.7-细胞的迁移,表明其在体内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募集的潜在作用。

7. PVA@Cu-HAs纳米水凝胶膜的表征

PVA@Cu-HAS NPs@SEW水凝胶膜的体内创面愈合性能】

为了确定水凝胶膜是否能促进感染创面的愈合,建立了SD大鼠感染创面模型,观察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PVA@NPs/SEW/NIR组创面闭合率高于其他组。此外,还对创面进行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的修复效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PVA@NPs/SEW/NIR组上皮化程度好于其他组。与其他组相比,PVA@NPs/SEW/NIR组创面炎症细胞较少,毛囊再生程度较高。

8. PVA@Cu-HAs纳米水凝胶膜促进感染创面愈合的体内实验研究

PVA@NPs@SEW水凝胶膜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降低体内ROS水平】

为了研究水凝胶膜是否促进体内血管生成,该研究检测了VEGF水平和CD31+血管的比例。在PVA@NPs水凝胶膜处理的创面中,尤其是PVA@NPs/SEW/NIR组,可以看到更高的VEGF水平和更多的CD31+血管,这表明血管生成增强,PVA@NPs/SEW/NIR组具有良好的体内ROS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9. PVA@Cu-HAs纳米粒子水凝胶膜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血管生成,改善体内ROS生成

【小结】

在这里,该研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了伤口感染的大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PVACu-HAsNPsSEW水凝胶膜和近红外照射组大鼠创面闭合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和胶原沉积增加。基于这些结果,PVA@Cu-HAs NPs@SEW水凝胶膜是治疗皮肤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降低ROS水平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但ROS也是提高抗菌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实现早期ROS储备和后期ROS减少之间的平衡,以促进感染伤口的愈合。此外,由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目前在医院和社区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确定Cu-HAs纳米粒子对MRSA的抗菌作用。

来源:BioMed科技

转自:“高分子科学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