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为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多种考试形式,科学确定过程考核的比重[1]。过程性考核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采取目标与过程管理并重的基本原则,其宗旨是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关注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都非常重视课程的过程考核,纷纷提升过程考核的占比[3],但是许多课程的过程考核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发挥过程考核“以考辅教、以考促学”的作用。过程考核不仅仅是考核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从“教”到“学”范式的变革[4-5]。
1 过程考核面临的问题
过程性考核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学习的过程展开考核。过程考核的基本出发点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变消极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2,6]。但是目前的过程考核面临两个关键问题:①过程考核内容过于单一,缺少教与学的互动;②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难于掌控,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过程考核成绩区分度较低,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2 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全过程考核
鉴于过程考核面临的问题,需要对过程性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评价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学习,成绩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达成成绩与能力的统一。
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网络编程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的目标包括:掌握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及组网方法;深入理解网络互联、路由转发、可靠传输等网络核心概念,分析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机制;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典型的互联网接入方法。通过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设置,培养学生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问题讨论、思考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课程采用全过程考核,将考核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过程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的设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2.1 过程考核内容设计
过程考核的内容需要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特点进行设定。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过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讨论与设计、基础性与综合性实验两部分。考核内容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讲授内容有机融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2.1.1 讨论与设计
讨论与设计是互动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围绕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设计考核内容。考核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①考核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避免单纯考核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和记忆;②考核内容既要基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可以适当地设定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③考核内容要具体且贴合实际,通过设定一些具体的场景示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给出积极的反馈。
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中部分讨论与设计类的考核题目和内容见表 1,其中所设定的考核题目都基于相关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每个题目讨论内容的难度逐步递进,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例如,考核题目“IP 的移动性管理”涉及多知识点的融合,包括无线局域网、交换式以太网、IP 地址与路由器、TCP 连接标识方法等。通过设定不同的网络场景(图 1),并对已经学习的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节点在不同网络间移动带来的主要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通过该问题的讨论和方案设计,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主机的移动性问题和相关的知识点。
2.1.2 基础性与综合性实验
课程实验是学生理解基础理论和方法、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可以设置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应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内容的设置要相对具体,对应的知识点相对单一,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通常涵盖多个知识点,内容设置要具有挑战性,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
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共设计了 10 个基础性实验(表 2),主要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组网实验、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和简单网络编程实验,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基础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实验环境的支撑,采用真实网络环境与虚拟仿真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小规模组网与配置实验在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大规模的复杂网络实验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实现。设置的内容充分考虑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完成之后的收获感。
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网络编程实验为核心,通过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封装与发送、转发与投递等编程实验,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递过程,深入理解网络体系结构、数据包封装、路由转发等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由 3 个实验模块组成,即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获取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简单路由程序设计。实验题目、实验目标和基本实验内容见表 3,3 个实验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实验内容设定既要保证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基本功能,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度。同时,实验内容还要给予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例如,在简单路由程序设计实验中,学生完成的基本路由程序需要与商用路由器互联互通,内容具有挑战度。学生在完成基本路由转发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数据包分片、ICMP 报文的生成和处理、NAT 支持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拓展空间。
2.2 过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按照设定的过程考核内容,针对讨论与设计、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分别制订相应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其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讨论与设计类考核题目,主要从原理掌握、思考过程、设计思路、现场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由于考核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开放性题目,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给出的设计可能不正确。对于这样的题目,主要考核学生是不是思考了、设计思路是什么、讨论中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已有方案比较中能否理解自己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观点阐述、教师点评,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适时地调整授课的节奏和侧重点,提升教学效果。表 4 给出了问题讨论与设计类考核题目的评分标准样例。
对于基础性实验,主要从前期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于综合性实验,增加了对程序及规范性、结果展示的考核。表 5 以简单路由程序设计为例,展示了实验类任务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在实验类任务的考核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跟踪学生考核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思路。教师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评定,摒弃了传统的只检查实验报告的片面考核方式,考核成绩能够有效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能力。
2.3 全过程考核实施效果和局限性
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多年来,课程组一直坚持将考核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对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持续优化。通过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反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知识运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详细的评分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加上教师的全身心投入,使评定的成绩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既保证相对公平,又有区分度。在课后的评教中,学生也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给出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图 2 所示为 2021—2022 学年秋季学期两个教学班的成绩分布情况。
全过程考核虽然具有明显的优点,但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考核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做到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区分度。因而全过程考核比较适合小班授课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
3 结 语
有效的全过程性考核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过程考核不是一个孤立过程,需要结合课程的目标和特点对考核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将考核方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全过程考核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 (2019-10-12)[2022-11-13]. 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 _5438706. htm.
[2] 尹明明. 基于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考核体系构建[J]. 聊城大学学报, 2020(6): 116-121.
[3] 罗骏, 罗引. 高校课程全过程考核的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 2022(3): 141-144.
[4] 王自庆, 李萌, 徐彩霞, 等.“物理化学B”课程过程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20): 86-90.
[5] 薛小怀, 张乃方. 过程考核和及时反馈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的作用: 以“工程学导论”课程综合能力培养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增刊1): 26-30.
[6] 周基. 基于全过程考核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 141-143.
基金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网络技术与应用”(教高函 [2020]8 号);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南开大学 2022 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徐敬东,女,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边缘计算、网络安全,xujd@nankai.edu.cn;张建忠(通信作者),男,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软件定义网络,zhangjz@nankai.edu.cn。
引文格式: 徐敬东, 张建忠, 吴英, 等. 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全过程考核机制探索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23(8): 95-99.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