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募格学术 ,作者龚渊瑜
谨以我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给预备读博或刚开始读博的师弟师妹几句忠告,给处于巨大压力下的同学一些鼓励,也写给研究生的亲友们:我们真不是矫情。
自我介绍如下:
我的本科学校是国内前十的985。我很幸运,大四时候借助本科大学的平台获得了保研资格,如愿保研回南方。一年后,申请了硕博连读资格
由此,开启了我卑微的硕博士生涯。再往下我分为几个点来讲:
(1)理性选择导师;
(2)可以谦虚,不要谦卑;
(3)一定要有谈心或吐槽的朋友;
(4)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
(5)坚持纯粹的心灵。
理性选择导师
导师的选择,事关重大,甚至攸关性命。
这不算是危言耸听,每年都有硕博士自杀的案例,每个学校几乎都会有。在我知道的范围内,我的本科和研究生学校经常听闻。我想一定有人不信:“我怎么没听过?”“如果这么严重,新闻怎么不报道?”“我身边的硕博士都很开心啊!”……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是同学,你听说过“幸存者偏差”吗?我也没有在新闻上看过,但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这不比新闻更真实吗?再者,新闻为什么一定要报道给你看?为了让你恐惧?为了得罪各个学校?
回到正题,我是怎么选我的导师的?我有多少次错过或者放弃了认清他的机会?
1. 继续在网上深挖对这个导师的评价。有导师评价的网站,但结果不多,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说、不敢说。也有很多平 台忌惮导师背后的学校,不让说。
2. 想尽办法跟学院教务员、他的在读学生交流。这很重要,虽然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不尽相同,但你交流得多了就会发现这个导师的特性。即使有些教务员或师兄师姐不敢多说,但你要相信一定会有几个愿意坦诚相待的人告诉你实情,大家不是想坑你,只是不知道怎么帮你。
3. 如果你有一些人际关系,比如你的辅导员、父母、赏识你的老师、师兄师姐等等,不要犹豫,请求动用他们的关系网。这并不是要走后门,而是在各个层次全面了解某个导师。难免有偏颇,也许有的人跟他有利益冲突说尽坏话,也许有利益相关的会强力推荐。但如果,你在多个渠道了解到的对这个导师的负面评价更多,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我不觉得他会是一个“好”导师。在这里,“好”是加了双引号的。
请记得,一个人的“好”和“坏”本来就很主观,不要去问别人“这个导师好不好?坑不坑?”。你该问自己要什么?你想要愉快地度过研究生生涯?还是想要在学术上有长进?亦或者想要拓宽人际网?你可以对外大谈理想大谈奉献,但私底下请对自己坦诚。学长告诉你,当你遇到一个八字不合的导师,你的理想将一文不值!所以先为自己想想,再问,再想,再决定。
完成了对导师的了解,你还有很多机会可以直接跟他面谈。面谈前你对他应该有不错的想象和憧憬,但先打住!导师面试你,同时你也要面试导师,这是多数人包括我没有做到的。我下面列出几个需要提防的导师的话术,因为只是我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一定有偏漏,请辩证地看:
1. 他会画大饼。如果他给你许多承诺,什么课题组会有很多大牛、给你加工资、毕业后帮你留校……没写在合同上的,一个都不要信,出去找工作也是这样。话说回来,你们怎么可能有合同,他说的话天知地知、你知他知,这是最无用的承诺。
2. 他给你堆砌学术概念,让你云里雾里。我可以负责地跟你说,真正的大牛字里行间都会流露他自己的思想,大牛只要简单几句就能把问题说清。如果导师跟你谈学术,全都是你听不懂的“高级词汇”,那请你放心质疑他的水平。本来嘛,学术交流,用的是人话,不是暗语,不是吗?
3. 他关注你家近不近,身体好不好,暗示项目工作多。在课题组中加班干活再正常不过,但如果导师一开始就不想给你放假,暗示加班,性质就不一样了。我的当年,导师看我身材高大很开心,知道我家在省内很开心,听到我表示服从更开心,现在想起来,他一开始就是在挑壮丁。我不是不愿意加班,我是因为从一进课题组就被分类为“优质劳动力”而感到不甘和悲哀。如果有导师说:“我们这个组的项目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你要加油。”那请你不要满口答应下来,简单地回复“知道了”就行,因为这通常暗示着“你只能为我工作”。
4. 他自豪于自己的头衔、项目和文章的等级和数量。好项目、高区文章自然是很重要的硬件,但这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导师的能力。搞学术的,他们会自豪于自己的发现和发明,他们对自己的成果了如指掌,能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是他们的学术领域,不是这些指标。有这么一类导师,我称之为“项目经理”,确实手握许多项目和文章,但却不是靠自己的学术造诣得来的。申报项目的门道很多,其中一个门道就是写资助单位喜欢的申报书。这类导师的能力就是网罗(引诱)年轻老师和懵懂的毕业生,写一手好报告,特别擅长控制下面的老师和学生。的确,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写报告、交朋友、奉承上司、管理下属的能力,我承认这些都很重要,但唯独学不到学术上的硬货。
5. 跟他谈话,基本没有你说话的余地。请注意,不止是导师,有这种特质的领导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会使唤人、要求人的。当然,我说的这类领导限于我所遇到过的这些人,目前我没发现例外。这种人从一开始就没想跟你平等,或者说,一开始就不管你个人的需求。你的存在是要给他完成他要的项目、文章甚至各种杂事。比如有个导师,在意的只有学生有没有好好地完成他的工作。我的同学L主要负责报账,有一次她膝盖受伤,导师问:“难道是我让你跑太多了吗?”我的同学找工作,完全不敢请假实习,也不敢让他知道,所以每个人都只能在不做实验的间隙去投简历、找工作。
6. 好为人师,张嘴闭嘴都是“培养你”。可能初次见面他不会讲这些,但接触多了你会发现,有些导师让你干各种乱七八糟的,跟学术甚至跟项目、文章无关的事;简单的说,就是要你当他的生活秘书,然后他还要语重心长地告诉你:“要聪明,要感激,这是培养你的机会。” WTF?真当我是傻的?对,他真的觉得你是傻的,他是高尚的,你要是不听话,他会很痛心自己没把你教好。有些话说的多了,他自己都信了,对于这种导师的心理状态,鄙人以为值得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研究。
7. 还有好多好多,比如给学生发补贴再收回去、酒局上要求别人喝酒等等,多问问已经入坑的师兄师姐吧。
简而言之,人无完人,一个学生和一个导师之间只有投不投缘,没有“坏学生”也没有“坏老师”。我跟他无缘,我认了,但希望师弟师妹找到自己的有缘人,这不是运气问题,这是技术问题。
可以谦虚,不要谦卑
我跟他无缘,为什么读了一年硕士生后还申请“1+4硕博连读”,还接着读他的博士生呢?
我现在的学校在国内的排名,跟我的本科院校差了10名以上,我当年也只是一心想回自己的省份读书而已。跟导师见面后他很开心,马上就提出来要我直博,就是直接读五年制博士生。跟我推销了各种好处,还“好心”提醒我很多人找了他,他的名额有限。现在我才知道,这就是房地产中介和传销管用的套路。一开始我跟他不熟,就拒绝了这个要求。入学后我很快知道了他的本性——一旦他成功把你招进来,你就是他的员工,量你也不敢退学。
在这里我一定要提醒各位在读的硕博士生:退学是你的一个出路,如果确定导师很坑,不要犹豫马上退;你的毕业会完全掌握在你导师的手里,不要期待他会有什么改变。我之所以还在坚持,主要是我自己已经能够达到毕业条件。我身边有退学去了更好课题组的,也有不敢退学苦苦挣扎的。在泥沼中,你不早点出来,就只有越陷越深。生活中也有“止损”的概念,你的青春很宝贵,没必要浪费。
我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把“谦虚”表现为“谦卑”。我太尊重导师了,他的话我不敢忤逆,慢慢地竟失掉了尊严。后来我看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终于意识到这是传统文化的弊端,是封建遗毒。
允许我说点不和谐的话:
“尊师重道”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点毋庸置疑。然而传统中,家长制也是极强大的一部分:家长制中以辈分论尊卑,长者为大,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尊师重道加上家长制的产物之一,是师徒制。在这里的师,本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传统的文化境况中,技艺师傅和学问家的口碑靠的是口口相传,评价他们能力的是人。然而今天的学术界高高在上,行外人没有能力对学者进行评价,能够进行评价的都是“引用数”、“基金等级”这样指标。这些指标很科学,却唯独不对学者本身进行评价,造成了学生挑选导师的盲区。所以,“导师”已经弱化为一个虚衔,“导师”本身或许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老师,值得去推崇和尊重吗?
师徒制告诉我们,要不加条件地去尊师。就算导师道德败坏,人品极差,学生也是要顶礼膜拜;否则,导师有权不让学生毕业,学校有权勒令学生退学;导师本身的权力,得到学校背书以后,愈加强化。这样的“师”,由不得学生“不尊重”。
然而作为人,学生还是有些许的权利:我们可以拒绝。最大的拒绝,就是退学,虽然这个选项很难真正实现。其次,是拒绝导师无理的要求,或至少,委婉地表达反抗。
拿我自己做例子,研一的我特别顺从,被骂的时候都自己往身上揽责任,没有任何抗议。那时候我的经济极困难,导师一年给每人发800元补贴,加上学校每个月500的助学金,我和女朋友又住在外边,也不敢跟家里拿钱,那一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我的导师不管我的私人生活如何安排,也不管白天晚上,心情不好打电话骂人,动不动要我马上出现,就为了一点点小事。在这里我要澄清,不是我矫情,他打电话真的只是因为无聊,要“教育”我;他把我叫过去,多数时候只是问我很小的问题,或给他买日用品,这些事完全可以在电话里说清楚。他打电话找我的时间,经常是吃饭的时间、晚上的时间,研一的我不开窍,也没钱打车,总是公交车加自行车加双腿飞奔过去,就为了听他说一句话。还有一点,我的学习室就在他办公室旁边,而他基本不会在工作时候找我。他用我用得很舒服,于是变本加厉。我进课题组两个月,就有幻听了。
所以,硕博士生,真的不要太下贱;别人只是踩得很舒服而已。
但即使如此,研一下学期,他开始对我嘘寒问暖,表示有心培养我,我又信了。准确的说是,将信将疑。那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两个人都在犹豫着:“硕博连读这事,要么就算了吧?”但一边犹豫,一边还是完成了填材料、提交、面试、通过的流程。通过以后,因为博士生的毕业比硕士生更依赖导师,他得到了更大的权利,开始明确要求我马上做出成果。我要说明一点,他只要论文,他自己都不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写文章、投稿、修改全都是我自己摸索,他负责骂我。他说:“今年你要写个十篇八篇的……”
我的那个同学一年后退学,他的情况跟我不大一样。导师把我们两个转成博士生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大专业都变了。比如说我做的是S方向,我同学做的是G方向,我们的博士生专业竟然是B方向,他反复保证专业不同没问题,包在他身上,如果不行还可以转方向。我们信了他的邪!我稍微好点,多少能跟B专业对的上,我同学就不行了,他的方向完全跟B专业没关系。于是,导师要求他换方向,从头做起;他选择退学。
所以第二点,不要认为一个人的本性会改变。
这两年我的心态好多了,一个是因为我在专业上可以独立,另一个则是我自己做了改变。我从去年开始坚持做一件事:一到晚上就关机。第二天他骂我,我就解释自己在看书和早睡。一开始我的压力很大,一直在想怎么跟他解释;但我这么做的效果特别有用,幻听马上结束了。这样过了小半年,他也终于接收我晚上关机的事实。这两年,我自己看了一些历史书和哲学通识,想通了很多,沉稳了很多,心态也慢慢稳定了。
除外,有时候我在他面前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让他知道我并不真的服从。但这样其实有点危险,因为他是个会报复的人,我隐隐不安。真的要保护好自己,不宜冲动。
一定要有谈心或吐槽的朋友
不要把所有的事都闷在心里,你的身边有同学,你的身后有父母和爱人。有时候不忍心跟父母或爱人说的,至少能跟同个课题组的同学说,吐槽也行,困恼也行,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有时候,硕博士生不跟别人说自己的遭遇,不是因为内向,是因为没办法说——身边的人不一定理解这种导师的存在:“哪有这么过分的人,讲道理就行了。”
他们觉得是你矫情:“就读几年书,忍忍就过去了。”
他们或许听了,却没办法理解我们的困境:“你好可怜,要加油!”
……
我想替硕博士生这个群体说一句,别人真的没办法理解。正如我读研之前,也自信自己的抗压能力;但当我真的成为学术圈的最底层,我差点崩溃了。
同学们,你们的倾诉对象就是自己的同学。在同个课题组或者同个办公室,你的遭遇他们都知道,他们也许不能真的帮到你什么,但他们懂你。这对你来说,就很不一样了。
如果你接近崩溃,请走向你的同学或朋友,或你的亲人,就说:“能陪我说说话吗?”如果导师真的逼得太紧,请鼓起勇气说:“老师,给我点时间。”
我请求你,不要自杀。我不会和你讲什么道德,自杀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是你的同类,我认为你的自杀很不值得,请不要为了这种人,浪费你的生命。你要知道,这样的困境,不是你一个人的经历。
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
同学,或许你听过这样一种论调:“那谁比你惨多了,都在坚持着,你怎么就受不了了?”我告诉你,这是屁话,你一个字都不要听。
我奉劝有意劝导处于高压中的硕博士生的人,不要拿他们跟别人比。首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烦恼,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再者,每个人自己的烦恼说到底只有自己在承担,这种痛苦没有人能够分担。所以不要跟别人比,也不要随便劝人坚持。
同学,我感受到你的痛苦,但我无法帮你解决,人与人的悲喜不能相通。我只能告诉你,我知道你懂我,正如我懂你。不管你在经历什么,有人和你一样经历着;在你左右,是你的同学和同类。
世界很大,不妨花点时间找一个能听你抱怨,真正知道你处境的人。也许是我,也许是其他人。所以,不要封闭自己。
坚持纯粹的心灵,与人为善
最后,引用曾国藩在他日记里的一段话:
“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 ”
希望当我们事业有成,也成了导师的时候, 不要忘记我们是做科研的,不要忘记我们也曾是学生。
来源:募格学术
转自:“考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