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鲁力、王桂娟:2022年度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9/6 14:50:22  阅读:46 发布者: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年度进展

2022年度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注重对实践领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探索,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我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来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抓住思想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这一对主要矛盾,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髓。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2]有学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生成的源流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存在的依托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其发展的根基和沃土。[3]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的研究。有学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概括为“基因说”“根魂说”“沃土说”等。[4]有学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主要是从历史与现实、道德与政治、人民与世界、生态与价值四重逻辑维度上加以分析和阐述的。从历史和现实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沃土。从道德与政治上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认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基因和政治智慧,并将其运用在治国理政之中。从人民与世界上看,中国始终遵循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还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生态与价值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5]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的研究。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6]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著述中对古典名句进行巧妙化用,其用典范围之广、意蕴之深、数量之多、方法之巧、指向之明,令人叹为观止。习近平用典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殊意义,也为探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遵循,指明了路向。”[7]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重要论述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对于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并坚定文化自信,如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以建构并引导当代世界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等都具有重大价值意蕴。”[8]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化发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化发展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目标。2022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化发展研究不断拓展加深,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研究成果。回顾本年度研究成果,学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化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经验的研究。

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功能、范围、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影响,[9]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贡献,阐释它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0]。有学者从“两个结合”重要判断着手,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具有升华性意义的集大成者,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是“两个结合”的原创者。[11]有学者提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并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2]

二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研究。有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证了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抽丝剥茧”,并根据时代需要将其转化为服务当下的文化资源,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运行机理。[13]有学者指出,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践行“两创”方针的必然要求。[14]有研究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应当采取的原则方法概括为“五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灿烂悠久、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突破口;坚持公益性发展和商业性创新双轮驱动;坚持专业研究和大众创新线面结合。[15]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不能只关注其目标和价值,还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一般逻辑进程,包括分解、汰选、融入三个环节。[16]

三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经验的研究。有学者提出,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播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并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建立多层级的传播集群矩阵和建立多主体的立体传播格局提高中国声音的传播力。[17]有学者从坚定文化自信、彰显精神标识、坚持系统性推进三个维度出发,论证了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的有效路径: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的核心;彰显精神标识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的关键;坚持系统化推进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的保障。[18]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学界主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一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研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有学者提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是落实以文化人理念的有效举措;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人文素质的内在需求。[19]有研究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支撑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发展价值。[20]有学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涵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丰富滋养。[21]

二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实践性,包含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有效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相应的资源支持。[22]有学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观、和谐观、德性观等内容,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23]有学者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中“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丰富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家文化繁荣与发展。[24]

三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的研究。有学者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基于问题的情境教学实践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改革中的现实处境,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建构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整全性的体制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科学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体的历史典故、思想义理、道德典范,重新激发思政课的生命力与启示性、感染力和感召力,从而更有效地组织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实现思政课改革的根本目标。”[25]有学者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创造性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壁垒;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教学布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方法。[26]有学者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德育形式:一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少年兴趣相结合的形式;二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形式;三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27]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基于对2022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特点以及研究局限性的分析,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继续加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不断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式、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等,继续深化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助力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继续深化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本年度关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当前学界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研究仍不够完善。首先表现为研究范式呈现出固化倾向,研究成果较多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当代价值”三维理路进行探讨,与以往研究相比区分度不够明显。其次,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割裂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就会陷入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迷雾。当前研究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中作为“理论形态”的基础理论研究较多,而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如何指导现实的实践路径探索较少。此外,纵观2022年度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不少研究存在“新瓶装旧酒”问题,即用新的形式表现旧的内容,研究内容与以往研究成果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学界可以从加强学术交流入手,通过打破学术资源壁垒,避免同质化内容过多,造成重复性研究,减少学术资源的浪费。同时,研究者可以积极加强同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拓展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及时把握该领域的现实动向,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相结合。同时,可以从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研究、主体考量以及时代考察三方面着手深化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思想形成的追根溯源工作。

 

(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结合新时代特点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必由路径。纵观本年度研究成果,虽然不少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育人资源,但对其当代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后续研究应当聚焦于实践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是守正创新,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之上,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其科学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古代智慧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而将其具体内容转化为现代性的话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二是拓宽研究视野。一直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的挖掘和阐释以儒家文化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纵观中华思想文化,儒释道兼收并蓄,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同样存留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如何结合现实发展新需求,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阐释其当代价值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后续研究应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研究,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下功夫。三是打造学术共同体,建设专业化研究团队。组织行业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具有学术热情和一定能力的专家学者,专攻该领域研究,进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理性与系统性。同时,未来学界也可以加强跨界交流合作,如借鉴文化界、教育界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拓展跨学科的理论视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支撑。

 

(三)不断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2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5000多年的岁月积淀,孕育了讲仁爱、守诚信、重民本、求大同、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精华,与当代弘扬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早已成为国人日用而不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扎根中国大地必须融入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世界。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科学指引下,才能与当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回顾本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必要性、原则要求、时代价值以及现实关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内容与范围研究不足、不够深入,大量研究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求大同”以及朴素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共产主义理想、辩证唯物观点相契合。然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存在诸多其他相通之处,有待学者们加以探讨,在思想理念、价值追求、精神实质等方面寻求更多的结合点,讲清楚为何、何以以及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四)持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因此本年度大多数学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下,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性、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课程体系尚不完整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困境,大量研究立足于构建“三个课堂”,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当地特色优势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体系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打破对传统文化“古板”、“无趣”的认识误区等,提出了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也有研究基于更加宏观的视角,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社会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学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可行方案。然而当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转化力度仍然不足,如何破解其中诸多现实难题也为学者们留下了巨大的研究空间,亟待继续深入实际进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传递,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研究应当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与阐释着手,在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抓好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五)创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本年度学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展开了系列探索,但整体来看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还存在巨大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深化,创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主体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首先,针对学生主体。当前学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认知特征、成长规律、兴趣爱好等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就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举措,但重复性内容较多,需要后续研究展开专门性和针对性研究,继续加强对学生主体的把握。其次,针对教师主体。教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未来研究需要注重针对提升其业务能力、传统文化素养提供更加可行的策略。二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学界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材等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但仍存在巨大研究空间。三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交流合作研究。目前不少学者提出通过打造“学术+教学”共同体,实现大中小学优质资源互补共享。但就具体实施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未来研究应当聚焦于主体研究、课程体系建设、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等等,从而构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实施和保障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参考文献:

[1][2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1026日。

[2][6]冯刚、鲁力:《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3]朱丹:《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和实践要求》,《理论探讨》2022年第1期。

[4]张丽君、黄靖:《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述的意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22期。

[5][8]李娜:《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逻辑维度和价值意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7]张晓刚、胡凌燕:《习近平用典及其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价值意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9]刘美红:《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报》20220712日。

[10]董学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11]武文豪、周向军:《习近平“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三重逻辑论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12]王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考察与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

[13]李新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运行机理》,《理论学刊》20222期。

[14]徐晨光、肖菲:《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的双重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15]葛爱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应把握的原则》,《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16]刘学斌:《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逻辑进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17]张馨予、黄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战略路径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25期。

[18]陆新:《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效能》,《红旗文稿》202214期。

[19]宋君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探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7期。

[20]胡萱、胡小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期。

[21]李璐璐、何桂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期。

[22]乌日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及应用》,《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年第3期。

[23]王华、殷旭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刍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9期。

[24]李永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21期。

[25]曾誉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思想战线》2022年第5期。

[26]颜雨萱、付晓男:《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3期。

[27]石书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学习出版社2022年版,第300-360页。

转自:“马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