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Nature Plants | 王伟课题组及合作者报道酚酸类化感物质通过促进相变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物种间竞争的新机制

2023/9/5 15:35:47  阅读:31 发布者:

Nature Plants | 王伟课题组及合作者报道酚酸类化感物质通过促进相变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物种间竞争的新机制

202382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王伟课题组,在《Nature Plants》以两倍长文篇幅发表题为“Phenolic acid-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and translation inhibition mediate plant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酚酸通过应激颗粒和蛋白相变来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种间竞争的新机制。《Nature Plants》同期也刊登了对本研究的评述文章。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系列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植物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1。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就观察到化感作用2。在化感植物分泌的代谢物质中,以水杨酸 (Salicylic AcidSA) 为代表的酚酸物质以其抑制植物生长著称3。但是植物是如何感知结构多样的酚酸,从而介导物种之间的竞争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为了探究酚酸抑制植物生长的机理,作者首先发现酚酸可以促进poly(A)+ RNA和蛋白在植物根部聚集形成无膜包裹的细胞器—应激颗粒 (Stress Granules, SG),并且抑制植物根部的整体翻译水平。SG是由未翻译的m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凝聚物,在胁迫条件下,通过抑制细胞的翻译水平来协调细胞中的能量分配,从而提高细胞的胁迫耐受性4。作者提出酚酸主要是通过诱导SG的形成,抑制植物整体翻译水平,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的模型。

为了进一步探索酚酸是如何被感应并调控SG的形成,作者对拟南芥中与人类RNA结合蛋白 TIA1 同源的RBP47B蛋白进行分析发现,RBP47B蛋白的液-液相分离能力是驱动SG形成和响应酚酸的关键。此外,体外相分离浊度实验及微量热泳动等实验,表明酚酸可以通过结合RBP47B蛋白,降低其液液相分离阈值,最终促进其液液相分离从而形成应激颗。

作者通过对拟南芥野生型和rbp47abcc’四重突变体中SG的组分进行质谱鉴定分析,发现SG招募大量的调控翻译元件,其中包括依赖RBP47家族蛋白的核糖体大小亚基。随后的共定位和荧光漂白恢复实验表明这些核糖体亚基进入SG后,会降低SG的流动性,从而导致这些核糖体被进一步隔离在SG中,从而抑制翻译。最后, 针对rbp47abcc’四重突变体的表型实验证实了RBP47家族蛋白是响应酚酸抑制翻译和生长的关键信号因子。

在该研究中,作者结合基于正交化学的非典型氨基酸标记技术以及ELISA检测,开发出了BONCATE技术用于对植物细胞的整体翻译效率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相比于现有的SUnSET技术和多聚核糖体图谱方法,BONCATE技术具有细胞毒性小、通量高、特异性好、动态范围广等优势。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酚酸通过RBP47B蛋白感知信号从而抑制种间生长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酚酸结合并促进RBP47B相变形成SG来抑制翻译和植物生长的模型。该研究一方面揭示了SA通过调控翻译抑制植物生长的新机制,另一方面为今后在植物蛋白相分离和SG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目前,除了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可以分泌酚酸,农作物秸秆在发酵后的代谢物质中也含有大量酚酸,因此该研究也将为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提供指导。

模式图:酚酸通过RBP47B蛋白感知信号从而抑制植物生长

北京大学、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王伟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周冕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海外交流引进博士后谢周丽、博士后赵帅和李莹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海外交流引进博士后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3-01499-6

王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

邮箱:

oneway1985@pku.edu.cn

实验室主页:

http://www.bio.pku.edu.cn/homes/Index/news_cont_jl/16/801.html

研究领域:

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阐明植物中应激颗粒的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和进化学意义。应激颗粒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和翻译调控方式。对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表明,应激颗粒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凋亡、病毒侵染、免疫、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然而,应激颗粒在植物中的功能有待解析。本实验室综合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发现了植物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分子学机制、解析了植物应激颗粒的蛋白组分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索。

在作物研究方面,主要关注大豆根系生物钟与大豆孢囊线虫互作的分子机理。近年来对于植物生物钟的深入研究确立了其在拮抗叶片病原体中的关键作用。而对于植物生物钟和根系病原体之间的互作知之甚少。因此解析植物根系生物钟与孢囊线虫之间的互作及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将填补这一重要的空白。孢囊线虫是目前限制大豆产量最主要的病虫害。每年在全球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于孢囊线虫与大豆根系生物钟互作机理的理解将有助于发现拮抗孢囊线虫新的生物靶标。

在生物技术开发方面,本实验室结合FabryPérot干涉仪原理、新型廉价纳米级FabryPérot干涉仪制备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小分子的核酸适体筛选方法已成功研制出具有高灵敏度、制备价格极为低廉的新型纳米感应器用于植物激素的定量测定。这类新型纳米探测器也可替代表面等离子共振仪用于定量分析分子互作。

参考文献

1Rice, E. L.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and plant diseases: advances in applied allelopath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5).

2Culpeper, N. Culpeper's complete herbal & english physician.  (Applewood Books, 2006).

3Li, J. Y. et al. Phenolic acids and terpenoids in the soils of different weed-suppressive circles of allelopathic rice. Arch Agron Soil Sci 66, 266-278, doi:10.1080/03650340.2019.1610560 (2020).

4Protter, D. S. & Parker, R. Principles and Properties of Stress Granules. Trends in cell biology 26, 668-679, doi:10.1016/j.tcb.2016.05.004 (2016).

转自:“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