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荐读丨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理及路径

2023/8/30 15:06:10  阅读:34 发布者:

摘要

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内涵,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有其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思政教育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在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文明中将青年学生培养为有责任感、有意志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红旗渠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不仅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彰显出了当代中国人顽强坚韧的品格与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及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具有深刻意义。因此,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有益之举、必要之举。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于20219月经党中央同意列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在参观中着重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那么,究竟何谓红旗渠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述,我们可以得知,红旗渠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据《重修林县志》记载,林县凿井无泉、山多水少、人畜疲极。20世纪60年代,水资源短缺极大困扰着河南省林县的几十万人口,林县人民在省委、县委领导下劈山导河,将浊漳河的水引入林县,修建干渠连通水库,将水库变为“引漳入林”的调蓄水库,因此,该工程名为“引漳入林”工程,又称“红旗渠”工程。林县人民历经十年,用最原始的工具,在太行山半山腰依靠人力最终挖凿长达1500多千米的红旗渠,用一锤、一钎、一双手,凭借坚定的改造家乡的信念,解决了当地几十万人的用水和灌溉难题,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诠释了林县人民不认输、不服输、不怕苦、不怕难的中华儿女气概,给林县的发展史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片,红旗渠以其自身的独有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今天的红旗渠,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无论是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视角来看,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个象征,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符合公民理想信念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其当之无愧可作为鲜活的教材。

(二)关于红旗渠精神重要论述的思政教育价值

通过弘扬伟大精神来开展思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以红色精神武装头脑、以先进思想指引行动是对每个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共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党中央非常注重思想理念的引导,重视党的伟大精神教育与传承,并屡次在中央、地方大会以及实地考察中对党的伟大精神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和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也就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做了精辟的总结与阐述,他着重指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化,其精神本身就是发源于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将由人民实践生成的红旗渠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政教育,有利于指导人民群众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有利于赋能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创优,更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时间车轮滚滚向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人的事,生于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正可谓恰逢其时、不可负众望,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道路上,离不开年轻人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学习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对于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政治觉悟及素养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理

(一)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历来是国家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其学生结构层次、入学方式、学制、学习方式多样化、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与社会其他机构拥有更紧密的互动关系等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在高校的不可或缺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一论述的提出也指明了高校教育的具体任务和政治方向。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落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创新政策文件的出台,加强了高校对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视及监管力度,更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同中国伟大精神的结合。再次,红旗渠精神与高校学科教学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合性。高校学科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单一知识点讲授特性,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授课形式及实验活动都需要小组间互通信息、团队间团结协作,更加注重团队奉献及互相磨合,而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助于高校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是“两个相结合”的具体写照。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的根本立足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核心,团结协作的“泰山移”信念,在高校培养当代社会主义青年学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站位同样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中的中国特色。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将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红旗渠精神深埋在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中,其种子扎根于中国,培植于中国,茂盛生长于中国,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更加根深叶茂。因此,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也正是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具体表现。

(二)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202210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提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一方面,从社会发展要求来看,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必要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形前进的,回望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征程,在这段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谱系的创造史中,一个伟大精神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伟大奋斗,从始至终每场奋斗正是因为坚定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有了今天的历史伟绩。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在新的征程上应更加坚定共产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而红旗渠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正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不可少和需要大力赞颂发扬的伟大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和坚实基础,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年轻一代的聚集地,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鲜活血脉、时代新人,将红旗渠精神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助力培养青年学生坚韧品质,坚定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使红旗渠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肩头接续扛下去,赓续红色血脉,让江山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脚下稳定发展,塑造红色中华,让民族精神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心头。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筑牢课堂主阵地,探索教学新方法

一方面,筑牢课堂主阵地。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促使其在深入学习和系统把握红色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红旗渠精神的具体案例,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史料记载的梳理,把握各门思政课的特点,挖掘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将其有效融入思政教学。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以在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中融入红旗渠精神具体案例,辅证精神文明对于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将人生观、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第五章“社会道德修养”相结合,从红旗渠精神在个体层面的体现拓展至林县灌溉用水的社会层面,再提高到补齐资源短板的国家层面。另一方面,探索教学新方法。“融入”一定程度上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勇于跳出传统师生讲授模式,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自媒体、微视频互动性强、易于操作的特点,为思政教学提供新的方式、思路,重点把握课前、中、后各个环节。基于此,在课前结合社会探究、设置问题等预先了解红旗渠精神的概念知识,在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探索上,采取融媒体式“学”,用微短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开凿挖渠的不易和人民的坚韧信念,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读懂“历史的教科书”,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不断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在课后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师生评价中比较学习,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新颖性,提高教学渗透力。

(二)坚持知行合一,拓展实践育人活动  

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阵地,通过社会实践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思政教学的引导力。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深挖实践资源,打造“红旗渠精神重要论述+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点面”方式开展系列活动,使红旗渠精神切实落实到实践育人中。其一,开启师生联动新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在学习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的教育活动中共同实践研讨,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性,使枯燥的文字

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动起来”。其二,塑造课堂教学新方式。在精心编排思政课内容的同时,综合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将红旗渠精神与多种艺术、创意平台深度融合,打造传承培养红色基因的“新型党课”,拉近红色精神同广大青年的距离,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三,拓展学生学习新渠道。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改革要求大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更应致力于将理想信念、道德使命内化为精神动力,以精神为行动力量之源,并外化为实践行为。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搭建活动平台,深入联合社会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结语

抓住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浸染。红旗渠精神以其强大的铸魂育人作用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同的价值意蕴,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回首“漫漫来时路”、看到“当下日子甜”、奋斗“未来富强梦”,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的青春光彩。

【来源】《时代报告》2023/6 总第492

【作者单位】

张越,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江波,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