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回国让研究更有生命力!南京农业大学董莎萌教授: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2023/8/30 10:12:14  阅读:43 发布者: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官方公众号

编者按

负笈求学志,拳拳报国心。从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始,一代代学子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一周年之际,新江苏·中国江苏网“青春报国赤子心”融媒报道,聚焦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教授董莎萌,讲述他立志用中国自己的技术攻克农业发展难题的奋斗故事。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好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众多农学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留学归国的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教授董莎萌一直有个信念,用中国自己的技术攻克农业发展难题,才能真正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我要为我们中国人自己干”

作物晚疫病是一种由致病疫霉导致的卵菌病害,具有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变异快的特点,一旦暴发极易成灾。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有一支专注晚疫病研究的作物免疫团队,2011年,在这支团队里担任副教授的董莎萌来到英国TSL研究所(The Sainsbury Laboratory),跟随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Sophien Kamoun,聚焦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开展研究。“英国的TSL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前沿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机构之一,因为马铃薯是西方主粮,他们格外重视。”

在研究所,董莎萌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进行分子遗传生化方面的工作,以解决晚疫病致病理论研究方面的基础问题。“设备很先进,内容也很前沿。”他参与了多项研究,其中一项是发现了晚疫病变异的重要机理。“作物疫病难以防控主要在于它不停地变异,我们的研究找到了疫病菌变异的规律,这一发现能够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防控提供参考。”

尽管董莎萌接触的科研课题都很前沿,但长时间沉浸在实验室里,让他觉得不够“接地气”。2014年,在博士后阶段第三年,国内同行告诉他,国家将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他觉得,“是时候回去了!”

马铃薯主粮化,即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马铃薯主粮化意味着马铃薯的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而我致力于解决的晚疫病又是马铃薯生产上的头号病害。”当导师挽留他继续在英国工作并允诺推荐到世界一流单位工作时,董莎萌拒绝了,“我要为我们中国人自己干!”

“回国让研究更有生命力”

据统计,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高达9000万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和国外一样,中国的马铃薯种植也面临着晚疫病的威胁。

“我们的测报精度较差,导致晚疫病防控的窗口期把握不准,容易造成用药过量,或错失防治机遇。”回到南农大后,董莎萌在调研中很快发现了问题。他迅速组建马铃薯晚疫病课题组,依托团队已有的研究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围绕马铃薯晚疫病变异速度快的特点,大量搜集田间的菌株。“摸清晚疫病在田间是如何变异、如何发病的,能为今后精准科学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幅员辽阔的中国,很多地方都适宜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由于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各异,病害发生的规律也千差万别。董莎萌和团队成员行涉全国50多个县,搜集到1300多份菌株材料。

脚踩泥泞之际,实验室里的科研也在开花、结果。几年间,董莎萌和团队取得了多项理论研究发现。20182020年,他们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和《分子植物》上发文,首次报道了RNA的可变剪切是晚疫病致病的重要规律之一。2020年,他们关于马铃薯广谱抗病基因机制的研究登上《美国科学院院刊》,解析了抗病基因Rpi-vnt1.1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该抗病基因在白天有作用,晚上作用下降,这意味着,我们今后应着重提升作物在夜间的晚疫病抗病性。”

归国八年,一系列研究发现让董莎萌愈加坚信当初的选择。“在国内,我们的知识可以快速转化为技术,为农民所喜爱,让学生有获得感、幸福感,令我感受到了研究的强大生命力。”

“用中国技术保障中国农业”

150多年前马铃薯晚疫病第一次在爱尔兰暴发至今,人类仍未攻克晚疫病高效防控这项世界性难题,不断变异的疫病菌一直困扰着包括董莎萌在内的许多学者。

“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我们的积累还不够,但我们的科研要面向全球。”在董莎萌看来,正是因为存在差距,所以更要通过加倍努力迎头赶上。一年四季,他不是穿梭在全国各地的马铃薯田,就是在埋头在实验室或教室。“为国家干活,我有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20225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中表示,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留学归国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这让董莎萌倍感温暖,备受鼓舞。“中国的农学人,一定要把知识和技术延伸到田间地头,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归国这几年,他惊喜地发现,我国的农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增长,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科了,我们很有干劲。”

目前,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岗位科学家,董莎萌带领团队在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任务框架下开展我国马铃薯主要病原菌资源的搜集、毒性与抗药性监控,负责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等南方14个省区的疫病抗药性监控和突发性应急性治理。作为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晚疫病协调专员,他还是马铃薯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常客”。“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代科学家日复一日脚踏实地的努力去攻克。董莎萌经常鼓励学生,在国家战略的大方向指引下勇于开展创新性、前沿性研究。“国家发展需要就是最好的科研方向,只要方向对了,努力就一定有所成。我要始终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转自:“植物研究进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