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早在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1 年 5 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2]。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单列,在第 5 部分做了集中部署,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在讲到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时,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可见,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3]。
2 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既育才更育人,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紧密相连在一起[4]。课程思政不仅反映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从教学向教育转变,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课程目标则由知识传递转变为将价值引领和灵魂塑造有机地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在上述目标指导下,采用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步设计的方法,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如图 1 所示),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两个基本原则,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细化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职业道德五大育人要点,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入手,通过延展思政和背景思政,将从课程中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中,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以实现“知识拓宽、能力提升、人格完善”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
3 从多维度、多视角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教学内容注入思政灵魂
3.1 从专业特点和励志典型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结合授课对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家国情怀、开拓创新精神、科学家事迹或励志人物等思政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例如,在讲到华为鲲鹏计算平台和英特尔 x86 平台代码编写及程序编译的差异时,自然而然地引出华为公司在处理器芯片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思考:面对美国的打压,是什么让华为不仅没被打倒,反而逆势成长,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用任正非的话“没有忧患意识,华为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给出答案,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再如,在讲解编程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程序案例时,先分享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数学大师陈景润的人生故事:在一间 6m2 小屋里,耗去 6 麻袋草稿纸,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将科学家事迹和励志人物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培养学生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的忘我拼搏精神。
3.2 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未来从事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要求,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例如,以 64 位转为 16 位运算引发的数值溢出导致阿丽亚娜 5 型运载火箭发射失败的实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测试不充分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又如,在讲到某些不安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由于不能限制字符串处理的长度有可能被黑客利用以实施缓冲区溢出攻击,以及枚举算法也常被黑客用于破解密码时,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以及合理使用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并思考如何看待技术的价值,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再如,指针是 C 语言最强的特性之一,但也是最危险的特性之一。指针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呼风唤雨、威力无比,用不好则损兵折将,还有可能伤及自身。通过指针的这一特性分析,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存在对立统一规律, 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周围的事物,善于扬长避短,提升学生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
3.3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数学文化、诗词文化、四大名著、名言警句等)中挖掘思政元素,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注重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浸润熏陶。
例如,在讲到模块化程序设计时,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谈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不足取。程序设计要分而治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做事要有大局观,学会抓主要矛盾,有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
在讲到数组时,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 108 位梁山好汉谈起,用梁山好汉类比数组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又如,巧妙地将回文诗和藏头诗设计为教学案例,把字符串处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借助诗文讲编程,使课程内容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享受编程的乐趣。
再如,在讲到循环计算圆周率和打印杨辉三角形案例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到递推算法时,从荷花定律谈起,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在讲到递归算法时,从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蕴含的递归思想谈起,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懂得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沉淀积累。
3.4 从时政新闻和热点事件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从抗疫捐款、疫苗接种、节能减排、神舟飞船发射、火星探测、北京冬奥会等学生关注的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重大事件中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案例和考试题目中,让学生在读题做题的过程中无声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信念,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例如,神舟十二号与航天中继卫星、“祝融号”火星车与飞行器命名、抗疫志愿者分派、抗震救灾物资捐赠等案例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业界的代码规范实践、哈西火车站停车出车排序等案例提升学生的规则和法治意识;从哈工大计算机人研制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数字计算机到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背后的国产计算机崛起,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中涌现的科学家事迹,激发航天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打造国之重器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又如,以防疫物资捐赠为背景设计编程题目,让学生从防疫物资分配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利用穷举法构建多种组合,在寻找最佳捐赠方案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防疫人员的辛苦。
再如,将鲲鹏处理器、鲲鹏平台多核体系等产业新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鲲鹏平台软件开发方法和华为编码规范融入实验教学中,依托产业一线的实践案例,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将最新的产业技术带到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产业的真实需求接轨,缩小“学”与“用”之间的鸿沟,在拓展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卡脖子”问题,激发科技报国热情。
3.5 从身边日常生活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从身边日常生活中挖掘富有时代气息和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励志故事以及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和富有哲理的“心灵鸡汤”,编入教学案例和考试题中,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
例如,将富有哲理的“一万小时定律”改编为编程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再如,将 2016 年的最牛微信改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会字符串处理的过程中懂得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可以决定我们 100% 的人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
4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
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入手,围绕“网络课堂、实体课堂、实践课堂”3 个教学环节,将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找准学生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和思政的切入点,采取渐进代入、巧妙衔接、间接过渡、类比引申等多种方式,借助
、视频、案例、新闻报道等多种载体,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
4.1 身教胜于言传,育人先育己
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个人修养是课程思政的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者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自己得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育人一定要先育己。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政治意识、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进而实现知行合一。此外,育人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堂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常答疑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中,要用心、用情、用爱教书育人,这些都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4.2 因材施教,实现精准育人
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精准育人,采取“实践为本、育人为重、关注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 “MOOC 完全课堂 +SPOC 特色课堂 + 实体加强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面向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在实体课堂开展“以练导学、以学定教、自主选班、动态分流”的差异化分级教学,基班领编导练,标班精讲多练,高班以赛代练,将赋能与育人有机结合,以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过程公平,通过找准不同基础学生的共振点,唤醒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让不同起点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育人效果。
4.3 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
通过与企业工程师对接和参加企业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精品慕课,将国产软硬件方面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引入课程教学,将其转化为符合大一新生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的华为资源融入点,包括华为鲲鹏计算平台软件开发原理及其与英特尔 x86 平台的差异、鲲鹏计算平台多核体系、华为云开发环境下的 C 程序开发流程,以及华为代码风格和编程实践等,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让学生接触到国产自主可控软件产业领域最新技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科技报国热情,培养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4.4 严格规格,实现实践育人
加强实践育人,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虽然实践教学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但是通过独特的组织方式仍可以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
例如,在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融入诚信教育,通过严格考核标准,将代码规范、反思报告撰写规范和诚信等要求纳入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体系,严格考评标准和要求,发现抄袭者直接给 0 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实验主题小班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倡导诚信和互助、鼓励探索和创新”的研讨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组队进行生讲、生评、生辩的研讨活动,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在考核评价时,采取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评价形式,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5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反思
在 2021 秋和 2022 春连续两个学期,我们邀请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在课程中期深入班级,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均达到 100%。线上线下的选课学生评价“这个课堂很有爱,除了教授知识外,还教授做人的道理”“在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编程知识,更是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对教师思政融入方式的问卷调查(图 2 和图 3 )显示,两个学期中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比例分别为 76.6% 和 71.4%,分别有 2.1% 和 3% 的学生反映比较生硬,这说明我们在思政融入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6 结 语
教师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不是一道简单的物理工序,而是一次充满挑战和艺术的“化学反应”,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育人工作[6]。课程思政毕竟不是思政课程,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能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恰到好处,适量适中,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贵在于有效实现增强学生的内在认同感。要做到在课程中无痕地而非生硬地融入思政元素,既需要艺术,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思政元素渐进式、渗透式、浸润式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增进课程思政建设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化,思政实施与教学设计的一体化,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从而实现无痕融入和无声育人的效果,这将是教师进行思政育人的最高境界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2022-12-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 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N]. 人民日报, 2021-05-29(1).
[3] 蒋占峰, 刘宁. 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逻辑进路[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3): 70-76.
[4]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课程思政赋予课程崭新内涵[EB/OL]. (2021-06-14)[2022-12-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501642039630292&wfr=spider&for=pc .
[5] 李静, 刘鸿畅.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析[J].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0, 33(1): 62-66.
[6] 韩宪洲. 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 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8(2): 1-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师直播领编领练、个人异步边学边练、千人同步以考促练的在线教学新模式”( SJGY20200231 );2022 年第一批华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鲲鹏应用开发套件( DevKi t )的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建设”;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SJGY20220048 )。
第一作者简介:苏小红,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软件工程、程序分析及其应用, sxh@hit.edu.cn。
引文格式: 苏小红, 张彦航, 张羽, 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23(8): 51-55.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