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员团队:ACS Catalysis | 电催化二氧化碳和硝酸盐共还原制甲胺的理论研究

2023/8/29 9:28:31  阅读:66 发布者:

英文原题:Computational Insights on Electrocatalytic Synthesis of Methylamine from Nitrate and Carbon Dioxide

通讯作者:肖建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作者:Huijuan Jing (井会娟), Jun Long (龙军), Huan Li (李欢), Xiaoyan Fu (傅笑言), Jianping Xiao (肖建平)

随着人类社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由不可再生能源大量消耗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发展由可再生能源实现含C或含N废物小分子的高效催化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CO2NO3-作为反应物,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将CO2NO3-共还原不仅实现了含N和含C废物的同时转化,还制备了高附加值化学品甲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物质能源转化方式,也是缓解温室效应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甲胺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可用于表面活性剂、染料、农药、医药等的原料,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甲醇和氨作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合成。因此,由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催化CO2NO3-共还原合成甲胺被认为是一种更环保和可持续的路线,发展该路线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目前,有很多实验报道了含C和含N分子通过C-N偶联生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尿素、酰胺、氨基酸、肟和胺类等),其中这些含N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C-N偶联机制形成。实验上已报道的在CoPc-NH2催化剂上可通过电催化CO2NO3-共还原合成甲胺,通过控制变量推测出HCHONH2OHC-N偶联的两个关键物种,而HCHONH2OH单独产生的机制仍不清楚。如何提高HCHONH2OH的偶联速率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员团队揭示了CoPc-NH2催化剂上CO2NO3-通过C-N偶联生成甲胺的反应机制。该报道首先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CO2NO3-共还原过程生成HCHONH2OH和甲胺的准活性趋势;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与电势相关能垒的计算研究了生成HCHONH2OH和甲胺的反应机理;最后通过微动力学模拟,得到不同电位下CoPc-NH2上生成甲胺的法拉第效率。DFT计算结合微动力学模拟表明,CoPc-NH2上通过解吸的HCHONH2OH进行C-N偶联过程更有利,高浓度/分压的HCHONH2OH可能更有利于甲胺选择性的提高。这项工作从理论角度为甲胺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见解,对进一步的催化剂优化或反应器设计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1. 生成HCHONH2OH和甲胺的二维(准)活性相图和∆GRPD-limiting步骤

由于HCHONH2OH的产生对于C-N偶联生成甲胺非常重要,该文首先重点考察了七种MPc-NH2催化剂上生成HCHONH2OH和甲胺的准活性趋势(图1)。热力学结果表明,生成HCHO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为CoPc-NH2,其次是VPc-NH2;这几种催化剂生成NH2OH的活性都很低;CoPc-NH2VPc-NH2对于甲胺的生成具有相似的活性。进一步研究了这两个潜在高活性催化剂(VPc-NH2CoPc-NH2)上各产物的动力学。通过与电势相关能垒的计算表明,CoPc-NH2eNO3RR生成NH2OH的电化学步骤中最高的能垒(0.19 eV)高于VPc-NH2上电化学步骤中最高的能垒(0.13 eV)。另外,eNO3RR的第一步在VPc-NH2上是放热的,在CoPc-NH2上需要吸热0.39 eV,所以VPc-NH2更有利于NH2OH的生成(图2a)。同样的VPc-NH2催化剂也更有利于eCO2RR生成HCHO(图2b)。进一步计算了CoPc-NH2VPc-NH2C-N偶联的动力学能垒,比较其C-N偶联生成甲胺的难易程度。

2. CoPc-NH2VPc-NH2催化剂在-0.92 V vs. RHE下(aeNO3RR生成NH2OH和(beCO2RR生成HCHO的自由能图

在该体系中C-N偶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HCHONH2OH*之间的偶联(ER机理),另一种方式是通过HCHONH2OH在界面处的直接偶联,即通过两个解吸的分子偶联。由于VPc-NH2具有强吸附能力,界面处没有解吸的NH2OH分子,所以VPc-NH2上只有HCHONH2OH*偶联这一种方式,其能垒为1.38 eVCoPc-NH2上由两个脱附的HCHONH2OH分子C-N偶联的能垒比通过ER机理偶联的能垒低0.76 eV。相比之下,VPc-NH2上的C-N偶联能垒(1.38 eV)高于CoPc-NH2C-N偶联的能垒(0.98 eV),从动力学角度来看这表明CoPc-NH2催化剂生成甲胺的活性应更高(图3)。

3. CoPc-NH2VPc-NH2催化剂在-0.92 V vs. RHE下生成甲胺的自由能图

此外,研究了界面处的HCHONH2OH浓度/分压对催化体系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通过调节HCHONH2OH的分压可能会加快甲胺的形成速率,当在p(HCHO) = p(NH2OH) = 0.01 bar时,理论结果表明生成甲胺的FE可提高至80%左右(图4d)。在HCHONH2OH分压较低时,理论上甲胺最高FE的电位(-0.96 V vs. RHE)与实验上甲胺对应最高FE的电位(-0.92 V vs. RHE)较为一致;同时在所研究的电位范围内,理论和实验上NH2OHFE始终较低(图4a4e)。因此,调控界面处的HCHONH2OH浓度/分压或许是一个可以提高甲胺产量的方法。

转自:ACS美国化学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