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四个部分。
一、唯物论
一句话概括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的基础上,坚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原理」
【世界观】:
①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意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②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通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①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二、认识论
一句话概括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深刻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形成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实践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首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 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
认识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
【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
② 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原理」
【世界观】:真理具有客观性和一元性。
① 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② 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要想发现真理、拥有真理、发展真理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只能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真理并按真理办事。
② 同时要坚持真理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4.「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原理」
【世界观】: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 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②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即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要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② 坚持和发展真理就必须同谬误进行斗争。认识的发展与真理的获得,正是在对谬误的不断纠正中实现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句话概括唯物辩证法:一个核心,两个特征,三个规律,五个基本环节。
(一)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1.「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观】:
①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 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
③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两个特征——联系和发展
2.「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
【世界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条件性原理」(条件论)
【世界观】:想要建立联系,必须重视条件,对条件要唯物辩证的去看待。
①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抑制作用。
②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心主义的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
② 同时既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又善于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事物的变化发展原理」
【世界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
4.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①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善于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
① 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② 同时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4.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② 各个具体事物所特有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③ 任何现实存在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② 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3「“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 在多种矛盾中,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对矛盾中,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②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 看问题既要全面的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量变质变规律——
5.「量变质变原理」
【世界观】:
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方法论〗:
① 一方面,当事物的发展处在量变阶段时,要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做准备;
② 另一方面,当质变来临的时候,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
+「适度原理」
【世界观】:度的两端叫临界点或关节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
6.「辩证否定原理」
【世界观】:事物辩证否定的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①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③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使实践活动符合事物自我否定的辩证本性;
② 同时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过程,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又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四)联系和发展的五个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7.1「内容决定形式原理」
【世界观】: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注重事物的内容,反对忽视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
② 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用。
7.2「本质决定现象原理」
【世界观】: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活动和科研活动中,准确辨别真相和假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7.3「原因结果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能因果倒置。
②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
③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转化的。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可能是结果。
〖方法论〗: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消除不利原因,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7.4「必然偶然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一方面,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另一方面,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②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相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另一个过程就可能成为偶然的东西。
〖方法论〗:
① 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我们的目标和计划;
② 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善于敏锐的识别和把握机遇,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7.5「现实可能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相互转化,发展就是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现实与可能的关系,既涉及对现实的评价,也涉及对未来的认识。
〖方法论〗:
①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立足现实,对可能性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预判;
② 另一方面着眼长远,防止坏的可能变为现实,同时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好的可能获得实现。
四、唯物史观
一句话概括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原理」
【世界观】:
①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 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⑤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世界观】: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来源:荷风吹笛文集
转自:“马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