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赵可金: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与超越性

2023/8/23 15:06:15  阅读:3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际论坛 ,作者赵可金

本文发表于《国际论坛》2023年第5期“名家笔谈”栏目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方案,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现代化道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多样性,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和客观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的重要课题。日本是“后发赶超型现代化”的典型,也是陷入“赶超后困境”的实例;中东国家很早就开始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至今却依然面临物质生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困境;拉美国家获得独立后随即开启现代化历程,时至今日却仍处于过渡阶段,未能成功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 = 西方化”的理论迷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启发。2023 3 15 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意涵和世界意义展开深入交流,会后本刊组织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赵可金,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佟德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高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伯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葡萄牙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紫莹撰稿,以推动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与超越性

赵可金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反观历史,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近代的一种整体性和普遍化社会运动。从世界范围来看,自 15 世纪以来的现代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革命性浪潮,其主要动力来自于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科学、技术、工业、市场、资本、民族国家和世俗文化等多维度运动,呈现为一种现代性自我规划的宏观和微观运动。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每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无法逃脱这一时代浪潮的冲击,都必须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环顾世界,现代化道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呈现出先发内生型的特征,在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新生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从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推动在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现代化。相比之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则呈现出了后发外生型的特征,既缺乏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也缺乏强大的无产阶级领导,其现代化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冲击。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即便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何探寻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和客观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从片面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

理解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多样道路,必须确立唯物史观的正确方法论。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从唯物史观出发,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运动,15 世纪以来的现代化是资本和劳动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方式的运动,区别只不过在于究竟是走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还是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

近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走了一条以资本为中心的片面现代化道路。尽管在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但驱动现代化浪潮背后的以资本为中心的理念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其弊端也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日益凸显。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以来,无论是英国主导奉行丛林法则、殖民主义、胜者为王等原则的殖民扩张阶段,还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奉行零和游戏、利己主义、赢者通吃等原则的冷战对峙阶段,都共享着一套西方文明所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比如强调“文明与野蛮”、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追求优胜劣汰、胜者全拿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以及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使者”和文明的光亮而把其他文明看作是“黑暗的远方”的傲慢与偏见。所有以资本为中心的理念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各国现代化,无不奉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是制造冲突和战争的根源之一,更是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和全球贫富分化、医疗健康鸿沟、数据差距鸿沟等问题的深层根源。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大失衡,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地恶化了。面对挑战,以“华盛顿共识”为主要内容的“美国方案”、以推动区域一体化为主要思路的“欧洲方案”和以政府驱动发展为主要动能的“日本方案”等都纷纷失去了光泽,有的甚至还引发了更严重的问题和危机。

事实上,现代性是(并且总是)天生地不够完善的,对于这一点,西方思想家已经有所批判。法国哲学家卢梭是第一个发现现代性问题并对现代性展开批判的思想家。与孔多塞等对现代性极力鼓呼的思想家不同,卢梭从其对个人生活和现代社会转变的敏锐反应中感受到了现代性内含的深刻矛盾和严重危机。正如查尔斯·泰勒所说:“卢梭是大量当代文化和自我探索的哲学的起点,也是使自律的自由成为德性的关键这一信条的起点。他是现代文化转向更深刻的内在深度性和激进自律的出发点。”一大批思想家比如胡塞尔、韦伯、齐美尔、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利奥塔、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吉登斯、鲍曼等,都在以不同方式关注现代性问题,他们关于欧洲科学危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现代国家等问题的思考,实际上都可以概括为现代性批判。

然而,所有这些对现代性的批判都没有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导致其对现代化的反思更多停留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没有深入到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无法驱散笼罩在西方现代化神话的叆叇云霭。在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上,马克思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马克思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运动的角度探讨了现代性特征,提出了一整套对西欧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批判原理。他敏锐地发现了资本主义深刻的矛盾特性: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一种巨大的解放力量,无论是生产力的解放抑或人们思想的解放(理性原则);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是一种巨大的压迫力量,在对无产阶级的压迫的同时也撕碎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酷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陷入困境,来自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一种强调资本为中心的片面现代化,而不是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在此种现代化理念指导下,现代化发展越深入,引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也越突出。

在实践层面上,20 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以及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价值争论和文化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现代性的本质和命运问题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现代性的发展呈现为一种单向度的发展,通过元叙事力图消灭一切差别,在造就现代文明大厦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进入 21 世纪以来,新问题、新麻烦、新挑战层出不穷,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特别是地区热点持续动荡,国际恐怖主义蔓延肆虐,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民族与宗教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释放,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难民移民大规模流动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二、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针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推动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势,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是现代化的道路创新。二战后,一大批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但在谋求自身现代化的道路上却历经曲折。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现代化实践表明,随着现代化深入推进,以上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社会内部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陷入了发展停滞和危机频发的恶性循环。造成以上情况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过于依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方案,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没有立足本国国情和客观实际,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主客观条件而导致现代化道路受挫。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立足本国国情和比较优势,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既保持了自身独立又推进了现代化进程,确立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成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 = 西方化”的理论迷信,是现代化的理论创新。长期以来,主流的现代化理论均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障碍归结为内部结构,坚持现代化的核心正统公式是“去殖民化 + 经济增长 + 民主化”,而且要在宗主国的监护下进行,没有在指导理论上走出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理论迷信,导致思想僵化。中国式现代化在指导思想上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赋予现代化理论以全新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创新体现在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框架,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释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是现代化的制度创新。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在谈及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时,更关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分配,更看重不同阶级、不同族群和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政体”形式,追求设计最美好的制度形式,陷入了制度决定论的泥淖。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开始,西方的思想家们对政治制度形式的设计苛刻到了极点,认为只要制度好,社会就一定好,将注意力拘泥于身份问题、权力安排和分权制衡,充满了对权力与权利平衡的紧张和焦虑,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也一直无法打破西方式自由民主制度的迷信。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看来,制度决定论是历史唯心主义,中国在历史上关注的焦点不是不同身份之间的“权力分配”形式,而是对各种形式的安排保持了一种开放包容的视野和胸怀,努力吸取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大在乎政治制度的形式,而更重视制度设计和治理互动的过程,更关注政治秩序的结果,牟宗三先生称之为“政道”和“治道”。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并没有过于强调制度的完美性,而是更强调制度和治理的过程和最终效果,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破了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迷信。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现代化的文化创新。从根本上来说,西方现代化在文化上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的产物,近代以来的现代化是西方优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结果,秉持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思路,要求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都要向欧美国家看齐,并强行推进自由、民主、市场经济等价值观的海外输出,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拉美国家、欧亚国家和非洲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则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采取“尊重”“包容”“互鉴”的态度,强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探讨西方现代化价值与中国的传统价值的互动问题,亦即“第二次文艺复兴”的问题。文艺复兴仅仅复兴了地中海文明的希腊精神和罗马美德,并没有复兴非西方古典文明的智慧,包括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古代伊斯兰文明和古代中华文明等在内的古典文明蕴含着伟大智慧,完全可以跳出地中海文明的框架,挖掘非西方智慧对解决当今世界面临问题的意义。

三、弘扬中国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逢其时,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它虽然源于中国,却属于整个世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镜鉴和参考,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积极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逻辑,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要求确立世界眼光。确立世界眼光是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必须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人类共同发展。从世界眼光来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课题,既有着一般规律,也有着自身特色。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弘扬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打破了“历史终结”的神话,反思西方现代化面临的种种困境,积极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世界各国一道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寻求解决人类问题的答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弘扬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和“全盘西化”的迷信,提供了一个思考现代化的新参照系。现代化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现代化的目标并非只有西方,只有立足本国国情,自信自立地推进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才是人间正道。

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要求引领时代潮流。顺应时代潮流是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安身立命之本,必须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根据和内在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发展正确一边。从时代潮流来看,现代化符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前进方向,既具有世界统一性,也具有发展多样性。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但人类文明朝着共同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不可逆转。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必将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共同实现现代化,引领更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步入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人类现代化历史的又一次宏伟创举,深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有助于增强全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勇气,坚定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

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要求增强历史主动。增强历史主动是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强盛之基,必须阐释好中国式现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历史主动精神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古老智慧,必须坚定历史定力,增强历史主动,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与西方文明和其他非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以文会友,以文促信,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自信地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价值力量和思想力量,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助力。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决定性的因素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密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对世界现代化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驱动世界现代化步入一个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境界,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所在。

转自:“北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