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CVIA综述】左束支起搏研究进展:定义、标准和应用

2023/8/23 10:11:02  阅读:39 发布者:

对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右心室起搏(RVP)是传统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是在部分患者中RVP会导致左心室不同步,乃至发生起搏性心肌病(PICM)。另一方面,尽管基于传统双心室起搏(BiVP)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改善HF患者的左室功能和提高生存率,但是CRT“无反应”仍然是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了新技术的进步,左束支起搏(LBBP)是近年来源于国内的起搏领域原创的生理性起搏新方式,可通过起搏左束支夺获传导系统实现左心室收缩的电机械同步性,同时有手术成功率高、参数稳定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邹建刚教授团队在CVIA杂志发表一篇题为《Advances in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Definition,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从LBBP定义、左束支(LBB)捕获标准和LBBP在不同适应症患者中的应用三方面总结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最新证据。

文中,作者首先阐述了LBBP相关定义。其次,虽然仍缺少LBBP和左室间隔起搏(LVSP)疗效对比的研究,但是确认夺获LBB对于优化左右心室同步性和预防PICM至关重要。作者总结了目前公认的LBB夺获标准,以及个体化判断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性评估的算法(图7)。

再者,此综述归纳了LBBP在心动过缓和心力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1LBBP应用于心动过缓患者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预防PICM的潜在益处;2LBBP有替代BiVP作为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治疗方式的潜力,在回顾性及最新的RCT研究中展现出较BiVP更优的疗效;LBBP在接受房室结消融的房颤患者,和PICM需要升级起搏方式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证明。

最后,综述对LBBP领域仍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未来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研究填补空白。

通讯作者简介:

邹建刚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美国心律学会fellowFHRS),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常委;江苏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青蓝工程”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010年获中国CRT杰出成就奖,2017年获中国希氏束起搏开拓奖;“左束支起搏可行性及心脏同步性评价”研究获2022年中国心律失常领域十大原创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JACC,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ImagingHeart RhythmEuropace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JCEPACE等国际著名期刊;重要研究成果分别于2017年和2022年在美国HRS年会上做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late breaking clinical trial)的大会报告。主编“心脏选择性部位起搏”等专著6部。

专业特长: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擅长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尤其擅长CRT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生理性起搏即希浦系统选择性部位起搏。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达)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3.0047

转自:ISE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