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提高,在借鉴中提升。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会邀请到了三位来自艺术人文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她们近期在《美术观察》杂志上发表了各自的学术成果。她们分别是:
1.2020级在职博士研究生谭贞寅,
发表论文《由汉学进入中国艺术史:高罗佩中国艺术史研究简评》;
2.2021级硕士研究生徐萌,
发表论文《从波提切利到东方艺术——矢代幸雄的美术史研究》;
3.2021级硕士研究生邓珺雯,
发表论文《破局者的挑战——罗伯特·贝格利的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
论文链接可点击:
《由汉学进入中国艺术史:高罗佩中国艺术史研究简评》
《从波提切利到东方艺术——矢代幸雄的美术史研究》
《破局者的挑战——罗伯特·贝格利的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
谭贞寅
年级:2020级博士研究生
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专业:艺术学理论
导师:张坚
本科毕业于英语专业
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外国美术史方向
博士研究方向为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
目前就职于西泠印社出版社,曾从事艺术史和艺术史写作相关的翻译工作
个人访谈
Q1:研究生期间自己的学术规划是什么?
A:我是在职的博士生,读书期间的规划,最主要的是完成博士阶段系统的学术训练。这看起来可能很“完成任务式”,但我以为认真、诚实地完成这一套训练,我能确切地具备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之后就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如果情况理想,或许能够慢慢地成长为比较合格的学者。
Q2:在《美术观察》上发表论文需要做什么准备?
A:我想或许应该先对《美术观察》各个板块的栏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大致熟悉每个栏目会刊登什么类型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达到了怎样的学术水准。再考虑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哪个栏目比较契合。然后可以着手准备论文。
Q3:成果与毕业论文有关联吗?
A:我的论文题目是《由汉学进入中国艺术史:高罗佩中国艺术史研究简评》,这篇论文评述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中国艺术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和价值,表明他由个人兴趣和探索热忱驱动所作的译介和著述,对东方艺术及相关知识在西方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罗佩和我毕业论文是有关联的,他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高居翰的前辈学者,对其学术有很重要的影响。一开始是因为我是高罗佩的《琴道:论古琴的思想体系》译本的责任编辑,在学校图书馆高居翰藏书室搜到了这本书的英文本,当时就初步了解到两位“高”姓学者之间或许是有关联的。后来在翻译《溪山清远》和阅读高居翰的其他材料时,进一步确认了高罗佩对高居翰的影响,于是我阅读了高罗佩有关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著作,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完成了这篇论文。
Q4: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如何嫁接学术规划与职业规划 ?
A:我本身是在职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也在从事出版类的工作。我的学习和工作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二者的互补性很强。实际上,我是工作了之后,进一步确定了我应该继续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我认为是帮助我拉近了与许多作者的距离。我的这个在职学习的状态,帮助我赢得了许多作者初步的信任。他们会更倾向于认为我是一个比较“靠谱”、能够给他们的书稿提出合理建议的编辑,他们也会相对比较放心地把书稿交给我处理。另一方面,我想我因为从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而更能理解我的作者,尤其是学术型的作者,理解他们为学术研究付出的种种艰辛。这让我认真、谨慎地处理他们的书稿。
我是属于“先就业”再继续学习的学生,我的继续学习或许可以说是我的职业规划中的一步,一方面我对学术很向往,另一方面它对我的职业确实也是有益、有推进的。我可能比较幸运吧,就是在专业与职业之间并不需要“牺牲”或者“舍弃”什么,它们都是我感兴趣、内心喜欢的东西。如果说要思考如何“规划”和“嫁接”,我想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到这个领域里优秀的人和和成果,向着他们不断努力。
成果展示
《美术观察》发表文章
点击
查看链接
新京报撰文
点击
查看链接
《艺术的故事》
【英】A.N.霍奇/著谭贞寅 唐可星等/译
《美术专业论文写作》丁宁- 主编
【美】苏珊娜·赫德森【美】南希·努南·莫里西/著
谭贞寅/译
徐
萌
年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
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专业:艺术学理论
导师:张坚
学习经历
实践课题:
2023年7月,参与“不朽的遗产:黄宾虹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书画与文献展的资料整理与策划筹备工作,项目编号:2022-A-04-(050)-348
2021年8月,参与项目“重高建-望境-三全育人-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建设高居翰美术档案编目、整理、释读与录入工作”,项目编号:900263520007
2019年1月,参与复旦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名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的苏州市日文语言景观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9WYX外文02
2018年7月,参与复旦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名称《大山深处的诗与远方——经济学院福建永泰第二十二中学暑假支教夏令营》,项目编号:2018SGR075
2018年2月,参与复旦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名称《大山深处的诗与远方——经济学院福建永泰第二十二中学寒假支教冬令营》,项目编号:2018WXJ189
实习实践:
2022年至2023年,参与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建设中高居翰美术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文献条目归档工作
2022年12月,参与“不朽的遗产:黄宾虹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的组织策划及会务工作,并撰写会议综述
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助研助管工作
2022年8月至10月,参加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编辑部实习
2022年5月,参与 “《浙江现代美术名家年谱(第1-2辑)》编撰研讨和交流会”的组织策划及会务工作,并撰写会议综述
2022年4月至6月,组织并参加高居翰教授捐赠文献整理研习工作坊(第一期),提交报告“《花月山丘》的鉴定与解读——高居翰与Lanier Graham的通信研究”
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参与“联结历史: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史”系列学术讲座的策划与组织工作
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担任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编辑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赴日本关西大学交换留学,选修日方课程共22学分
2019年1月至2月,参加美国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由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主办
2017年至2021年,担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7级小语种班宣传委员
2018年至2019年,担任复旦大学广播台记者组组长
2018年至2019年,担任复旦英语辩论与演说协会演讲部副部长
2017年至2018年,担任复旦大学志德书院学生监督委员会委员
2017年,担任复旦大学志德书院自我管理委员会综合运营部成员
荣誉奖项: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本(专)科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
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团员
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二等奖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广播台优秀记者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本(专)科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荣誉奖项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本(专)科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
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团员
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二等奖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广播台优秀记者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本(专)科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
个人访谈
Q1:研究生期间自己的学术规划是什么?
A:我本科毕业于外文学院的日语专业,是跨专业考研来到国美艺术人文学院的,因此研一入学后的首要任务是夯实美术史的学习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除了专业课和补修课外,我也旁听了一些艺术人文学院的本科课程、参与组织并聆听了十余场校图书馆主办的讲座。图书馆南山馆区三楼的阅览室有《Art Journal》等外文期刊,对熟悉西方美术史文献体例很有帮助。同时我也跟随导师参与了许多学术文献的识读整理和研讨会的会务工作,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个人学术方面,我从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方艺术交流领域入手,对国外特别是日本方面的文献进行了一些爬梳,将挖掘出的重要材料和关键学人的信息与导师不断交流,逐渐明确了自己研究生阶段想聚焦和有能力探讨的问题所在。
Q2:在《美术观察》上发表论文需要做什么准备?
A:对我而言掌握一手文献是最重要的一环。取得这个论题上最新和最权威的文献材料才能确保论点得到有力支撑、文章言之有物。在这件事上我非常幸运,有当时留居日本的一位前辈相助,从日本的古书店淘到了学人的数本专著,为我提供了仅凭借网络检索难以得知的理论细节和大量学人交际线索。相信文献来源可靠与否也是期刊编辑评估文章的关键标准之一。
Q3:成果发展与毕业论文之间有关联吗?
A:这篇论文和我的毕业论文是有直接关联的,相当于对目前先行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其中有许多受篇幅限制尚未详述的学人理论,将会在我的毕业论文中得到完整的阐释。在撰写这篇小论文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当前文献整理尚存在的漏洞或者值得深挖的要点,对我的下一步工作很有助益。
Q4: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如何嫁接学术规划与职业规划?
A:如果坚定地走学术道路,学术规划和职业规划其实是重合的。而如果走向别的行业,我个人认为这两条道路很难进行规划上的“嫁接”,我们能期待的更多只是经验和能力上的迁移。在研究生期间对学术的规划正是不断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和认识自我的过程。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掘自己的长处,提升思维的能力,拓展认知的边界,其实也都是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成果展示
《美术观察》发表文章
点击
查看链接
高居翰文献整理研习工作坊成果汇报
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日大学生论坛发言
纽约联合国总部参观
邓珺雯
年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
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专业:艺术学理论
导师:张坚
学习经历
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助理
2023年3月-6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实习
2021-2022 浙江省学业奖学金
2022-2023 浙江省学业奖学金
发表论文:
《破局者的挑战——罗伯特·贝格利的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美术观察》2023年05期)
《深情系人民,妙笔绘芳华——新时代视阙下陈白一艺术语言与审美意涵分析》(收录于《新境·陈白一研究论文集》2022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合作发表《理性规则下的想象力之变——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轮廓线研究》(《西北美术》2019年03期)
个人访谈
Q1:研究生期间自己的学术规划是什么?
A:刚开始步入研究生阶段时我没有十分清晰的学术规划,只是大概知道自己需要学习艺术史、阅读许多艺术理论的书籍。对此,我的导师给了我许多帮助。导师耐心地与我沟通,我逐步敲定了硕士阶段的研究对象,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立了之后的研究目标。
具体践行方面:首先,在确定研究对象之后,导师建议我从一些基础性的翻译工作入手,试着从翻译中理解艺术史家的理论观点及其研究方法。通过啃食原文能够捕捉、体悟艺术史研究的专业术语,逐步积累自己的术语库,又可以潜移默化地打磨专业写作表达。
同时,我借助国内外各大学术搜索引擎海量检索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档案信息,将获得的文献内容在个人电脑中进行文档分类、表格化信息处理等工作,逐步建立个人研究资料库。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对我个人研究学习相当重要。当材料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许多有意思的问题会自然地浮现,这是令我感到惊讶与兴奋的。我还会将材料的阅读整理范围适时地缩小,着眼点只放在个别问题上,围绕这些问题再去检索与之相关的文章,总结学习对方的观点,逐步建立起对这一话题的基本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我开始初步写作,尽管内容多为总结性质的读书笔记或是文章概述,但是这也在不断训练我对于材料的理解,逐步搭建个人知识框架。
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开始进入正式的论文写作阶段。在敲定好文章框架之后,得益于之前建立的个人术语库、研究资料库与初步写作草稿,我可以游刃有余地从中概括我的论点,编织投放我的论据,适时地引入自己的思考。对我而言,在论文写作中不浪费前期所做的各种工作是我在研究中获得的最大满足感。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是对于文献一遍又一遍地深入阅读。
Q2:成果发展与毕业论文之间有关联吗?
A:有部分的关联。我发表的文章是总结关于艺术史家罗伯特·贝格利的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我的毕业论文关注的是艺术史家恩斯特·凯辛格的拜占庭艺术理论与研究方法。贝格利的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凯辛格影响。通过学习贝格利的艺术研究,我不仅对于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作为一种表现性的艺术,拜占庭艺术与中国古代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共通性。诸如拜占庭抄本绘画与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都有着大量动物装饰纹样。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解释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贝格利认为拜占庭艺术中的动物纹样与其物质载体密不可分,难以将纹样拆分、解析其个别意义。因此他对中国学者的纹样意涵考据工作十分不解。值得思考的是:形式能够跨越文化、地域实现共通,研究方法又如何得以跨越文化实现互惠?贝格利将拜占庭艺术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国青铜器纹样研究,为我学习拜占庭艺术打开了新的思路。
Q3: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
A:我目前的职业规划是希望今后继续做一名艺术史研究学习者,完成好现阶段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后着手备考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