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什么是书法的自然?
What is the nature of calligraphy?
主讲人:丘新巧(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系副主任)
主持人:张强(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
评议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时间:2023年8月21日下午14:30
腾讯会议:866-729-494
讲座提要
艺术都是在自然中发生的,书法也是如此。为了理解书法的自然,我们需要破除一些成见,并尝试从几个方面梳理关于书法自然的内涵。
学者简介
丘新巧,号未堂,广东新丰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系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强,山东肥城人,山东艺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2002),2002年任职四川美术学院,先后任美术学系系主任(2003—2004)、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2)。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2013—),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2020-),获“四川美院卓越艺术人才”称号(2023),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21-)。“僧安道壹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郑道昭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中国古代造像视觉史体系”主编(文物出版社2023)。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副会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学术与艺术代表作为“张强艺术学体系”六十卷,约800万字,201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分为学术部分42卷,内容涉及艺术学元理论、中国画学丛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中国佛教造像视觉史体系列、书佛道壹个案、书仙道昭个案,艺术思想系列;艺术经验部分18卷,内容涉及张强踪迹学报告系列,后现代水墨系列,文人新世代系列等。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先后发表过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为《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文化转型人类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等。
第二场
书法、修炼与身体——摩崖石刻的仪式空间
Calligraphy, Practice, and the Body: The Ritual Space of Cliff Inscriptions
主讲人:韩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现代书法的跨界实践与研究博士生)
主持人:张强(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
评议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时间:2023年8月21日下午15:10
腾讯会议:866-729-494
讲座提要
摩崖石刻的意义在物象、书法、历史等层面体现宽广;而“身体”概念在行动、仪式、书写等环节亦具多样性——书写、身体、仪式、精神修炼的关系似乎意义深远——对于这其间关系的理解、实践或许是书法在当代艺术范畴内的一种体现方式。
学者简介
韩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现代书法的跨界实践与研究)博士生。
张强,山东肥城人,山东艺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2002),2002年任职四川美术学院,先后任美术学系系主任(2003—2004)、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2)。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2013—),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2020-),获“四川美院卓越艺术人才”称号(2023),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21-)。“僧安道壹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郑道昭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中国古代造像视觉史体系”主编(文物出版社2023)。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副会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学术与艺术代表作为“张强艺术学体系”六十卷,约800万字,201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分为学术部分42卷,内容涉及艺术学元理论、中国画学丛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中国佛教造像视觉史体系列、书佛道壹个案、书仙道昭个案,艺术思想系列;艺术经验部分18卷,内容涉及张强踪迹学报告系列,后现代水墨系列,文人新世代系列等。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先后发表过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为《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文化转型人类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等。
第三场
访碑与田野
Searching Steles and Fieldwork
主讲人:鲁大东(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张强(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
评议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时间:2023年8月21日下午16:00
腾讯会议:866-729-494
讲座提要
一,曲阳八会寺的偶遇:石刻环境场与宗教仪式方位与行进方向。1.三重证据法;2.访碑与金石学;3.考古或人类学的田野。二,“大空王佛”与媒介转换,1.洪顶山的佛名组合与“大空王佛”的字雕偶像意义;2.杂体书与字体设计。三,文字形态与仪式,1.纪泰山铭与封禅仪式,2.纪念碑与纪念碑性。
学者简介
鲁大东,名齐,号启明、夷窠,蓬莱籍,1973年生于山东烟台。1995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学士。2004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硕士。2017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与人乐队主唱。
张强,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2013—),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2020-),获“四川美院卓越艺术人才”称号(2023),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21-)。“僧安道壹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郑道昭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中国古代造像视觉史体系”主编(文物出版社2023)。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副会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学术与艺术代表作为“张强艺术学体系”六十卷,约800万字,201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分为学术部分42卷,内容涉及艺术学元理论、中国画学丛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中国佛教造像视觉史体系列、书佛道壹个案、书仙道昭个案,艺术思想系列;艺术经验部分18卷,内容涉及张强踪迹学报告系列,后现代水墨系列,文人新世代系列等。
第四场
书法的仪式场域与共生空间——也论16世纪后半叶泰山经石峪的转变
The Ritual Field and Symbiotic Space of Calligraphy: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shan Jingshi Valley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6th Century"
主讲人:周松林(策展人,NAA中心馆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主持人:张强(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
评议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时间:2023年8月21日下午16:40
腾讯会议:866-729-494
讲座提要
人类在大山名川之上铭迹,在给山川命名的过程中,逐渐与山同在。不论官方封禅大山、还是文人雅士游玩山水,题铭摩崖之上而长久流传精神旨趣,已经构成传统文化最为坚固而不可分割的板块。将佛教经文刻入深山,建构起的仪式场域,其功用并不亚于常见的佛教场所。泰山经石峪僧安道一摩崖刻经,即为典型案例,不仅是僧侣及信仰者的仪式场域,还成了后来文人雅士题跋铭刻的游玩场所。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研究16世纪后半叶泰山经石峪,使用了“共生空间”这一概念,阐释铭刻行为的古今共生现象。本讲座亦以此概念切入泰山经石峪研究,继续讨论书法仪式场域中的共生现象。
学者简介
周松林,策展人,NAA中心馆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张强,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2013—),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2020-),获“四川美院卓越艺术人才”称号(2023),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21-)。“僧安道壹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郑道昭全集”主编(青岛出版社2022),“中国古代造像视觉史体系”主编(文物出版社2023)。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副会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学术与艺术代表作为“张强艺术学体系”六十卷,约800万字,201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分为学术部分42卷,内容涉及艺术学元理论、中国画学丛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中国佛教造像视觉史体系列、书佛道壹个案、书仙道昭个案,艺术思想系列;艺术经验部分18卷,内容涉及张强踪迹学报告系列,后现代水墨系列,文人新世代系列等。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先后发表过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为《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文化转型人类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等。
第五场
重构书法史:以中世纪摩崖刻石与金石学接受史为例
When writing becomes calligraphy: an alternative history of chinese script based on medieval inscribed landscapes and their modern reception
主讲人:魏离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评议人: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023年8月21日晚上19:00
腾讯会议:266-645-566
讲座提要
魏离雅教授以《重构书法史:以中世纪摩崖刻石与金石学接受史为例》为题,获得了法国国家科研署(ANR)2023年年度项目ALTERGRAPHY CE54。此课题吸引了国际上一流的汉学家的参与,并由此构成了学术实力雄厚的课题组。作为唯一的中方学者,张强教授作为核心力量参与其中。魏离雅教授将在本讲座中,为中国观众介绍本课题的缘起,参与人员及各自承担的角色,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与课题框架及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大型的跨国项目,将是如何运作并将取得预期成果的。
学者简介
Lia WEI,中文名魏离雅,比利时国籍,1986年生于意大利,先后为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系硕士、博士候选人、讲师;2015~2016年参与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联合培养博士,师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魏坚,并获得博士学位。曾重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空王佛--北朝石刻造像中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文化交融”。2014年,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2015年至2019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曾开设课程“西方汉学史中的东方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等。2020年至今,任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INALCO (Institut National de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2023年,作为项目主持人,以《重构书法史:以中世纪摩崖刻石与金石学接受史为例》为题,获得了法国国家科研署(ANR)2023年年度项目ALTERGRAPHY CE54。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先后发表过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为《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文化转型人类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等。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艺术史学史、近现代中国美术史、金石文献等方面研究,对“图像与观念的不对称性”问题有长期的思考与关注。
第六场
僧安道一刻经的多维度研究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Buddhist sutras carved in stone by Sang’an Daoiyi
主讲人:张总(策展人,NAA中心馆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主持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评议人: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刘元堂(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3年8月21日晚上20:00
腾讯会议:266-645-566
讲座提要
新金石,何谓新?传统金石学,进尔到考古学,并及于数据库。本人既往研究成果,有十余篇论文,并参与德国海德堡团队工作等等。主要论述过北朝造像与造像的区划与形态特点。认为研究僧安道一刻经的维度应入崖崖刻经特征切入,在粗粝与起伏的石面上刻经典与佛名,已超出传统所谓刀刻碑与笔写帖的范围。就北朝佛名的经典与石刻、刻经中俗字碑别字的特点,也力图加以深入介绍与讨论。
学者简介
张总,甘肃敦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主要研究佛教艺术、佛教宗派(三阶教)、宗教艺术理论等。有著作数部,论文百余篇。《中国三阶教史——一个佛教史上湮灭的教派》(国家哲社文库)与《地藏信仰研究》均获部级优秀学术论著奖。The Buddhist Art of China(China international press),译著有雷德侯著《万物——中国艺术中的大规模与模件化生产》;论文有《[阎罗王授记]经缀补研考》、《初唐阎罗造像与刻经》、《陝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窟》等论文百余篇。部分论著被译为英文、德文、日文、韩文发表。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先后发表过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为《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文化转型人类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等。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艺术史学史、近现代中国美术史、金石文献等方面研究,对“图像与观念的不对称性”问题有长期的思考与关注。
刘元堂,山東乳山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直播】
bilibili账号“书写与边界”
微信视频号“NAA中心”
腾讯会议室
抖音“书法人类学工作坊”
来源:NAA中心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