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新华分享,该校督导委员听课后,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考虑其教学水平、教学风格和发展需求,作出不同的引导,注重督导策略的多元性。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0—2021学年)数据显示,该校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5.02%,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是学校高质量教学的一种体现。另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认可与否的证明之一:99%的用人单位均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该校毕业生。
据悉,2019年3月,该校召开本科教育暨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密集出台《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本科专业振兴发展支持计划》《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1个文件和制度。
山东师范大学在保证、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体是如何做的?围绕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热情度、督导评教等关键词,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特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新华,请他分享相关的经验与做法。
麦:山东师范大学是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
王新华: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因此我校采用了区分性督导策略。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适时修订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督导委员听课后,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考虑其教学水平、教学风格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作出不同的引导,注重督导策略的多元性。例如,对新手教师,重在对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夯实教学基本功、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课件制作上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教学理念,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尽快站稳讲台;对有工作经验的熟练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上提高要求。
校级教学督导听课后会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我们还利用座谈会,向分管教学副院长、学院督导组长,解释评定结果以及建议改进的方向,使教师真正从评价中得到鼓励并不断发展。针对教学能力薄弱的老师,我们会长期跟踪指导,并探索档案袋制度,致力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麦:督导听课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山东师范大学的督导听课活动具体会如何开展?
王新华:督导听课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作出奖惩决定,而是用于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教学督导不仅承担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职责,更要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他们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我校实行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学校行政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质量评估中心),负责教学督导的日常事务及管理。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重点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督导的组织实施、听课对象的选取、听课记录收集与整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意见反馈、咨询决策、指导学院开展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工作标杆。今后我校还将探索远程教学督导听课活动,依托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突破时空限制,教学督导委员会线上听课后可即时集中研讨,尽快对课堂教学形成评价并反馈给相关授课教师。
各学院(部)在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自觉构建符合本学院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督导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落实学院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各个学院(部)以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督导工作。
例如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教案和课件评优活动,激发全体教师备课、授课的积极性,提高教案书写质量,夯实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老师们从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中有所借鉴和感悟;历史学院以“导”带“督”,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历史课堂,通过教学督导促进平时教研活动对历史课堂思想性内容的开发工作,形成基本的学科案例库;新闻与传媒学院坚持教研兴教的理念,各教研室围绕教学研究这一中心主题,开展教学计划修订研讨会、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探讨会、学生座谈会、混合式教学公开课等各项活动,创新调研方式;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职称评审中的教学能力测评、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教师“公开教学”的评定等,均会邀请学院教学督导人员参与,并且将他们的意见列为参考指标,进一步增强教学督导人员的话语权。学校通过一系列强化学院督导制度建设的工作,既加强了各学院的自我评估,也丰富了内部质量保障工作建设内容。
麦:山东师范大学非常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有哪些举措?
王新华: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我校近年来大力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二级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教师教学卓越文化。
我校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正如前面提到的“区分性督导策略”,我校实施了相应的分层培养计划,系统规划教师发展路径。比如对新入职教师,组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启航课堂1+1计划”;对优秀教师,实施“优师示范——百优观摩课计划”;对教学名师,实施“名师引领——名师导航计划”。
对于教学督导发现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实施了“师说论坛”专题教学培训计划,曾先后开展“名师名家”“专家论坛”“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教学工作坊”“教师职业素养”“混合式教学”等多元系列专项主题培训活动300余场,逐渐构成了新入职教师的合格培训——骨干教师的卓越提升全程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建设体系。由此,我校形成了督导听课—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系统,致力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
我校一直重视信息化技术下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究团队聚焦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依据研究成果,学校设计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构成模型和培养策略。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筹划和组织面向高校师生的“混合式教学系列网络培训”,吸引了省内其他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参与教师达3200余次,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麦: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是高校近些年尤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山东师范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王新华:我校在调动、激发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学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充分认可教师的教学贡献和教学研究价值,构建了多层次教学激励体系,每年组织评选优秀教学奖并提高奖励幅度;学校的职称评审办法也明确了教学科研的量化权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职称评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奖励和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全校范围内,广大教师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愿意把精力投入教学的浓厚氛围已逐渐形成。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