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P56—P57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摘自《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3期,李琳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了一个具有宏阔历史视野、伟大历史意义和重大历史价值的时代命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命题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成一个总体性命题。因此,要真正理解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就需要我们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和“宏大的历史观”。
作为重大的时代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理论内涵,因此,要真正领会这一时代命题,需要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视域尤其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视域出发,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现代文艺”之间的“历史辩证”关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与时代意义。
现代作为问题:现代化的理论反思与问题意识
何为“现代”?何为“现代化”?围绕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疑难和问题,生成发展出众说纷纭的关于现代化的理论和学说,这些关于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逐渐凝聚为“现代社会理论”,并使“现代”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所关注的前沿热点题域。
“现代”作为问题已经生成出一系列概念星丛和社会批判理论,其中,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审美现代化或文艺现代化等问题日益成为学术思想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现代社会理论视域出发,审美现代化研究将美学探索与现代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结合,全面梳理与反思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现代社会与现代文艺等诸多问题,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美学、本质论艺术学的研究范式,拓展了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当代视野。
从现代社会批判理论视域出发,研究现代化与文化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其突出特点是,聚焦于现代社会自身的矛盾、悖论与张力,通过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现代社会与现代文艺等之间所构成的矛盾冲突,描述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复杂性,这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曲折复杂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作为问题才逐渐成为中国学者所密切关注的话题。西方现代化的危机不仅仅是物质经济上的危机,也势必是精神文化上的危机。现代化虽源于欧洲/西方社会,但它以其强大的拓殖性迅速扩展为一个席卷整个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人类社会由此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之中。这一全球现代化过程引发了后发现代化或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诸多难题,传统与现代、守成与新变、前现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冲突与融合,构成更为复杂的现代化理论问题。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近现代以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质上就是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的产物,因而如何理解现代化问题势必构成近现代中国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时代议题。
现代社会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矛盾揭秘与批判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既是发展中国家探索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史,又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新道路的开辟史。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确定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现代社会批判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经典理论资源。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批判。从形而上学批判到现代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完成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转换,以此揭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开启了一种独特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范式。自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兴起以来,诸多理论家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等相关论述,真正深入认识了现代社会的实质,成为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经典。
艺术审美构成马克思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理论维度。德国古典美学时期,诸多哲学家美学家面对现代社会、现代知识与现代价值的不断分化,试图弥合科学之真与道德之善各行其是的分裂状态,让艺术审美承担起拯救日益严重分裂状态的历史任务。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康德试图通过审美判断弥合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鸿沟;席勒提出以审美的自由的游戏冲动弥合理性冲动(形式冲动)与感性冲动之间的矛盾冲突;谢林创立艺术哲学主张以审美直观(艺术直观)抵御理性分裂的世界;黑格尔指认艺术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继承德国古典美学传统,马克思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超越了单纯经济学意义上的批判,其核心议题是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自由与解放。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都反对资本主义商品化对艺术审美世界的侵袭,将艺术审美作为抵御资本侵袭整个社会和超越资本全面异化的重要力量,赋予艺术审美以独特的文化价值功能。
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并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其根本性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从社会批判理论视域尤其是马克思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视域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最为重要的是认识“现代社会”或“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这就需要围绕“现代社会矛盾”“现代社会冲突”等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在马克思批判理论视域中,“现代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资本逻辑”全面支配和改变社会,其结果是“人的异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历史性矛盾冲突。在此,文化维度、审美维度、价值维度成为勘察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向度,艺术审美问题成为克服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单向度”发展的重要维度。
现代文艺方向:新时代人民美学的理论创新与当代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因此,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发展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人民美学与中国现代文艺的理论建构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文艺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这就是文艺人民性的现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人民性问题,传承赓续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人民美学与现代文艺的根本性问题,开创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
从文艺本质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确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从文化政治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申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道路方向。从文艺功能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艺术主体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建构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有机整体系统。从创作方法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标举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现实主义原则。从艺术批评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确立了社会主义文艺的艺术批评标准。从中国气派上看,新时代人民美学实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化转换。
马克思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反思批判以及对艺术审美解放的理想诉求,依然是当代最为重要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以马克思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思想资源和理论奠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重大理论命题。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