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前沿动态| 福建师范大学“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揭牌仪式在上杭召开

2023/8/14 16:37:24  阅读:38 发布者:

810日,福建师范大学“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揭牌仪式暨首届山地通量观测研讨会在龙岩市上杭县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戴永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镜明,龙岩市政协副主席刘友洪,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潘玉腾、副校长杨玉盛;相关知名专家学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局、省科协、龙岩市林业局、上杭县政府、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福建师范大学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仪式由杨玉盛主持。

刘友洪对“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揭牌仪式的启用表示祝贺,肯定了观测平台在龙岩市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观测平台建设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福州市园区与高校的通力合作,积极引进森林培育、生态研究、林业碳汇等方面的高尖端人才,着力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构筑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双碳”战略等提供重要支撑。

潘玉腾在致辞中表示,福建师范大学长期以来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立足凸显湿润亚热带的区域特色,系统集成高层次人才、高标准平台、高水平科研等资源要素,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持续攻关提升,探索推进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站多点”模式建设,创新打造全球首创“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学校将秉承“资源共享、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有效提升开放共享度和整体利用率,持续强化野外观测平台建设,携手国内外志同道合者,协同创新、共谋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揭牌仪式上,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介绍了观测平台基本的建设情况。于贵瑞,龚健雅,戴永久,朱彤,陈镜明共同为“福建师范大学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揭牌。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观测平台。

据悉,福建师范大学“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是针对目前通用涡度相关方法无法适用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的关键科学难题,设计了“双塔移动碳通量观测平台”,基于跨越山谷的两山峰建设观测塔,以钢索对拉形成可供观测设备跨山谷观测的索道,实现观测设备24小时无间断观测,以研究复杂山地条件下的通量观测问题,以期实现准确观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及物质通量。观测平台联合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探测和地面原位观测数据,耦合生态系统模型,定量反演森林碳汇的时空分布并预测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响应和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生态系统关键参数,建立大数据时代森林生态数据监测和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行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开展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化学成分通量观测,建设多源、长期数据集,探究大气化学成分交换过程的机理,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价值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当天下午,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了首届山地通量观测研讨会暨院士专家沙龙。研讨会重点介绍了观测平台的双塔观测系统和方法,与会专家就中国各地通量观测进行了分享与交流,紧密围绕通量观测和分析、大气和遥感观测进行深入讨论。专家们纷纷表示,“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的创建,开辟了高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局面,有力推动森林碳通量监测的科研创新,促进山地通量监测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了亚热带人工林碳汇提升试验地、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平台。

来源:新福建

转自:“科研圈内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