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多项研究表明,进行TAVR的手术风险不亚于或优于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但是与SAVR相比,上一代球囊扩张式经导管心脏瓣膜(THV)的结构性瓣膜恶化(SVD)发生率更高。SAPIEN 3 (S3)系统是新一代球囊扩张式THV,PARTNER 2(P2A)和PARTNER 3研究已证明,相比SAVR,采用S3 TAVR治疗的中高危AS患者的1年死亡率、卒中率和再住院率更低。尽管如此,目前尚缺乏比较S3 TAVR和SAVR的远期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数据。
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来评估和比较接受S3 TAVR和SAVR治疗的中风险AS患者的5年结局。
方法
纳入的患者为P2A试验中的Sapien3单臂治疗组接受Sapien3 TAVR手术的患者以及随机临床手术治疗组接受SAVR手术的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减少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的影响,最终TAVR组和SAVR组分别纳入783例患者。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5年全因死亡和致残性卒中的复合终点。关键次要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所有卒中、非致残性卒中以及因AS症状或手术相关并发症而再次住院。其他临床评估终点包括主动脉瓣再介入、瓣膜血栓形成、永久性起搏器新植入和心内膜炎的发生率。
结果
基线特征
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相似,唯有SAVR组基线主动脉瓣面积显著大于T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21 c㎡ vs 0.69±0.17 c㎡;P < 0.03)。
主要终点与次要终点
随访5年,S3 TAVR组和SAVR组的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致残性卒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0.2% vs 42.7%;P=0.10)。两组全因死亡率相似(39.2% vs 41.4%;P = 0.21),而S3 TAVR组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低于S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 vs 7.9%;P = 0.046)。见表1和图1。
表1 倾向匹配队列中5年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
图1 全因死亡和致残性卒中发生率的Kaplan-Meier曲线
其他临床评估终点
随访5年中,S3 TAVR组患者需要植入新起搏器的比例持续升高。虽然两组的主动脉瓣再介入率相似,但与SAVR相比,S3 TAVR组进行瓣内再介入的频率更高(P=0.008)。5年随访中,两组心内膜炎和瓣膜血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倾向匹配队列5年其他临床评估终点
超声心动图5年随访结果
在调整基线值后,在随访5年的所有时间点上,S3 TAVR组术后主动脉瓣面积仍大于SAVR组(图2A)。同样,调整基线值后,在5年随访中,S3 TAVR组和SAVR组均持续改善主动脉瓣平均梯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图2B)。
图2 基线和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面积和平均梯度
观察两组患者5年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发现,S3 TAVR组基线和所有随访时间点的主动脉反流总发生率高于SAVR组(图3A),但随访5年时两组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7% vs 1.2%;P = 0.67)。在随访5年的所有时间点,S3 TAVR组瓣周漏(PVR)总发生率更高,且随访5年时轻度PVR发生率显著高于SAVR组 (28.7% vs 6.8%;P<0.001,图3B)。
图3 基线和随访期间总主动脉反流和瓣周漏(PVR)发生率
随访5年时,S3 TAVR组和SAVR组在SVD相关的2期和3期血流动力学瓣膜恶化(HVD)或生物瓣膜衰败(BVF)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86和P = 0.22,见图4)。
图4 两组随访5年时SVD相关的HVD和BVF发生率(以每100暴露年的比率表示)
结论
本研究对接受不同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SAVR)的中危重度AS患者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发现,S3 TAVR和SAVR两种术式的5年死亡率和致残性卒中发生率相似,但SAVR的早期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更高,S3 TAVR的晚期非致残性卒中更为常见。另外,随访5年间,S3 TAVR瓣周漏发生率相比SAVR更高,进行瓣内再介入治疗更为频率。与SAVR相比,S3 TAVR后的不良临床结果和生物瓣膜的耐久性尚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来提供更好的机制见解。
虽然本项研究是S3 TAVR术后最长的随访研究,但在5年分析中,只有80%的患者被纳入,与SAVR组相比,S3 TAVR组的随访损失率更高。另外,PARTNER 2未系统性研究手术后用药方案(如抗血栓治疗),因此无法确定这些治疗对主动脉瓣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407110/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