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知乎热议 | 做科研应该专门花时间去补基础知识,还是边做边补知识空缺?

2023/8/11 14:36:18  阅读:30 发布者:

两种方法我都试过,我的结论是一边做科研,一边学习。

我当年考研的时候,第一天笔试,第二天面试,第三天就会把所有同学集中在会议室当场宣布是否被录取以及录取的导师是谁。

所以,我们当时就知道被哪位导师录取了。得知录取结果之后,我们就去实验室报到,当时导师出差,给我们开会的是组里的青年教师,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实验室,然后告诉我们等到9月份开学的时候再来报到。为了让我们可以先了解实验室的研究内容,老师给我们找了很多师兄师姐的博士毕业论文,让我们在假期可以先阅读学习。

拿到这些资料回家后,当然是要认真学习一番。因为博士论文写得很详细,尤其是文献综述的部分,就如同该领域的一本小教材,所以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直到今天,要是有师弟师妹问我到底该怎么入门,我第一推荐还是去读博士论文,不过这对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同学来说是有一些难度的。

当时,我硬着头皮读了几篇,不要说博士论文中的那些机制结论,就连那些实验原理,甚至有些学术名词我都不懂。虽然都是中国字,但是连在一起后,我对它们一点概念都没有。后来我想这样也没太大的意义,浪费了美好的暑假时间,还学不到什么东西,干脆等开学再说吧。

NO.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开学之后,因为实验比较忙,我也没有找个集中的时间去补这些知识。那没有这些知识我是怎么做实验的呢?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硕士,因为没有任何的积累和经验,所以做的工作还是很基础的。而且每个实验都有成熟的protocol,照着做就可以了,不知道实验原理甚至实验目的,并不影响我们按照师兄师姐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

操作实验的过程其实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时机。比如说Co-IP,也就是免疫共沉淀,在拿到protocol后,我们在每一步操作时都要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一步:为什么要转膜?为什么要用抗体孵育?为什么要用两种抗体?最后的结果图又代表什么意思?这个实验结果对于我的论证有什么帮助?

来自DOI10.1038/s41477-022-01167-1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处细节,这就会强迫我们在脑子里不断地演练实验的步骤和细节。这样在一边操作、一边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理解实验原理,认识到这个实验的关键点在哪里,我们的什么猜想可以用这个实验去验证。

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法的理解,以此类推,就可以掌握其他的实验乃至于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逐步在大脑中构建起知识网络,做到触类旁通,从此不再是无情的实验机器,而是一个真正的科研问题研究者了。

NO.2

转变为创造知识的人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学习模式都是预习-学习-做题,这么一套流程,我们就是这样通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

但是,这种模式为什么在研究生的学习中不太奏效了?

因为我们从学习知识的人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得到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学习和应用,甚至还达不到应用,只要会做题就够了。所以,有很多同学哪怕没有理解这些内容,仅凭死记硬背也可以完成学业。

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不一样了。研究生阶段就是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理科讲究实验,文科也是非常强调调研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纸上谈兵从来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实践也不断检验着课本知识的正确与否。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终究会发现课本上不存在的知识,或者说之前的条件下这个知识是对的,但是现在经过实践,这个知识已经不再正确了。这就是我们的创新点,就是我们为科研做的贡献,这也是未来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

NO.3

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科研中,我们经常需要解决一些超出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查资料去学习,然后不断地尝试解决问题。即使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不属于我们专业领域的问题,但又不得不要我们去解决,这时候我们肯定不可能跟领导说先去买两本书学习一段时间,只能是硬着头皮一边查资料、一边尝试。

我们是否能够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就取决于我们学习能力的强弱。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首先就是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难题的时候,能够迅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然后梳理出解决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顺序,最后按照这个逻辑顺序去执行。

这就好比我们写论文,我们从未接触过论文撰写的课程,但是我们阅读过别人的文献。一篇SCI论文基本就是由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这几部分组成的,这其实也是我们写论文的大纲。

由于我们刚刚接触论文写作,在列提纲的过程中,我们对写论文还没有概念,只是知道每一部分应当介绍哪些内容,就先按照规则来写,写的过程中不断地搜集资料阅读文献,为自己积累材料,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该如何利用。就这样不断的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从以前只求不出语法错误的码字工变为可以精心讲述科研故事的导演。

这个过程是不是跟刚刚提到的通过不断地实验进而理解实验原理的过程一样?

通过实践不断积累“感觉”素材,加之以“思考”的串联,就是这样,在我们不断的重复操作和思考下,它终究会在我们的脑子里生起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死记硬背,从而顺应的内部运行的规律,推理出所有特点,然后把这种规律迁移到其他问题上。

NO.4

避免进入歧途

有很多人掌握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就。这本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但是他没有把握住自己,反而慢慢误入了歧途。

这个歧途就是傲慢。

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逻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自己只要稍微一了解就可以洞悉全部,导致他们渐渐开始脱离实践,开始想当然地处理事情。然后开始逐渐犯错,犯错后就会用谎言和嘴硬来掩饰自己的错误。

傲慢是进步最大的阻碍,可能大家会觉得这种事只会出现在领导或者导师这种大人物身上,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入傲慢的歧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希望大家在任何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不要忘记去用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理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每一个实践和认识循环后,我们的认识都会达到更高的水平。通过实践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然后基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就是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终极目的。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