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阅读经济学或金融学文献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2023/8/9 11:15:09  阅读:38 发布者:

来源:学说平台、知乎

整理自:计量经济学

作者:赵山(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

做学术研究,文献的功底很重要。比如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个好的研究idea(主意)是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步。文献对找idea非常重要,因为:

1. 不熟文献就难以有idea。因为正如前哈佛大学创新学教授,著名学者Lee Fleming说的,任何创新都是不同材料的重新组合或拼凑(recombination)。学术研究的本质也是一种创新,因此idea也是不同材料的拼凑。不熟文献就没有拼凑的材料,从而难想出idea;

2. 即使有了idea,不熟文献也搞不懂idea对文献的贡献,难以识别idea的价值。文献功底也对研究的其他重要步骤(比如理论讨论,研究设计等)也有重要的价值,另外,这里透露一个独家消息,我在法国图卢兹大学读博的时候,听有法国老师说我校教授,偶像级学者Tirole的文献功底很强,能记住很多论文。要知道他不但是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还可能是目前全世界经济学顶级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名第一的人。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我经常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效率,既然文献这么重要,那么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这里谈一点我的体会。在图卢兹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同学说我对文献的堂握比较好,文献记得熟。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每周月次的seminar(研讨会)上我常常指出演讲者的论文在文献上的问题,久而久之,学院的很多人就知道有个中国学生怪人(哈哈)是个文献通。因此,别人常叫我“moving library(移动图书馆)"或“Google"。一个好玩的事情就是,当我博士毕业离开图卢兹的时候,我的导师,一个幽默的人,就开玩笑的说,"你离开后,我们担心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要坍塌":-)

毕业快十年了,上个月(201710)我受邀请在图卢兹大学演讲我的论文,在与他们老师吃饭时他们依然对我当时的这一点印象深刻。

我思考了一段时间,感觉我文献记得熟可能得益于我的阅读方法。我的阅读方法就是七个字:记笔记,复习笔记。核心就是两个字:笔记。

这个方法包括两步。第一步,记笔记。很久以来,我读论文的时候必须在一张A4的纸上记笔记。以记下文章的motivation idea result selling points有时还包括文章的feature stricks和好的写作技巧。一般也就半页或1/3页。

第二步,复习笔记。随后大概一两个月时间内,这张纸会被放在我随身的书包的文件夹里,偶尔我会复习(review)这个笔记,来思考下这个文章。之后我才把这张纸归类整理到其他文件夹里。

我一直使用这个方法,因为效果特别好,我现在已经有上千页这样的笔记,都整理在文件夹里,分类放置(比如我分成资本结构、投资、机构投资者、董事会等等),以备查找。一些特别有用的笔记我还把它们扫描成pdf文档,以防遗失。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 利于学习。

我看了一本不错的英文的教师培训书籍(Teaching Today A Practical Guide作者 Geoff Petty),里面讲据学习心理学(psychology of learning)在学习知识时,学习者必须要松建他们自己对知识的意义(learners  must construct their own meaning),而不是被动的吸收。

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自己的意义。有的时候真是觉得:一旦把某个知识点记下来,这个知识就是你的了;不记下来,知识还是别人的。

2. 笔记里我会把论文的要点分解开。

一般分解成motivation idea result selling points有时还包括文章的feature stricks。分解开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混在一起,不容易理解、记忆和以后的使用。

3. 利于记忆。

复习和重复是最简单的记忆方法。多看几遍就容易记住,

4. 温故知新。

在复习笔记的时候,可以构建自己对知识的意义。学习不是听,也不是读,是主动的思考。

5. 方便以后使用。

当需要某个原来读过的论文的时候,我一般不是看原文,而是把自己对这个论文的笔记找出来,读笔记。因为自己的笔记比原文通常更容易理解,自己的笔记都是精华,是自己根据原文构造的知识。而原文太长,内容太多,太浪费时间,经常价值不大。

记笔记还有其他好处。这是因为,我偶然看到一本关于阅读的畅销书,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该书在当当书店的“效率与能力”这个分类排名第一。评论者说这本书的内容只需要三个字就能概括:记笔记。

实际上该书的副标题就是“超实用笔记读书法Q”。该书也指出了记笔记的一些好处。比如,一本书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其实不多,也就是一句话,几句话或几段话。阅读时应该对这些核心的内容花更多的时间,反复思考。

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到,还是一扫而过。记笔记就强迫你慢下来,在这些核心内容上花更多的时间,使你更好的理解和记住核心内容。

如何记笔记呢?个人有自己的习惯。下面的照片就是我的笔记的一个例子。在这半页的A4纸上面我记录了一篇论文的笔记。这篇论文作者是HeHuangZhao三人(包括我自己)

笔记最重要的内容是3RRQ外面一个圈是我的符号,表示Research Question(论文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R外面一个圈表示Results(论文主要结果)RD外面一个圈表示Research Desiqn(论文的研究设计)。后面我还记录了论文的contribution(贡献)M表示motivation(论文动机)Why good意思是这篇文章为什么不错,能够发表好期刊。

阅读真的是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这里还有一个关于Tirole的传言。经济学家几乎都知道Tirole可能是全世界最通才的经济学家,因为在众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领域至少包括产业组织、公司金融、国际金融、企业理论、规制与激励、博弈论、宏观经济学、心理经济学。

一次一位法国老师,Tirole的好友说:人们通常说他是天才,从一个领域到另外一个非常轻松,却不知道他背后下的功夫。在他开始经济学心理学研究的时候,他打印出来阅读的相关论文已经快走一人高了。这可见他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率是如何的恐怖。

同时,记得华人著名经济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正教授方汉明在《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和对中国的启示》中就谈到,从博士第二年开始,博士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阅读)。因此阅读效率对学习和研究效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后,以我自己作为反面教材(哈哈),提供一点警告,大跟随文献也不好,太跟随文献,大迷恋文献,通常难以重大创新,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因为文献都是人家已经做了的。

因此又要超越相关文献,在对本领域文献很熟悉后要阅读其他领域(如历史、法律)或观察现实世界(金融学界有牛人说华尔街日报是最好的“学术期刊”The best journal is Wall Street Journal)博弈论大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Q教授Rubinstein说过“If you want a good idea, look at the world around you or take courses in other disciplines”文献只是基础,要成为大牛还是要创造力(imagination)和想象力(creativity)。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要掌握自己领域的文献,才能超越。

这只是我的体会,希望大家也讲一讲各自的体会,使大家都能提高。

202210月更新:

最近几个月读了几本国外最畅销的学习方法书籍,包括Barbara OakleyOlav Schewe2021年出版的书籍“Learn Like a Pro: Science-Based Tools to Become Better at Anything”,特别是2014年的书籍《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对我有收获。

Make it stick》在美国亚马逊书店学习方法类销售量排名第一,是Goodreads网站学习方法类书籍评论最多的之一,两位作者是一美国名校--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正教授,该书的内容是基于作者多年的顶尖科学研究,事实上该书本身就被大量学术文献引用(根据学术谷歌,该书被学术文献引用了高达近1800)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很多人喜欢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或笔记来学习或巩固知识,但是根据心理学研究这其实是最无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反复阅读不但浪费时间,难以形成长久记忆,还造成自己已经懂了的错觉。该书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回想(retrieval practice)

如何做回想?关掉书本或笔记,回想你学过的知识的主要思想,在废纸上写下或画出这些知识,也可以大声把这些内容讲出来(这里有点像费曼学习法)。回想新知识的类似和不同,回想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做自我测试等。随后再对照课本或笔记看自己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

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正如这本书里讲到的,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需要用的时候能够回想得起来,因此进行回想练习非常重要。

受此启发,我最近也开始对我的论文阅读方法进行了下面的调整:

1. 每当我阅读了一篇有价值的论文,除了记笔记,我会在随身文件夹的一张纸上记录下它的作者或题目(比如Fama andFrench(2010JF))。可以读了论文马上记下来,也可以几天后记下来。一段时间之后,这上面就会记录了几十篇论文的作者和题目。

闲暇时,我会看看这张纸,回顾一下我在过去几周或几个月读过的有价值的论文,试图把他们的主要思想回想出来,甚至有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些论文与文献的关系和区别。

2.在巩固知识时,不是先重读我记的论文笔记,而是试图回想论文的主要内容。

202211月更新

阅读论文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一些方面的研究能力。比如,我听说,有人有的时候读论文会暂时不读后面的部分。而是读了文摘后停下来,想想自己会怎么去execute。然后去比较作者是怎么execute的。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提高execute的能力。

相反,也有人,读了文章后会思考,基于这样的empirical results我会怎么样去package(包装)position(定位)。作者为什么比我package得更好。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提高package的能力。

好玩的是,Make it stick”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种方法。这本书叫这个方法为“生成法”(generation) 是指在学习中先故意不看关键的答案,而是自己试图去回答问题,然后再比较自己的答案与书中的答案。

比如,在你学习新内容的时候,对干一些关键的思想,你可以去先不去读解释,而是试图自己去解释它们,然后再去读解释以检查自己的解释是否正确。就有点像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效果比简单的学习或阅读更好。

我在回答中提到了著名华人经济学,宜夕法里亚大学方汉明教授,好玩的是,前些天,与一宾大博一毕业的同事聊到方汉明教授,我的同事说,方教授特别喜欢读论文,方教授曾经开玩笑的说他读博士时候的奖学金都被花在打印论文上了。

世界著名华人金融学家美纬教授2021年在上财的一次演讲里提到了获得好的idea的三个条件,目中之一就是大量阅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知名全融学家Weishach在其2021年的新书《The Fconomist's Craft》电世指出了阅读文献的重要性。比如,他在该书第二章讨论如何找研究创意(idea)时就指出:找到一个好的研究项目的先决条件是对你想从事的文献有深入的了解:文献就像对话,要贡献干对话,就需要了解之前所说的内容;在不详细了解原有研究的情况下,是无法估计一个研究创意的潜在贡献。

转自:“经管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