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给学生上好方法课——“社会调查方法”教学侧记

2023/8/9 10:08:49  阅读:39 发布者:

作者: 许琪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青年名师名课培育计划”首批入选教师

文章来源:南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对大学老师来说,方法课是最难讲的课程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方法课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另一方面,方法课的难度通常较大,是学生口中常说的“干货”比较多的“硬课”。正因如此,如何将难度大、又无趣的方法课讲好是所有教方法的老师都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从2014年入职南京大学开始,就一直给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讲“社会调查方法”这门专业核心课程

,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方法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两条上好方法课的经验心得,希望这些心得对其他同样教研究方法的老师有所助益。

//  案例教学:将复杂方法通俗化

“社会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抽样调查。要把抽样调查的原理讲透,必然会涉及概率统计,简单来说就是要讲数学。我这门课上的学生基本都是社会工作专业,其中绝大多数是文科背景。有过相关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给文科生讲数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讲好就更难。为了尽可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我的经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切入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介绍抽样原理的时候,教学的一个难点是让学生搞明白为什么可以从样本推断总体。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抽样分布。从抽样分布出发,可以推导出统计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中心极限定理。这些内容可以通过严格的数学方式给予证明,但如果真把大段的数学证明放在PPT里,学生们估计都要打瞌睡了。我的经验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通过案例引入。例如,我在教学时通过一个10人小总体的课堂模拟,让学生亲眼看到样本均值的分布(一种抽样分布)是如何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一步一步地逼近钟型的正态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我觉得,文科生比较重视感官,通过眼睛看到的定理会比抽象的数学符号证明出来的定理更有说服力。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不求甚解”,但我觉得,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抽样调查只是应用统计,不是数理统计,对应用统计的学生来说,掌握原理并能恰当使用即可,至于原理背后高深的数学证明,只需给出出处,留给感兴趣且有能力的学生自学即可。

课件截图:样本均值的分布如何

随样本量的增加一步步逼近正态分布

//  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用到实处

方法学了之后是要拿来用的,如果只学不用,终究是纸上谈兵。“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门课的考核被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小组报告,学生在课程开始就要自发组成5~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需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调研题目,并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开展调查。在课程期中和期末,我会安排两次课,由每个小组的成员登台展示他们的研究设计和调研成果。这两次课有点类似“翻转课堂”,学生主讲,我引导其他学生对报告学生的研究设计进行点评和讨论。我发现,这样的课程设计很受学生欢迎。一方面,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对如何基于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讨论过程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变强了,对学科的认同感也提高了,因为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学到的方法是有用的。此外,使用这些方法不仅能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寻找答案,也能为国家的民生发展做出贡献。

运用课程所学方法,很多学生申请了暑期实践项目,其中不少获得了校级甚至省级立项。一些学生的调研成果还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批示和很高的学术奖励。2017年,我指导的一个本科生团队在福建开展了一项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研究,写成的报告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一等奖、省赛特等奖。我也因为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在2018年代表南京大学前往香港参加了以“卓越教学”为主题的“C9+1”中国研究型高校教育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

新冠疫情以来,课程转为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我就在线上指导学生进行调研 题目的选定与方案的制定。由于疫情防控的限制,我就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了一些针对校内的调查和研究。学生们通过将课堂所学用在研究、探索自己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也有另一番体验与收获。

总而言之,我觉得实践教学是上好方法课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将方法用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方法。

转自:“量化研究方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