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分享 | 组织合法化:基于制度视角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3/8/9 9:54:57  阅读:36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梁斐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理论、制度理论、中国国有企业;

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式管理、组织理论、制度理论。

研究缘起

组织合法化,是从微观组织到更高层面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每一个组织的存续或消亡都伴随着组织合法化的演变和作用机制。通常来说,合法性指组织在环境中获得某种确定状态的一种属性,既是即时的,也是过程性的。合法化是组织与环境持续交互中谋求和实现合法性的历时性过程。合法性是合法化的时点状态,合法化是组织谋求合法性的过程。社会实践中,不同组织的合法性内涵是不同的,同一组织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组织合法性的构成也是不同的。一方面,环境对组织的多方评价和约束,使得组织的合法性客观可见;另一方面,在组织能动地获得或维系组织合法性的过程中,使得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主观信服其适当性。合法化深刻影响着组织的行为方式,作用于组织绩效与生存,使组织免受技术性能变化所导致的直接制裁。

现阶段有关合法性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且不乏优秀的回顾与综合性述评。但相比而言,组织合法化的过程研究相对较少,且多见于纵向实证研究。近年来有关组织合法化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特别是2006Johnson等人提出“合法性是一般社会过程”的命题后,有关合法性过程、组织合法化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次,对于合法性的定义学界已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但组织要实现不同种类的合法性可能会涉及不同的过程机制,如组织追求道德合法性的过程可能和追求实用合法性的过程截然不同,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因此,组织的合法性过程,即组织合法化仍然是一个理论上有待梳理整合、实践中亟待系统界定的问题,是组织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论渊源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合法化具有显著的多学科关注、跨学科研究特点。从组织合法化与制度理论相交叠的研究来看,两者一直存在潜在的呼应和交互。具体表现在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学派和以伯格和拉克曼为代表的社会建构学派,都从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层面界定了合法化的内涵。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思潮影响管理学界,对组织合法化的认知日益深化,且多次为合法化下定义,其中组织制度主义学者功不可没。可以说,融合吸收了结构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洞见的新制度主义,极大地深化、拓展了合法化的研究。现阶段,制度理论领域关于组织合法化的讨论与研究持续不竭,频繁出现于实证文献中,非实证文献占总体量的比例不足39%,制度视角下的组织合法化研究仍然缺乏系统的综述和提炼。因此,从制度视角出发,以一个组织或一类组织或作为参照点的“焦点组织”为分析单位,整合关于组织合法化的研究,非常必要。

研究方法与样本搜集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可解释性”被管理研究学者吸收与采用,认知、意义和阐释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可能,管理研究方法向解释性数据科学转向的趋势日益明显。主题模型(Topic Modeling)作为信息检索和大数据文本分析的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被开发出来,随即作为一种服务于理论构建的高质量编码工具迅速在管理研究领域扩散。相比于管理研究类别中与理论构建有关的研究方法(如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使用主题建模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使用最少的人工干预挖掘文本的深层潜在意义。2019年,Hannigan等人将主题模型概念化为“一个呈现过程”,即通过三步骤反复迭代,从文本数据中呈现出构念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并生成临时知识的过程。具体来说,本文从制度视角出发,(1)呈现语料库:检索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SSCI社科类期刊,先后以参考文献中的“必引作者”、Gioia等人提出的“局内人/局外人”方法和参考文献回溯方法(借助CNKI文献互引分析和CiteSpace软件生成参考文献清单),对数据进行二次增减工作,直至达到数据饱和。整理得1292篇外文文献和210篇中文文献,时间跨度为1977-2020年。在此基础上,以“题目+摘要+关键词”为结构,摘取每个文档的英文文本,基于python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修剪,去除停用词(含标点符号及特殊字符),将可读取的语料库存储在MySQL本地数据库中,构建出共计1502篇文档的语料库。随后采用NLTK封装的斯坦福分词包(Stanford CoreNLP)进行初步分词,借助二元分词(BigramN-GramN=2)以词组为单位构建出语言模型。

2)呈现主题:根据Mallet相关度模型包(Mallet Model Coherence)发现,语料库在生成35个主题时显示出很好的拟合度。鉴于采用主题模型中最基本的语言统计模型——LDA模型时语料库已经达到良好的收敛性,因此本文基于LDA算法,生成“词组—文章(含年份)—主题”为结构的主题模型。借助pyLDAvis可视化库,进一步呈现出语料库的主题模型。

3)呈现理论器物:参考Strauss等的质性数据编码分析,35个主题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开放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归纳为16个一级类别、7个二级主题、及3个概括性的维度,即合法化的三大驱动因素,从而系统梳理已有的合法化研究,给出合法化研究的范围界定,展现基于文献分析的组织合法化三路径。

研究发现

从编码结果看来,有关组织合法化的研究,总体上归为三种视角路径的样态, 驱动组织合法化的“三驾马车”主要有:环境结构、组织能动、感知-实践。相应的,(1)环境结构驱动下,组织合法化是获得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的支持过程;(2)组织能动作用驱动下,组织合法化是制度行动者在竞争和谈判过程中重新创造、反复构建和不断再征服的构建过程;(3)组织能动作用驱动下,组织合法化是制度行动者在竞争和谈判过程中重新创造、反复构建和不断再征服的构建过程。

通过对三种路径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可知制度视角下的组织合法化的研究经历了从组织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再到深层个体感知与集体认知在实践中互动的发展历程。三个视角层层递进,彼此看似立足点不同却又相互关联、互为印证,组织合法化的总体框架得以构建,组织合法化可更具体地阐述为:在个体感知与集体认知的交互作用下,通过环境结构与组织能动的互动与实践,使得组织客观有效,主观合理。

同时,从本质上来看,合法化是符合个体感知、群体共识,且外化为环境结构与组织能动交互调适的一组认知和行为范式。通过将组织合法化三条路径的合流、引入阶段划分及对三种驱动因素作用下合法化机制的探索,开发出组织合法化的理想模型,为探索具体情境中焦点组织的深层演变机理提供参考。

研究价值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有如下价值:第一,较为系统全面地探索出制度视角下组织合法化研究的三种路径,明确不同驱动因素下组织合法化的内涵,搭建出组织合法化的总体框架和理想模型,有助于为日益增多但时常令人困惑的合法化文献梳理一个清晰的框架,展现迄今为止多样性文献所披露的组织合法化过程的丰富性和异质性,为组织合法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框架。第二,在编码分析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拓展了以北美范式为基础的合法化定义,将制度主义视角下合法化理论框架引入中国情境,为未来更多地从合法化视角研究中国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实证研究丰富拓展组织合法化理论提供了可能。第三,无监督机器学习与人工分析的结合,有助于打破僵化思维,挖掘出更多通常意义上极易被忽视的信息,并修正直觉意义上容易被夸大的信息。本文对主题模型的应用,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次有益的示范。

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开展关于感知、认知、实践的交互研究,探索前两种视角和第三种视角之间的作用转化机制,关注文化因素与主题模型,发展混合型研究,丰富和深化组织合法化主题的研究。

原文引用

梁斐然,王利平.组织合法化:基于制度视角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南开管理评论,2023,3)评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