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433模式”
2023/8/8 14:45:06 阅读:47 发布者:
区域整体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汇聚育人合力的重要抓手,重庆市璧山区探索构建“433”模式,开辟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
一是建设“四个课堂”,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生活化“小课堂”:以学生生活为原点,利用国内外时事新闻等,用鲜活的资源组织课堂实践教学。拓展社会化“大课堂”:依托千年文宗、儒雅璧山的区域资源,积极利用校外红色基地、研学基地等,在身边的课堂中增强获得感。搭建网络化“云课堂”:打造网络思政云平台,“云游”璧山区内外革命纪念场馆,赏析红色影片,祭奠革命先烈等。开发系列化“微课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学段要求,一体化开发“扣子课程”,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
二是组建“三支队伍”,赋能教师队伍主力军。培养教师“领头雁”:成立区级名师工作室、学科中心组,集团校成立学科工作坊,农村学校遴选“种子”教师,带动思政教师发展。培育“共同体”:城区学校牵手农村学校组建“思政工作坊”,促进薄弱学校思政队伍专业发展。发展“生力军”:聘请课程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做培训导师;选聘现任和退休党政干部、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抗疫英雄等先进代表等担任“兼职”教师,构建思政大师资体系。
三是健全“三大机制”,全面保障思政课高质量。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机制,立足思政课实践教学,围绕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备课观摩、优秀教师典型示范课等内容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健全思政课教研机制,创新“校本问题研修—集团工作坊专题研修—工作室、中心组课题研修—全区主题研修”的“四题”研修模式,以集团工作坊为单位,开发课程资源全区共享,组织工作坊开展论坛,全区列出关键主题,组织联合教研。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把“育人”作为评价课堂质量的核心要素,将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表现和育人实效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评价考核、聘任晋升、奖励评优等环节,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四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