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智媒体赋能红色教育的功能向度与实现路径

2023/8/8 14:26:54  阅读:60 发布者:

作者信息

孙岳兵/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张琳/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摘要

碎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传统单一的教育手段、边缘化的受众视角、文本报告式的话语表达等掣肘因素,弱化了红色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亟需新媒体新技术的创新赋能。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智媒体,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传媒、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智媒体具有资源存储的数据化、数据走向的可预测性、信息推荐的精准性、内容呈现的可视化等功能特性,通过系统整合资源、精准识别受众、自主检索内容、有效创设情境、广泛凝聚共识等,能够为增强红色教育实效性提供优化路径。

红色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智媒体,正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与传媒、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实现信息与受众需求的智能匹配。智媒体以媒体的智能化改造、技术的价值观引领、内容的智慧化应用为依托,以面向移动端的数字化、虚拟化、精准化、个性化、互动化等为具体实践形式,其个性化推荐、可视化呈现、智能化利用、场景化互动等功能优势,有效契合了青年一代的兴趣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为赋能红色教育提供新的平台载体和技术支撑。

一、当前红色教育的现状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他指出,“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同时,我们要立足新的实际,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近年来,红色教育不仅在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内涵挖掘、内容时代化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一,红色教育载体迅速拓展。一方面,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精心打造身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如湖南省充分发挥“伟人故里、红色热土”的优势,推动全省48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修保护持续加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教育功能持续强化;另一方面,精心设计红色教育网站,为青年一代提供丰富的“线上”红色资源,如“红色青春”教育网站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讲述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提供在线学习和测试的功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知识。其二,红色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各地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红色教育网络化、智慧化发展。如古田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文物虚拟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带给受众强烈的感官刺激,留下深刻印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加强智能化建设,将红色元素与智能技术相融合,满足受众沉浸式体验的需求,取得良好效果。其三,红色教育的时代内涵日益丰富。近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书写出一部壮丽的爱国主义史诗。各地纷纷以此为契机,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真实事迹和精神意志转化为红色教育的鲜活素材,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制度自信。尽管当前红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掣肘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碎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割裂了红色教育的整体性。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媒体传播场域中,一些网络媒体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传播媒体为迎合大众“快餐式”的口味,追求速成和短期流行,习惯于以短小精悍的内容生产简单地将红色故事呈现出来,而对红色故事背后的生成背景与时代价值缺乏深度挖掘和深刻阐述,使大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停留在肤浅化、碎片化层面,割裂了红色教育固有的整体性。

其二,传统单一的教育手段束缚了红色教育的交互性。当前,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使红色资源的多维立体化视觉呈现和个性化推荐成为可能。然而,目前很多教育主体在教育手段上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介新技术的联动价值,往往依靠几张静态的

、几段简单的视频资料开展红色教育,这种以报告式的理论阐释、刻板化的说理方法、学究式的资料呈现等为主要特征的单一化教育手段,不仅束缚了红色教育的交互性,也难以激发青年一代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以致红色教育浮于表面,难以入脑入心。

其三,边缘化的受众视角弱化了红色教育的精准性。随着资源数字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红色教育受众愈加趋向于年轻化,以00后”为主的青年一代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已经习惯于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他们需求多变、思维跳脱、富有想象力,向往追求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往方式。相对于受众多样化、精准性、个性化的需要,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红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群体多变的需求,过于抽象化、枯燥化的教育内容也很难回应他们的审美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教育的精准性。而对受众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缺乏精准把握和深入了解,也是受众视角被边缘化的重要体现。

其四,文本报告式的话语表达削弱了红色教育的生动性。话语体系的建构是红色教育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智能技术的推进,原有的文本报告式的红色教育话语已经不能适应网络传播这个最大变量,也削弱了红色教育的生动性。起源于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已经非常久远、陌生,红色教育如果一味停留在同质性的历史话语的旧视野中,就很难实现青年一代与红色文化的时空“对话”,也容易拉大他们与红色资源的情感距离。

二、智媒体赋能红色教育的功能向度

智媒体“是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自强化的生态系统……实现信息与受众需求智能匹配的媒体形态”。就其本质而言,智媒体具有智慧、智能、智力等属性。一是智慧,通过技术引擎为媒体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媒体,智媒体具备高尚的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甄别虚假信息,及时进行价值澄清和引导,为用户提供更具准确性、高效性和正能量的信息传播,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传播氛围。二是智能,实现信息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和智能匹配。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针对信息泛滥所产生的选择困难以及信息读取所面临的杂乱无序,用户亟需个性化、定制化、精确化的智能服务。智媒体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分析用户画像,锁定用户喜好,自动识别并精准推送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三是智力,通过智能算法的技术突破,智媒体自身能够实现更新迭代。智媒体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推动数据集成和算力算法的提速升级,强化媒体的人工智能性能,帮助媒体自我进化、自我发展和自我革新。智媒体的这些本质属性使其具有资源存储的数据化、数据走向的可预测性、信息推荐的精准性、内容呈现的可视化等功能特性,进而为红色教育的创新发展赋能。

其一,资源存储的数据化助推红色教育的数字化升级。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日均生成数以亿计的数据,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大大增加了数据生产量,当人们打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一瞬间,数据就开始产生,无论是浏览网页、发布信息、网络聊天,还是网上办公,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亿万数据都会被即时复刻、保存,甚至上传到云端存储。随着智媒体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年群体不仅成为数据的使用者、受益者,也成为数据的生产者、创造者,在整个数据生产、使用过程中,青年群体用网的行为表现、兴趣喜好都会被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由此数据库顺势而成,为数字时代赋能教育方式变革、增强红色教育有效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其二,数据走向的可预测性提升红色教育的前瞻性。利用智媒体的预测功能,分析、推演青年群体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规律,不仅能够对其学习趋向作出科学分析、有效推断,更有助于制订科学、合理的红色教育方案,并对他们可能出现的思想、行为偏差作出及时预防和制止,以保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与传统预测不同,智媒体在预测的样本容量和预测方法上有着更大的优势。一方面,智媒体技术以大量客观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依据数据模型作出预测,预测指标和预测样本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易受预测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因而预测结果相对精准、科学。另一方面,智媒体自身具备资源存储数据化的优势,能够承载较长时间跨度的样本数据容量,并对教育对象数据样本进行全面分析。

其三,信息推荐的精准性提高红色教育的针对性。信息推荐的精准性是指利用协同过滤算法等技术,通过收集受众的兴趣偏好、浏览足迹等行为数据,为其提供精准性的信息推荐。智媒体的赋能有助于实现对青年群体思想与行为需求的即时捕捉和精准获取,进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推荐,实现供需平衡。具体而言,依靠智能推荐系统,通过实时采集青年受众的兴趣数据,“构建以受众交互项为中心的节点近邻,并挖掘知识图谱中受众实体节点临近信息”,再构建基于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特征提取等技术构建的青年受众兴趣模型,以模拟、补全受众兴趣点,最终完成信息的精准推荐。譬如,不同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时关注点不同,通过智能分析进行实时精准推荐,学生不需要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取自身感兴趣的最新资讯,不仅降低了查阅资源信息的时间成本,也能够针对性地满足学生所需。

其四,内容呈现的可视化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内容呈现的可视化是指“借助高端信息技术,运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及对属性、动画等的显示,实现数据表达与理解的可视化”。原始社会以来,人们就有意识地推动图形文化生产方式的出现,并善于利用图画的表现方式进行交流、传递信息,可以说,人类与生俱来就具备对图形信息的识别能力。诚然,智媒体承载的可视化技术基于图像元素生成,却又超越了二维性平面图形的视觉传播方式,它融二维平面图像与立体化视觉图像于一体,能够将红色教育中的思想认识、道德规范、政治观念等抽象内容与可视化的形象图像融为一体,以直观的视觉传播方式呈现信息,不仅帮助青年受众快速感知视觉图像的表面意旨,理解其中潜在的价值规律,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启迪灵魂和思想,从而达到铸魂育人的效果。

三、智媒体赋能红色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系统整合资源:推动资源整合由“碎片利用”转向“整体共享”

红色资源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具有典型的不可再生性和零散性,其资源整合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对红色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网络传媒在传播红色资源、推介红色信息等方面彰显出关键效用,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方式成为常态。网络媒体碎片化的资源整合与分发模式,不仅不利于红色资源的传播传承,还容易流失其中蕴含的价值精髓,导致青年受众对红色资源产生片面性误识。发挥智媒体系统整合资源的优势,能够推动红色资源整合由“碎片利用”转向“整体共享”。一方面,利用智媒体的深度学习等技术优势,通过红色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红色资源的系统整合,为红色教育提供海量化的资源信息支撑。智媒体的兴起,克服了传统资源整合碎片化的弊端,能够将各种样态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数据化的存储方式,再通过数据处理算法以及可视化技术,挖掘出资源内部的逻辑关联,结合视觉化的传播方式将红色资源呈现给受众,不仅有助于红色资源的二次系统存储与整体传播,还能够通过多终端资源分发与共享,使受众突破传统时空所限,及时获取自身所需资源,从而提升红色资源传播的整体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数据分析、存储与共享,针对红色资源的地理位置、生成背景、表征样态的差异,利用智媒体标签化的信息编码技术,助力红色资源内部的智慧重组与数据编码,突破了以往碎片化资源整合方式的滞碍,有助于完善红色教育的资源供给体系,将红色资源的生成背景、发展源流全面地呈现给青年受众,推动他们对红色资源的理解由静态转向动态、由片面转向全面、由浅显转向深层。

(二)精准识别受众:推动内容供给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近年来,以聚焦问题意识、主张分众式教学为主的精准思政育人模式日益受到青年一代青睐。精准思政的育人模式要求红色教育以精准思维厘清青年受众的思想现状和现实需求,不断提升红色教育在目标定向、内容推送、过程监控上的精准性。然而,在传统“漫灌式”育人模式的影响下,对青年受众需求定位的模糊以及内容供需的失衡成为红色教育的一大难题,教育者通常依靠定性分析以及传统以抽样调查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了解青年群体,或习惯于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研判他们的思想需求及心理期望,难以实现红色教育资源供给与青年受众实际需要的精准匹配。智媒体的介入,能够有效缓解育人过程中的供需失衡矛盾,实现智能个性化推荐,其运作机制在于:基于用户的属性数据、行为数据和推荐资源数据搭建通用数据信息库,并通过基于内容、协同过滤、二部分网络结构图、混合式等推荐算法智能化分析、筛选、推理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相关数据,在红色教育中推送符合青年受众偏好的内容服务,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由此可见,一方面,智媒体有助于精准识别青年受众的思想行为需求。在传统红色教育模式中,由于缺乏数据样本和科学的定量分析,教育者对青年受众需求的研判往往具有模糊性。借助智媒体平台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全面追踪青年受众的“线上”学习痕迹和浏览偏好,精准定位青年受众的学习兴趣点和现实需求,把握他们的思想现状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智媒体有助于精准供给红色教育内容。相比于以往的信息分析方法,智媒体分析更加注重对数据内在关联、规律以及发展走向的把握与预测。利用智媒体的数据挖掘以及关联语义分析技术,以满足青年群体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目的,对其常用搜索关键词、词频、关注热点进行标签识别和分析,有助于针对青年受众的外显需要和潜在需求精准定制并推送红色教育资源。

(三)自主检索内容:推动受众接收由“被动灌输”转向“自主选择”

理论灌输法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红色教育由于内在的政治性、学理性特点,更离不开理论灌输法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育者不能真正理解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存在僵化的理论灌输现象”,不仅束缚了青年群体的个性化发展,更抑制了其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灌输方式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并非是将教育内容被动地、生硬地、“填鸭式”地灌输给受众,而应立足受众的思想实际,在充分发挥受众自主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启发式的、透彻性的说理方法强化受众的理论认知。智媒体环境下,青年群体能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检索学习资源,实现信息接收由“被动灌输”向“自主选择”的转变。如何构建红色资源智能搜索系统呢?其一,资源画像,通过标签化处理多维度刻画信息资源,构建起知识图谱,根据青年群体及其需求将相关信息提取并加以整合,形成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其二,用户画像,通过勾画个性特征、记录兴趣话题、追踪历史行为等,实现对用户需求的针对性分析和建模以便精准识别。其三,需求理解、资源匹配,利用概念搜索、语义分析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用户需求的精准理解;运用知识关联、聚类分析等技术对用户需求和信息资源进行关联性匹配。

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青年受众可根据自身已有知识水平、审美趋向以及个体兴趣等,运用红色资源智能搜索系统自主检索个体所需的红色教育资源,还可通过“你不希望看到的资源类型”等智能检索选项,对与自身认知水平和审美趋向不相符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剔除”,从而减少此类资源的推送,不仅提高了资源检索的效率,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智媒体背景下,任何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对于青年群体而言,他们不仅在网络空间索取学习资源,同时能够通过个体自主性的发挥创造新的资源。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受众在完成某一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够通过“线上”评论渠道即时发表自身感悟,这一学习交互活动能够激发青年群体的自主性,创造出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此促进红色资源在受众之间的融通共享。

(四)有效创设情境:推动育人过程由“单向传输”转向“多元交互”

受众的体验感和认同感直接影响着红色教育的实效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教育的对象日趋年轻化、个性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青年群体无时无刻不生存于视觉化的网络传播空间中,其兴趣爱好的培塑更依赖于视觉体验,“单向传输”的育人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红色教育要强化情境创设的育人思路,融入适量视觉传播元素,借助VR/AR技术对红色故事进行场景模拟、再现,从视觉上刺激受众感官,让他们在沉浸式的情景交互中体悟红色资源的魅力,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智媒体技术的传播发展,“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即主体—客体(新兴媒介)—主体的结构顺势而成”,在这一传播格局中,传播者与受众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状态,二者都是主客体的统一,传播者能够通过受众的感受体验优化传播内容和方式,这就使红色教育不得不作出相应调整。借助智媒体可视化功能,通过虚拟化的场景再现方式,青年群体能够以“第一视角”观看体验红色故事的发生现场,这种多元交互的平等对话模式能够使其在沉浸式的情感互动中感悟红色文化,增强认同感。例如,教育部于20209月面向全国开展以“网上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四史”教育活动,部分高校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各自VR/AR虚拟教室优势,形成VR党史虚拟展馆和党史教育混合式情境教学课堂,对党的革命历程进行可视化再现,学生带上智能可穿戴设备就能感受我们党在革命年代跨越雪山、征服腊子口的艰险境况,使其在沉浸式、交互式的情境体验中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广泛凝聚共识:推动话语表达由“单一话语”转向“共生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是服从于意识形态的要求,话语主体在特定话语场域中选择恰切的叙事方式,根据一定语言规范,传递教育内容,从而实现主客体之间以及内外部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通畅运转的言语符号系统。”由此可知,科学的话语表达必然具备意识形态性、思想凝聚性、与时俱进性这三个基本要素。红色教育以传播科学理论、实施价值引导为目的,传统话语表达多体现为对教材文本性话语的照搬、罗列,这种理论性、文本性、抽象性的话语表达缺乏应有的创新性,不利于凝聚青年群体的思想共识。智媒体的介入为红色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话语表达语境,推动文本话语与网络媒介话语的共生发展。一方面,智媒体为红色教育提供了新的话语生成空间。智媒体建构的精髓实质就是“开放、交互、多元、共享”,通过网罗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数据,使各个国家、各种领域的话语体系在网络空间不断交流、碰撞,从而达到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创新话语表达语境的目的,为红色教育话语表达增添活力,使教育话语契合青年受众的话语偏好,进而提升红色教育话语与大众生活的适配度。例如,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正是采用了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党史叙事,才引起了青年群体的广泛热议、转发与刷屏,进而引发了青年一代的情感共鸣与思想碰撞。另一方面,智媒体的介入推动了传统文本话语与网络媒介话语的共生发展。网络媒介话语与智媒体相伴而生,内含丰富的网络表达元素,主要通过谐音、叠词、数字、拼音缩略词等形式联结而成。网络媒介话语因其形式新颖、内容形象,而又十分贴近大众生活的特性,备受青年群体青睐,可以说,青年群体既是网络媒介话语的使用者,又是网络媒介话语的创造者。因此,实现传统文本话语与网络媒介话语的共生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红色教育的话语吸引力,更有助于强化红色教育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四期,平台发表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