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促进家、校、社共育:小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显性成效

2023/8/8 14:03:28  阅读:39 发布者:

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倡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但是三者之间的磨合仍存在着较大问题,甚至出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张皮”的现象。而非正式学习的出现,起到了很好的“黏合剂”作用,它不仅打通了课内课外、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的学习壁垒,更是推动了一系列家校社协同育人改革创新。

社会层面:形成新的学习社群。“互联网+”给予了儿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在社会学习层面,他们不仅是学习的发起者,而且有机会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在大部分的城市生活中,儿童已经能熟练使用各项移动终端,并利用各类移动终端软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加上各类线上教学的普及,为儿童提供了知识加工的平台,并促进了非正式学习的延续,儿童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交互学习,并随时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向全社会进行展示与分享,有的甚至实现了知识学习者向生产者的转变。

学校层面:展露新的教学场域。“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让儿童对于学习的“新鲜感”维持下去。万物互联时代已然降临,学校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学校可以不断构建适合儿童的非正式学习场域拓宽教育边界,让儿童能够以非正式学习的方式,透过学校看到外面的世界。

家庭层面:营造新的学习氛围。在家庭生活中,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其可能诞生于一次家庭聚会,也有可以产生于日常的儿童与父母的对话中,教师应该告诉家长对这些潜在的“非正式学习”契机进行留意,并将其转化为后续非正式学习的动机。例如,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洗碗用热水洗得更干净”“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等涉及科学性的问题时,家长应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但不是简单直接地告诉答案,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示来引导孩子利用家庭现有的学习资源去寻找答案,并对孩子不断生成的新想法给予鼓励。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六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