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由普鲁士蓝类似物衍生的双金属磷化物Cu-Fe高效电化学还原硝酸盐

2023/8/7 14:18:05  阅读:51 发布者:

合成方法

在合成CuFe-PBA时,将0.3410 g二水合氯化铜(II)0.5162 g二水合柠檬酸三钠溶解于50 mL超纯水中生成溶液A,将0.4224 g六氰高铁酸钾(II)溶解于50 mL超纯水中制备溶液B。随后,将B溶液加入A溶液中,在室温下连续磁力搅拌10min。混合溶液陈化24 h后,底部沉淀红色沉淀物,离心收集,用超纯水和乙醇洗涤,50℃真空干燥过夜。最终产物被标记为CuFe-PBA。用氯化铁(0.325 g)取代二水合氯化铜(II),合成了PB

CuFe-PBA由许多不规则的立方聚集的纳米颗粒组成,其平均尺寸约为14.1 nm。在N2气氛下磷化后,CuFeP-450仍能保持立方形态的几何形状,但与CuFe-PBA相比,颗粒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平均尺寸为33.0 nm

130℃以下CuFe-PBA纳米立方的质量损失可能主要是由于H2O的损失。随着磷化温度从130C升高到320C, PBA前驱体的重量因配位水的去除而逐渐降低。在320 ~ 500℃之间,CuFe-PBA的质量损失主要是由于cu - pba中的氰基逐渐分解。随着CuFe-PBA在升温过程中氰基释放到金属态,CuFe-PBA中的过渡金属离子被还原,并与NaH2PO2H2O释放的PH3反应生成双金属磷化物。

CuFe-PBA的衍射模式与其标准模式(JCPDS NO.02-0381)一致,表明Cu2[Fe(CN)6]的形成。从图2b可以看出,Cu2[Fe(CN)6]富含CN元素,可以为制备氮掺杂碳复合材料提供理想的前驱体。

在图2acCuFeP-450CuFeP-500中,磷酸化后发现了Cu3PFe2PFeP4的特征峰。Cu2[Fe(CN)6]的特征峰完全消失,表明以CuFe-PBA为前体成功合成了CuFeP-x。用XRD对不同温度下的磷化物材料进行了分析。在以往的研究中,磷化过程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晶体结构来影响催化活性。CuFeP-350CuFeP-400XRD谱图没有明显的特征峰,表明它们具有非晶结构。相比之下,CuFeP-450CuFeP-500表现出晶体特征。从XRD可以发现,当磷化温度升高到500℃时,Cu3P相的峰值强度下降,表明Cu3P相的损失。

对不同磷化温度下得到的CuFe-PBACuFeP-x样品进行FTIR分析,结果如图2d所示。1607 cm1处的吸收峰归因于H2O分子的弯曲振动,2070-2091 cm1区域的特征吸收带是由于CuFe-PBA光谱中氰基的拉伸振动。当设定CuFeP-x的磷化温度为350℃或400℃时,拉伸效果明显仍能观察到氰基的振动峰,说明部分CuFe-PBA前驱体颗粒转化为金属磷化物,部分氰基残留在未转化的CuFe-PBA骨架中。当CuFeP-x的磷化温度为450℃或500℃时,2070 ~ 2091 cm1处的峰完全消失。这表明在这些磷化条件下,氰基被完全破坏并转化为氮掺杂碳。

2eCuFe-PBA的拉曼光谱显示有一个明显的氰基峰(2118 cm1)。该峰在CuFeP-450样品中消失,这意味着许多CuFe-PBA在磷化过程后转化为金属磷化物。图2e显示了CuFeP-450样品的D波段(1370 cm1)G波段(1569 cm1)的典型峰。D(ID)对应于诱导无序碳,G(IG)对应于sp2碳的E2 G振动模式。CuFeP-450的能带强度比(ID/IG)1.1,表明在磷化过程中形成了晶格缺陷。用XPS分析了CuFe-PBACuFeP-450的表面元素组成和价态。

3a显示CuFe-PBA前体中没有P的特征峰。CuFe-PBACu 2pFe 2p光谱如图3b-c所示。Cu1+Cu2+cu2p3 /2峰有两个以932.7 eV935.7 eV为中心的峰。fe2p3 /2光谱中的峰分为两个峰,Fe2+708.39 eV, Fe3+710.1 eV

3a显示,CuFeP-450NC的信号弱于CuFe-PBA,说明CuFe-PBA前驱体中的氰基经过磷酸化后转化为N掺杂碳,这一结果与拉曼光谱和FTIR光谱结果一致。941.86 eV962.98 eV的两个卫星峰对应于Cu的氧化态。

在制备和分析过程中发生的Cu表面氧化可能是氧化Cu物种的根本来源。与单质P (130.2 eV)相比,p2p3 /2的结合能出现了负位移,CuFeP-450中的Cu 2p3/2与单质Cu (932.6 eV)相比也出现了负位移,而Fe 2p3/2与单质Fe (707.0 eV)相比出现了正位移,说明PCu原子处于阴离子状态,这与Fe原子的阳离子状态一致。

CuFeP-450NO3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效果。此外,比较了CuFeP-450CuFe-PBACuFe-450FeP-450NO3 - n的电化学还原效果,发现CuFeP-450NO3 - n的去除效率和速率常数均高于CuFe-450CuFe-PBAFeP-450。说明高温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O3 -的去除率,但磷化后去除率进一步提高,说明P的引入能促进NO3的还原,双金属磷化物较单一金属磷化物能进一步提高去除率。CuFeP-450的去除率最高,反应3 hNO3 -N去除率最高,达到99.42%,同时对NO2 -N的选择性最低,为0.5%,对N2的选择性最低,为29.7%。在此还原过程中,仅产生微量的NO2 -,说明CuFeP-450NO2 -的去除能力,这对于避免NO3 -还原过程中NO2 -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磷化温度下制备的CuFeP-450NO3 -的电化学还原反应,以CuFeP-450为催化剂的最高还原常数为0.0276 min-1。这是因为适当的磷化温度可以形成有利于反应动力学的晶体结构,避免了Cu3P相的损失。

随着阴极电位的增加,NH4 +NO3 -N去除率和选择性增加,在-1.5 V时达到最大值。当阴极工作电位进一步提高到-1.7 V时,NO3 -N的去除率降至89.4%NH4 +的选择性降至55.4%。增大电势会进一步导致剧烈的析氢反应,从而导致电流效率降低,这可以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氢气气泡中看出。

在高初始浓度下,由于传质过程的加速,NO3 -N的绝对含量增加。在初始NO3 -N浓度为2050100200 mg N L1时,NO3 -N的绝对去除率分别为19.1249.71100122.4 mg N L1。说明初始浓度越高,NO3 -的去除率越高。

Cl-的初始浓度从0增加到2000 mg L=1时,N2的选择性从21.6%提高到99.8%,但NO3 - n的去除率从100%下降到84%,去除率下降。氯还原图5。以CuFeP-450为催化剂,不同阴极工作电位下NO3 -N浓度衰减动力学(a)、产物的NO3 -N去除和选择性(b)。以CuFeP-450为催化剂,不同初始NO3 -N浓度下NO3 -N的衰减动力学(c)、产物的去除和选择性(d)

各循环实验后电解液中CuFe离子含量浓度如图6d所示。第一次循环后,电解液中检出0.177 mg L=1Cu离子和0.123 mg L=1Fe离子。两次循环后,电解液中未检测到金属离子。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所制备的CuFeP-450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和电催化活性。

CuFe-450作为电催化剂时,随着TBA浓度从5 mM增加到10 mM, NO3 -N的去除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相反,对于CuFe-450, TBA浓度的变化对NO3 -N的还原动力学的影响更为明显。TBA浓度为5 mM10 mM时,NO3 -N去除率分别下降近4%69%。这表明CuFe-PBA衍生的CuFeP-450产生H*原子的能力显著增强。CV技术证实了原子H*CuFeP-450上的生成和吸附。

可以推断双金属磷化物NO3 -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主要由原子H*介导,很少有电子转移直接还原。

结论

CuFePrussian blue类似物(PBA)为原料,原位磷化法制备的双金属Cu-Fe磷化物纳米颗粒(CuFeP-x)具有较高的电化学还原NO3 -活性和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催化剂。当CuFeP-450作为催化剂时,与CuFe-450相比,原子H*的生成和电子传递速率显著提高。二元过渡金属的协同作用使其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为原子H*的形成和NO3的电化学还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氯化物投加量达到1000 mg L-1时,氮的选择性接近100%,在3 hNO3 -去除率达到87.9%。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该双金属磷化物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