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李建平|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要把握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学术思想

2023/8/2 15:52:23  阅读:41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2022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425讲话”发表一年来,经济学界围绕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必要性、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塑造中国经济学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理论品质、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原则、立场观点方法、基本逻辑框架以及具体举措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实际上,这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就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表看法。早在20165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于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同时,他还指出“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等问题。

关于构建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表现。但是,目前我国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他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主要是要把握好三方面的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如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等领域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成果。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历代领导人的著作、形成的理论和思想,也包括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著作及其形成的理论和思想。其中,经济学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术思想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在201512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范畴提出后,国内掀起了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高潮。由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倾向也一步步得到扭转。恩格斯曾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像刘国光、宋涛、卫兴华、陈征、张薰华、吴宣恭等老一辈经济学家,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不懈的追求、深厚的造诣、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经济思想也是当代和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阐释发扬,当然,也是我们今天建构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宋涛教授被同行尊称为经济学界的“宗师”和“泰斗”,他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长期被推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和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召集人,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长等,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经济学人才。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晚年还积极倡导和推动创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经济学科发展和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卫兴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研究的权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近70载,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卫兴华教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他生前经常教育学生和后辈们,理论工作者要为劳动人民、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讲话。他用自己辛勤奋斗的一生来诠释“人民教育家”称号。他心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育事业,将自己获得的吴玉章终身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无偿捐赠,用于支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优秀成果奖励。卫兴华教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这一治学态度还鲜明地体现在他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中。在给《陈征经济思想研究》一书所作的序中,他提到,“前些年,国内学者开展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我一直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是生产要效率、分配要公平,认为分配原则应是公平与效率并重与统一,不赞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重视效率、再分配重视公平’的提法。我应邀到福建师大讲学时,学校安排了一次全校的讲座,我就此问题系统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很赞同我的观点”。陈征教授还就此写下了一首词作相赠,“显示了他的谦虚和友情”。

刘国光先生是当代中国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2005年,他在接受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致辞中指出:“在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时,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不容割裂的有机统一体。”“我总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劳动人民的立场,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立场,关注弱势群体的立场,是正直的经济学人所应有的良心,是不能丢弃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也是要坚持的;但具体的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可以选择,为我所用,为创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用。”刘国光先生在2003年以前最主要的开创性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论证和长期坚持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可贵的前瞻性贡献;二是最早提出从“两重模式转换”(即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转换)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经济指导思想,为国家的决策作出先行的论证。2003年以后的主要贡献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辩证看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市场经济不能脱离于它存在其中的社会制度的制约。二是强调中国经济学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这是唯一的选择。他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如果完全用西方新自由主义来指导,那就要走到邪路上去。为此引发了经济学界的一场空前大讨论,人称“刘国光旋风”。三是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不能照搬以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框架,更不能模仿西方经济学范式,同时把意识形态和分析工具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庆贺刘国光九十华诞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讨会”上,他坚定地表示:“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景,不取决于争论双方一时的胜负,最终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我虽然来日不多,但对此仍是满怀信心和激情。”2023年是刘国光先生诞辰100周年,借此机会我们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

复旦大学张薰华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陈征教授的经济学研究有其相似之处,即都是从《论本论》研究入手,然后再进一步开展研究。张薰华教授在19771982年出版了《〈资本论〉提要》三卷本,陈征教授在19781982年出版了《〈资本论〉解说》5册(共144万字)。二人的著作都受到了当时学习《资本论》的高校师生和理论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张薰华教授对《资本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用黑格尔的圆圈法来把握《资本论》三卷的脉络,并凭借深厚的数学功底解码了《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薰华教授围绕生产力系统的内容,对土地、人口和环境等专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见解。他提出当代中国应建立土地批租制度,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为中国土地批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陈征教授提出的现代科学劳动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新发展,他开拓性地研究和创建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体系,不仅深化了马克思地租理论,而且为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建立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他对经济学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所有制和产权理论研究。他以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研究为基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从微观经济到宏观经济、从经济关系到经济理论的系统研究,涵盖了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在许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创新见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开拓者之一。近年来,他又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

以上所述的这六位经济学家,只是我国万千经济学家的一个缩影,虽然他们经历各异,但也存在诸多共同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创见和政策建议,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因此,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术思想,对我们今天建构新时代的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无疑是很有启示和帮助的。

原文见于《东南学术》

2023年第4

转自:“东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