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式金融现代化推进的方法论

2023/8/1 14:04:20  阅读:43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P95P96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摘自《中国金融》20235期,梁华摘

推进中国式金融现代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键是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树立人民思维,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核心地位,将保障人民利益作为核心考量。一是服务人民需要。二是增进民生福祉。金融要下“及时雨”,针对疫情冲击下民营小微企业、小摊小店等融资的“急”和资金链的“稳”,金融机构要进行服务创新,要围绕“长尾客户”优化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三是守护人民利益。

树立系统思维,健全金融改革体系。金融现代化是系统工程,要注重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和辩证性。一是注重整体性。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剩的都是“硬骨头”,需要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二是注重结构性。我国金融结构亟须优化。比如,宏观上要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体系优化,融资上要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进行比重优化,直接融资上要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股权市场进行结构优化,间接融资上要对大型银行、小型银行和普惠金融进行布局优化,成本上要对经营成本、中间费用、融资成本等进行管理优化。三是注重动态性。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金融风险化解,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避免互为触发。以地方债务处置为例,有些省份重视做好融资规划,动态平衡效果好,既注重开源保收入,又力行节俭压支出;既衔接资金保安全,又合理规划压债务;既债务重组优期限,又适当创新降成本;既果断亮剑化风险,又消解矛盾保稳定。四是注重辩证性。兼顾好稳增长与防风险、提质效与增体量、讲效率与促公平、强供给与扩需求等关系。在金融要素配置上,既要市场主导,也要政府引导,政府不能越俎代庖干预市场行为,市场主体也不能“等靠要看”,“寄生”政府信用上“躺平”。

树立底线思维,健全金融制度体系。一是提防颠覆性错误。把握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刻含义,遵循基本规律规制金融制度,既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二是增强“意识”。“意识”越强,“问题”越弱。三是做好“准备”。“准备”越多,“底线”越稳。制度储备是最重要的“准备”,金融风险防控很大程度上要管住“人”,这就要发挥制度托底作用,架好“高压线”。

树立斗争思维,健全金融预警体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法宝。一是要有斗争意识。对金融风险点,要善于从微处着手,一份份投诉、一笔笔违约都可能代表风险信号,要增强风险信号识别能力、完善识别机制,不能麻痹大意。二是要有务实方案。要针对金融风险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治理方案。三是要有处置能力。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治未病”,也要敢于直面问题“亮刀剑”;既要着力“精准拆弹”,解决散点问题、安民心,也要抓住关键问题,破解突出矛盾、稳大局;既要善于厘清责任,也要善于建立机制。

树立竞争思维,健全金融开放体系。一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CIPS等跨境金融联通作用,着力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标准,强化监管能力。三是积极应对外部挑战。要积极应对西方金融霸权冲击、自利性金融政策冲击和全球周期性调整冲击,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和应对冲击能力。四是优化金融空间布局。除大力巩固香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外,还要积极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西部金融中心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优化全国金融功能布局。

树立绿色思维,健全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投资合作的现实要求。一是引导需求侧采用绿色标准。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开展绿色金融服务评价,引导金融需求侧采用绿色标准,促进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升级和革命。二是引导供给侧建立绿色标准。“节约战略”是金融体系自身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要契机,按照节约优先理念,金融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要全面完善,形成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树立法治思维,健全金融治理体系。一是优化金融法治环境。我国金融治理还存在法律不全、执法不严、力度不够、违法频发等问题,因而首先要健全金融法治体系,尤其要重视地方金融法律体系建设,健全地方金融法治。二是推动金融公司治理法治化。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尤其要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与监督。三是强化金融执法能力。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的关键在执法,而金融案件数量的不断攀升与专业执法力量不足是一对现实矛盾,需要多管齐下,提升金融执法能力。

树立市场思维,健全金融供给体系。一是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强化专业培训和资本市场人才储备,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发挥股权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作用。二是增强资本市场中介服务能力。我国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评级公司等整体较弱,国内130余家券商大多是地方性小券商,要有序推动证券服务商体系整合,打造有核心能力的投行机构,使资本市场中介综合服务能力与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相匹配。三是探索长期资本工具。“企业资本荒”和“银行资产荒”都是长期资本工具短缺的重要体现。探索推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长期股权证券化工具,探索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股权化模式,缓解我国股债不平衡的矛盾。四是推动市场化主体建设。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主体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企业家推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打造市场创新主体。中西部地区尤其要注重金融市场发展,抓住注册制改革促进科创企业融资多元化的契机,优化债券融资,增进IPO的融资功能。

树立战略思维,健全金融生态体系。我国金融改革正处于深化期,需从战略上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把握总体方向,二是强化战略统筹,三是提升财政金融联动效能。

树立党建思维,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党的领导是中国金融制度的最大优势,在防范处置金融风险中党的统筹协调往往发挥很大作用,要努力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要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的监督,培养、选拔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打造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分工配合,完善属地维稳和化解风险机制,健全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机制,压实企业自救主体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党建管人、监管管规、党纪管廉、法律托底”的多层次金融治理体系。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