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字生命”和社会学的方向

2023/8/1 11:40:31  阅读:36 发布者:

转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在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在学科上更类似于生物学的思考方式。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韦伯的社会行动论、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论、吉登斯的重建结构论到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论,“人与社会共生态”的思想始终贯穿在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社会不是由冰冷的元素所组成,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结合体。“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人的机体”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古代“人是一个小宇宙”猜想的现代翻版。大数据的出现,正在将这一猜想推上实证之路。

一个古老命题的复活

数是世界的本质,从而也是生命的本质,这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早期提出的神秘命题,在今天已经成为科学的事实。自薛定谔1943年在《什么是生命》一书中提出“生命不过就是一组编码数字”后,人类基因工程的科学研究正在不断证明着这一判断。199019日,世界上第一例纯粹由数字本身表现的生命,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托马斯·雷的计算机中诞生。之后,加州大学克吉斯·阿亚米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制造了完全符合自然生命演化规律(能复制、会突变、相互竞争、遵循自然选择)的“阿威塔”数字生物。

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展示了两个关键的视角。其一是数的工具视角:在一个大的系统(如社会系统、商业系统、人口系统)中运用数字去统计被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时,数在我们面前直接充当了工具的角色;其二是系统的自洽视角:这个视角要求逻辑的内外一致和前后贯通。自洽视角启示人们:当我们将有限活动的自我纳入系统中,作为系统变化的一个组成因素时,我们个人的活动其实并不真正受自我意志所操控,相反,我们的意志和个体行为正在受大量“块数据”的自洽运动所操控,而这种自洽的运动,并不是后面存在着上帝之手,而是宇宙生命发生的固有规律。总之,在上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大数据的运用会通过工具性和自洽性的两个视角产生主客移位的现象,它是将主体观察社会的外在性思维拉进到社会客体的经验性体验中,由此完成从量化研究到质性研究的转换。当这种转换不是单个出现的偶然现象,而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社会系统就会建构起具有高级生命功能的有机体。

人与社会共生态的发展趋势

“块数据”之于社会,犹如器官之于人体,“块数据”形式的出现,显然是将潜藏在自然中的生命结构展现到社会机体中,当不同领域具有质性研究功能的“块数据”在新网络关系中层层向上建构时,将会形成更为高级的“社会思维”功能。大数据正以宏观世界可经验的信息原理,揭示社会和人的“共生态”本质。尽管大数据目前在各具体领域的工具性运用,还很难给人产生社会整体效应和生命系统效应的质感,但它潜在的生命自洽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将会伴随时间进程慢慢显现。认识社会结构的生命本质,应成为大数据时代社会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五千年人类文明的宏伟集聚中,我们不断领略着人类思维复杂性的真相,但是对于社会思维内蕴的复杂性,在其尚未形成的时代,仍然是无法描绘的宏观远景。不过,正如百亿神经细胞组成的人脑思维仍然要以单个脑细胞的基因变化为基础一样,在人与社会共生态的结构中,社会思维也要以人的思维为基础。因此,通过对人的认识进程的把握去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社会结构是如何被改变的,显然可能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关注焦点。

大数据每一种具体形式都仅能呈现事物本身的一个侧面并非全貌,如何将大数据通过主观知识加工处理并转化成智能知识,仍然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来加以研究和讨论。社会学创始人对社会学如何引导社会向着符合最大多数人的理想目标发展的愿望,将在大数据时代重新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转自:“量化研究方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