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Angew 表面吸附羟基-OD-Cu电化学还原CO2的一把双刃剑

2023/7/28 16:12:21  阅读:38 发布者:

第一作者:魏代星

通讯作者:沈少华教授

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DOI10.1002/anie.202306876

背景介绍

电化学CO2还原反应通过捕获和利用人为排放的CO2来生产增值燃料或化学品(COCH4CH3OHC2H4C2H5OHn-C3H7OH),作为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Cu是迄今为止最有前途的CO2RR金属电催化剂,凭借其独特的生产多碳化学品(C2H4C2H5OHnC3H7OH)的能力,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和工业价值。为了实现对高附加值多碳产品的高选择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CuECO2RR电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如表面改性Cu、氧化物衍生Cu (OD-Cu)Cu基双金属合金、Cu基单原子催化剂等。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通过Cu2O/CuO前驱体的热还原或电还原得到的OD-Cu,由于其成本低、易于合成和对多碳产物的高选择性而显示出巨大的实用潜力。

全文速览

本文从商用Cu纳米颗粒(NPs)开始,通过热氧化-电还原两步法重建表面结构,制备了表面位于20 nm以下的纳米颗粒(NPs)。在CO2RR过程中发现了表面吸附的羟基(OHad),表明OHad是多碳产物选择性的决定因素,OHad是空间限制的,并被表面位于20 nm以下的纳米粒子吸附在OD-Cu上。原位光谱研究和理论计算表明,OHad有利于弱CO键对低频*CO的吸附,并加强OD-Cu表面的*CO结合,促进*CO二聚化,然后选择性地产生C2。然而,过量的OHad会通过占据活性位点和促进竞争性H2进化来抑制选择性C2的产生。在流动电池中,在−200 mA cm2的条件下,OD-Cu可以稳定地产生约60%的选择性的C2,并且在快速流动的电解质中很好地控制了OHad的吸附。

图文解析

1 OD-Cu的合成示意图、TEM图、ERP谱图和C2产物的选择性

从商业铜NPs开始,开发了一种热氧化-电还原两步法来合成OD-Cu电催化剂(1a)。具体来说,首先在空气中的不同温度(50200500)下对商用铜NPs(记为OD-Cu-0)进行退火和氧化。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得到的氧化Cu前驱体(x-Cu-x, x = 50, 200500)Cu氧化态明显增加,在XRD图中可以检测到Cu2O (PDF: 01-078- 2076)CuO (PDF: 00-002-1040)的特征峰。然后,将ox-Cu-x (x = 50200500)0.5 M co2饱和KHCO3中,在−1.2 V下与可逆氢电极(RHE)电还原20 min,得到OD-Cu (OD-Cu-x, x = 50200500)。电还原后得到的OD-Cu-x (x = 50200500)电催化剂的XRD谱图与OD-Cu-0非常相似,所有XRD峰都很好地证明了金属Cu0(S1b)。有趣的是,这种热氧化-电还原两步过程会诱导OD-Cu-x (x = 50, 200500)的表面结构重建,而体积Cu NPs (100-200 nm)的尺寸和形貌几乎不变。与表面光滑的OD-Cu-0(1b)相比,OD-Cu-x (x = 50200500)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大块Cu NPs(1c - e中红色圆圈突出显示)表面产生了低于20 nmNPs。此外,热氧化-电还原两步过程还会在OD-Cu-x (x = 0,50,200500)中产生丰富的晶格缺陷,例如氧空位,作为ECO2RR的活性位点,氧空位(g = 2.003)的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逐渐增强(1f)证明了这一点。所有OD-Cu-x (x = 50, 200500)电催化剂对C2产物(C2H4C2H5OH)的选择性都有所提高,在- 0.95 V时,OD-Cu-0FEC2值从26.4%增加到OD-Cu-20061.5%,然后降至OD-Cu-50051.8%(1g)。这些ECO2RR结果表明,通过在电催化剂/电解质界面上产生低于20 nmNPs和在纳米间隙之间产生的表面结构重建,通过为增强的*CO覆盖和促进的*CO-*CO偶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应该有利于在OD-Cu-x (x = 50, 200500)上选择性地产生C2

2 OD-Cu的原位XAS和原位拉曼图

Cu K-edge处收集的x射线吸收近边缘结构(XANES)光谱中观察到明显的金属Cu0特征(2a)。在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中,Cu-Cu(Cu)的散射路径(~2.23 Å)没有Cu-O(~1.50 Å)Cu-Cu(Cu2O) (~2.71 Å)的散射路径,进一步证实了金属Cu0态的存在(2b)。毫无疑问,金属Cu0的化学状态不变不会导致其对OD-Cu-x (x = 050200500)的不同ECO2RR选择性(1g)。在~607 cm1处检测到CuO拉伸振动(vs)的微弱拉曼信号(2c)表明,在ECO2RR过程中,OD-Cu-x (x = 050200500)表面存在氧化Cu物质,这应归因于水溶液中Cu0的自发氧化。请注意非常相似的vs(CuO)拉曼峰面积(2d),表面氧化化学状态似乎对ODCu-x (x = 0,50,200500)的各种ECO2RR选择性不是决定性的。有趣的是,ECO2RR过程中在OD-Cu-x (x = 0,50,200500)表面通过质子消耗产生的OHad可以通过两个显著的拉曼信号清晰地识别出来,分别位于vs(CuOH)~490 cm1CuOH弯曲振动(vb)~687 cm1(2c)OD-Cu-x (x = 0,50,200500)的两个拉曼信号的峰面积都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d)。热氧化-电还原两步处理对OD-Cu-x (x = 0,50,200500)的表面结构进行了重建,vs(CuOH)vb(CuOH)拉曼信号峰面积的增加表明,随着量的逐渐增加,OHad可以被OD-Cu-x (x = 0,50, x = 0,50, x = 0,50)上位于亚20 nm NPs的富集表面和之间的纳米间隙所限制并吸附在OD-Cu表面。200500),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2e)

3 OD-Cu的原位拉曼、原位红外和DFT计算

我们利用原位拉曼光谱监测ECO2RR过程中OD-Cu-x (x = 050200500)上生成的*CO中间体,考虑到*CO的二聚化形成*COCO被认为是C2选择性生产的速率决定步骤。在OD-Cu-x (x = 0,50,200500)的原位拉曼光谱中(3a)*CO2000-2150 cm1处清晰地识别出vs(CO)的宽拉曼信号,可拟合为~2040 cm1处的*COLF信号和~2090 cm1处的高频*CO (*COHF)信号两个波段。与*COHF相比,*COLF信号的频率较低,表明CO偶极子延长,CO键减弱,这表明*COLF中间体更有利于二聚到*COCO中选择性地产生C2。可以看到,OD-Cu-x (x = 050200500),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COLF*COHF信号的峰面积比(*COLF/*COHF)逐渐增大(3b)。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OD-Cu结构模型表面OHad的增加(05)会使OD-Cu表面吸附的*CO中间体的vs(CO)波数从2071逐渐减少到2037 cm1。因此,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COLF/*COHF比值的增加,即*COLF中间体数量的增加,应该与OD-Cu-x (x = 050200500)OHad数量的增加有关,这有利于选择性生成C2。还进行了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ATR-SEIRAS)测量,以监测ECO2RR期间OD-Cu-x (x = 0,50,200500)2019-2066 cm1红外信号vs(CO)*CO中间体(3c)。所有的OD-Cu-x (x = 050200500)电催化剂都表现出*CO红外信号逐渐向较低波数移动,这取决于阴极电位的增加(3c),这是由于CO偶极子逐渐拉长(Stark效应)。我们还可以注意到,随着阴极电位的增加,对于所有OD-Cu-x (x = 050200500)电催化剂,*CO峰面积首先增加,在−0.6 V vs. RHE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3d),这意味着*CO会在相对较低的阴极电位下积累,然后在阴极电位增加时转化为还原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然后比较在- 0.6 VRHE下监测的*CO红外信号的最大峰面积(Areamax),以评估OD-Cu-x (x = 050200500)表面的*CO覆盖率,以预测ECO2RR选择性。由于较高的*CO覆盖率有利于*CO二聚化,进而有利于C2选择性生成,因此观察到的OD-Cu-x (x = 0,50,200500)*CO覆盖率火山剖面,其中OD-Cu-200的最大值(3e)与热氧化温度依赖性FEC2(1g)非常匹配。由于活性位点逐渐富集(1fS3h)OD-Cu-x*CO覆盖面积增加(x = 0,50200),这将促进*CO二聚化,从而选择性地产生C2(1g);OD-Cu-500*CO覆盖率下降,与OHad占据活性位点的数量增加和抑制*CO中间体在表面的吸附有关,抑制了选择性C2的产生(1g)。通过以上的原位光谱研究实验证明,表面OHad会改变OD-Cu-x (x = 050200500)表面*CO中间体的吸附行为。然后进行DFT计算,从热力学角度理论上揭示了OHadOD-CuC2产物选择性的决定。我们会注意到,在OD-Cu结构模型上,*CO吸附的结合能随着OHad的数量从0增加到5而逐渐增加(3f)。由此可以推断,在OD-Cu上增加OHad的量可以增强表面*CO的结合,这有利于*CO的二聚化形成*COCO,然后选择性生成C2产物[2c, 5d]C2产物选择性的提高取决于OHadODCu上的用量的增加,这可以进一步通过C2生成(*CO二聚化成*COCO)RDS的自由能变化(0.56 eV0.29 eV)逐渐减小(3g)C2选择性生成在与C1化学品(CO)的生产竞争中逐渐增强的热力学优势来验证。CH4CH3OH)(S12)OD-Cu结构模型上,OHad的量从0增加到5。计算了OD-Cu结构模型上HER的自由能变化,揭示了OHadECO2RR过程中竞争HER的影响。很明显,随着OHad05的增加,HER能垒从0.51 eV逐渐降低到0.32 eV(3h)

4 OD-Cu在流动池中的性能和原位拉曼

OD-Cu在流动池中的性能表明高电解液流速有助于OD-Cu实现长时间稳定的高选择性C2产物生成。原位拉曼光谱证明高电解液流速可以加速表面OHadOD-Cu表面向电解液的扩散,进而避免长时间运行中OHad在局部过量积累引起的对C2产物生成的抑制。

5 OD-Cu的机理图

表面OHad可作为一个合理描述符来调控OD-CuECO2RR中对C2产物的选择性。OD-Cu表面的sub-20 nm NPs有助于OHad被空间限制并吸附在OD-Cu表面。OD-Cu表面OHad的增多会有利于具有弱CO键的*COLF中间体吸附,并有助于增强OD-Cu表面*CO的结合强度,从而促进*CO的偶联反应生成*COCO,以选择性生成C2产物;然而,表面过量的OHad会与*CO竞争反应活性位点,并在热力学上促进析氢竞争反应的发生,从而抑制OD-CuC2产物的选择性生成。因此,对OD-Cu表面OHad的吸附进行良好的调控将有助于高选择性的C2产物生成。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设计一种表面分布有sub-20 nm NPsOD-Cu催化剂,揭示了表面OHadOD-CuC2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作用。原位光谱学研究和理论计算表明,表面OHad的增多有利于具有弱CO键的*COLF中间体吸附,并有助于增强OD-Cu表面*CO的结合强度,从而促进*CO的偶联反应生成*COCO,最终选择性生成C2产物;然而,表面过量的OHad会与*CO竞争反应活性位点,并在热力学上促进析氢竞争反应的发生,从而抑制OD-CuC2产物的选择性生成。因此,表面OHadECO2RR中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进行良好的调控可以实现高选择性的C2产物生成。具体而言,通过表面密度适中的sub-20 nm NPs空间限制适量的OHad,同时利用高流速电解液促进OHadOD-Cu表面向电解液的扩散,以避免过量OHad积累引起的对C2产物生成的抑制,从而在流动池中−200 mA cm2下实现~60%选择性的C2产物生成。本文或将对揭示ECO2RR产物选择性决定因素和基本原理有所启发,并为具有高C2产物选择性的新型ECO2RR催化剂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